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园林的发展与问题

中国园林的发展与问题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十几年来,我国园林城市建设飞跃发展。中法园林学界已进行过两轮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在我国,园林的称谓始于西晋。明代计成的《园冶》中,有园林的称呼,也有林园的称呼。日本称造园、韩国称造景,中国称园林似乎都可与之相应。当然,学科研究范畴已从研究单体的城市园林和风景名胜区,发展到园林城市,继而进入大地园林的层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万变不离其宗。

中国园林的发展与问题

一、园林的发展成就及前景

近十几年来,我国园林城市建设飞跃发展。方兴未艾,形势喜人。城市规划进入生态建设阶段,到2020年城市数将在600多的基础上成倍增长,又有人民生活水平脱离温饱阶段进入小康的经济基础,园林市场将空前繁荣;随着建设人才和先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不断传入,园林设计市场也将空前繁荣。这不仅反映在园林、绿地数量的增长上,也反映在质量进步上,出现了大批生态良好、文化内涵丰富和环境优美的作品。

从学科范畴而言也有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拓展。从单体的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园林发展到建设园林城市,又从园林城市进而扩展到大地园林的范畴,如山东东营河口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世纪末在北京召开了国际建筑师大会,开幕词将上世纪概括为“大建设、大破坏”,闭幕的《北京宣言》则提出新世纪“要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绿色中”。以上海市为例,人多地少一向是上海园林发展的瓶颈,但上海市领导看准了方向,狠下决心拆屋建绿。经红外遥感测绘,热岛高峰在延安中路东端地处市中心,建筑密集,干道穿梭,南北高架贯穿,但市政府不惜拆除大量的民房、工厂和机关,用每平方米1万多元的价格征地,请国内外著名的园林设计师设计,精心施工管理,终于解决了老大难的问题。如今,这片约24公顷的土地上,原来的热岛高峰已不复存在,山林拱伏,溪涧潆洄,浓荫巨树与花卉草地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园林宏观如此,微观也令人心动。城市各类型绿地全面发展,不仅公共绿地大量兴建,而且居住区园林建设也发展得很快。现在的市民不仅要求有房子住,而且要求居住小区安全、健康、美观。以往是争取每人一平方米的绿地面积,现在一般是规定30%绿地率,而提高到50%以上的也不少见。

在土地利用方面,地上地下综合利用。建筑与园林尽可能协调,有的地下停车场地面上开辟水面,有的建筑地上底层开辟为绿地,有的具有前庭或后庭花园,加以攀援植物绿化、人造地面绿化、屋顶花园,极大地提高了人居的环境质量。一些工业城市,如广东茂名市还利用矿渣堆山,然后覆以土壤种植树木,这些树木生长良好,果实含毒成分逐年减少,直至不含毒素。还有的污水处理厂、开矿后的矿场、沼泽地等也有园林改造。

花木种苗事业也随之而兴,从苗圃到花圃、从一般苗圃到大树苗圃、从一二年生花圃到宿根花卉、水生植物和花卉的场圃,势不可挡。

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成就。

至于园林将来的发展方向,我认为有如下三点。

一是向广义建筑学的综合方向发展。这是吴良镛院士提出的概念,将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园林学视为一体。它们都属于兴造、营建,创作之源都是环境。学科间要相互交流,共同参与。园林设计师要参与大地景观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逐渐同步进入重大的单项建设,从以往专项只管绿地的框框中走出来。

二是从强调园林单方面功能发展到强调园林的综合性,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的综合功能。把生态环境效益、为人民提供游览休息的社会效益、优美的景观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致力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人民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并反映地方风格的新型园林。

三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和我国加入世贸,学科的学术活动必然要从国内扩展到国际学坛。中、日、韩园林学界早已达成定时举办、轮流主持学术交流的共识并已实行,且逐年提高。中法园林学界已进行过两轮实质性的学术交流。2004年11月在广州还将举行中国与欧洲的交流会。

二、园林发展中的理念问题

1.关于学科的名称

在我国,园林的称谓始于西晋。我认为,“园”指建筑、水池、山石和树木的综合体,“林”则指成片林地。明代计成的《园冶》中,有园林的称呼,也有林园的称呼。园林相近于Garden,而林园相近于Park,所以我国曾将园林英译为Garden and Park。美国1900年设立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并为世界公认。

