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概况

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概况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有了很大进步。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筑业在我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施工技术的大发展。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水平和预拌混凝土技术有了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已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逐步得到应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有了很大进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进行了156项重点工程建设;在1958—1959年期间北京建造了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民族文化宫等十大建筑。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国家经济困难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建筑业出现低潮,企业发展萎缩。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筑业在我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施工技术的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设了一大批规模宏大、结构新颖、施工难度大的建筑物,如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建筑,中国馆、世博中心等上海世博建筑,以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101层,世界第三高楼)、南京紫峰大厦(高450m,89层,世界第七高楼)等世界著名超高层建筑,广州新电视塔(高600m,世界第三高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塔高468m,世界第五高塔)等世界著名高塔,北京南站(建筑面积420000m2)、南京南站(建筑面积458000m2)、上海虹桥站(建筑面积420000m2)、武汉站(建筑面积355000m2)、广州南站(建筑面积486000m2)等一大批高铁站房.它们在技术、质量、工期上,都可以与国外同类工程相媲美,同时也对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施工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目前,仅北京市每年在施工的建筑面积就超过1亿m2,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前全北京原有建筑面积的6~7倍,全国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及许多中型城市的建筑面积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使在一般县级城市,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也都纷纷拔地而起。

我国施工技术、施工水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实现了土方机械化施工(包括挖运及回填);解决了桩基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问题;研究和开发了深基坑的多种支护新技术,如土钉墙、地下连续墙和逆作法施工等。

(2)模板技术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如用于一般工程施工的中型组合钢模、钢框木(竹)胶合板,用于高层、超高层结构施工的大模板、滑模和爬模等成套模板工艺,以及用于现浇梁板结构施工的早拆模板体系等。

(3)粗钢筋连接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如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和气压焊等焊接技术,以及套筒挤压连接和直螺纹连接技术等。

(4)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水平和预拌混凝土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和混凝土布料杆等施工机械和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

(5)装饰、防水工程得到迅速发展。如在装饰、装修工程中采用的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幕墙、清水混凝土等施工工艺;在防水工程中采用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新材料和防水新工艺。

(6)钢结构施工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大型塔式起重机的使用,使3层一节的钢柱得以吊装就位,高强度螺栓连接代替部分焊接,成为钢结构安装的主要手段之一。

(7)现代科学技术已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逐步得到应用。如采用激光技术作导向进行对中和测量;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土方开挖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测温以及滑模施工中的精度控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