我们如何与之接轨呢?日本称造园、韩国称造景,中国称园林似乎都可与之相应。L.A出现较晚因而也新,Landscape指地球的大地景观,再概括一点它是指自然,L.A可提炼为人造自然。中国园林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是人造自然,“有真为假,作假成真”也是人造自然,真指自然,假为人造自然,其核心是相通的。我认为,历史悠久、沿用至今的独特学科的中文名以园林为宜。当然,学科研究范畴已从研究单体的城市园林和风景名胜区,发展到园林城市,继而进入大地园林的层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万变不离其宗。

2.关于学科的功能

在建国初期,城市建设强调“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美观”的方针,园林相应提出“普遍绿化、重点美化”。继而学习苏联,引进城市绿化建设的概念,侧重于绿化在改善城市小气候方面和减尘、减噪、防风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实用功能。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生态建设阶段,园林在生态方面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视,有的提出建生态城市,个别还提出要建森林城市。生态学家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称为生态,是既无褒义亦无贬义的中性名词。园林的功能本来就是综合的,由于我们是逐渐认识的,一时难识其全。通过建国后不同历史阶段的经历,专家们一致认为从总体方面要强调园林的综合功能,最大限度发挥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把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宜人游览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从单体园林扩展到大地园林。

3.园林学是专门的学科

外科医生在手术室动刀,你在一旁敢指手画脚吗?偶仰半山巨亭,大煞风景,设计人员告之是领导意见之大成。殊不知园林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专门学科,它是生物学、社会学、建筑学、工程技术和美学为基础的综合,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交织的学科,表面上看,高一点矮一点,红一点绿一点似乎人皆可指点,实际上自有其学科理论的门道,应作专门学科看待,不是人皆可决策的。它有“宜亭斯亭,宜榭斯榭”的理法。建一个亭子,如若不当,损失有限,但有人在毛主席故居韶山上,建了一尊混凝土大佛,后虽拆除,但损失也很大。

4.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

在历史进程中,欧洲的文艺复兴从以神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是很有意义的进步。当前对待人与物的关系都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代表人民长远、根本的利益,属于社会理念。如果说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那就属于宇宙观世界观或文化观的问题。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协调,人与其他生物共有一个地球,要“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但人是生物中的佼佼者,有责任和义务在与自然协调的前提下减少自然灾害。对园林而言,“景物因人成胜概”,这也是“人杰地灵”的根本含义。《管子·五行》说:“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管子还说,人之所为“顺天者天助之,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犹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这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深刻的含义。

5.继承、借鉴与发展

世界文化可概括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二者虽有共性但也各有特色,由各自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铸就各自特色,又以各自的特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园林造景与赏景具有独特、优秀的特色。西方文化由于很早就诞生了研究空间图形的几何学,加上盛产石材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中轴对称的几何式布局实践和理论,并形成一切美都符合数学规律的哲理。园林从狩猎园发展为意大利台地园、法国整型式的宫苑和英国的自然风致园。他们强调科学理性,强调人征服自然的力量,不仅采用几何形中轴对称的布局,甚至对绿色植物也修剪成几何造型,还有模纹植篱和模纹花台等常用造景的方式。虽然在欧洲与中国园林交流过程中曾出现过改整型式为自然式的中法园林、中英园林,但起主导作用的仍是西方的文化传统。英国在自然风致园中采用自然起伏的地形和自然式植物种植,往往是以Park包Garden的结体,在花卉种植中创造了花境Bolder。

中国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是由中国文学“比兴”衍生的“借景”。《园冶》所谓“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强调“景到随机”、“借景无由,触情俱是”,借景的最高境界是“臆绝灵奇”。“比兴”通常指通过物抒发人的意志、观念和情感,这是物我交融的理论与手法。园林的景观也是抒发作者胸臆的。泰山麓古刹普照寺之“长松筛月”、杭州岳坟“分尸桧”、绍兴徐文长宅园的“自在岩”、“漱藤阿”、“砥柱”等都是基于比兴、借景而来从而达到了“臆绝灵奇”的好作品,可以印证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的理论。

总之,从理念方面强调人与自然协调,而景物又因人成胜概,神与物游,物我交融,凝诗融画,将自然、人文、功能、景观和文化内涵融为一体。西方景观学重视视觉分析,虽包涵视觉心理但多以“象”为主;中国园林虽也重视景象但更注重意象交融,意在手先,随类赋形、气韵生动、画写逸气。

三、保护城市自然资源

要切实保护城市借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山、水、土壤、空气和植物,尽可能保存原生状态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若用地不够必然就要炸山填海,垫土填江湖,因此绝大多数城市水体与时俱减。炸山必破土、伤树,而自然资源是很难再生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即使是次生的也很宝贵。明代的园林宗师计成忠言犹在耳畔:“须陈山水清音,休犯山林罪过。”

除了直接破坏还有“建设性破坏”。城市道路网或建筑不因起伏的自然地形做因地制宜的调整,简单地用方格网式的线形硬扣在自然地形上,加以“几通一平”的提法,破坏了自然起伏的地形,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景观两败俱伤。建筑则疏于量山地空间尺度来定体量,多为扩大建筑规模后再强加于山坡谷壑。如果不被人为的轴线和方圆几何形体所束缚,量体裁衣、化整为零、因山构室、就水建屋、随曲合方、随遇而安,使之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则必有“因山构室,其趣恒佳”之妙。筑路并不注定要破坏自然山水,反之,自然山水会为道路增添自然情趣。古人云:“径莫便于捷,而又妙于迂。”自然葱茏的坡谷可以调剂人工道路的平滞和呆板,平添自然生趣。

滨水城市无论是海、河、湖都有滨水景观的问题。其自然景观资源是河床、沙滩、礁石、滩涂和相应环境下生长的江苇等湿生植物群落,要尽可能地加以保护,不要一律用人工硬材料铺砌的岸壁直墙或护坡取代滨水的自然景观。局部有人工岸线也尽量后退,在人工岸外保存自然滨水景观。礁石不要炸掉,可以与人工岸壁嵌合,人工岸对礁石作退让,照样可以立根。化大地自然水景为人工硬质铺装的水景,不但耗费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舍本逐末。江、河、湖、海都属于大地景观,气势磅礴、辽阔壮观,面对大千世界玩弄城市园林常用的曲桥、亭榭以及人工喷水池、花坛等雕虫小技,不但与周边环境不相称,简直可以说是对大自然的亵渎。重温管子的“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确是真理。

另外,出于防洪的目的,往往在滨水地带高筑数米堤坝,堤上再加闸墙,堤、闸将人与自然水体生生地分开,以致出现了滨水城市见不到水景的难堪局面,这也是滨水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防洪是生态措施,自古治水有堵截和疏导之分。同样的水位如不用筑高堤堰而是深掏淤积的河滩,并科学地确定河底高程,照样可以纳水防洪,人、水之间的堤墙鸿沟也就随之相对降低,江边观水便可如愿以偿。否则只要数米高堤存在,即使改陡坡为缓坡,或覆土掩盖,或做高架平台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沧海桑田是自然规律,但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唯清淤疏浚才解决根本问题。我国历来视治水为国家大事,如无历代疏浚工程,杭州西湖哪能持续到今天!

城市的线性轮廓设计对于相对保持自然风貌也是很重要的。自然水体要保持自然曲折的线形,何必一概拓宽、取直呢?试看北京老城,旧城区胡同的布局是棋盘式的,“引水贯都”的三海却以人造自然的曲线为调剂,二者相得益彰。当前城市景观的主要症结点是人工化太强,生趣不足。城市路网是方格状矩形、梯形或三角形的,广场是长方形、圆形或多边形的,加以平行等距的路灯、电杆等。这些平滞、呆板、缺乏生气的线条须以绿地为调剂,要以素药艳,令人工之美入自然,清幽之趣药浓丽。绿地不论从生态或景观的角度讲,都是隔离城市过密建筑、街道的有效措施。

四、城市园林要强调自然式布置

园林布置有整型式和自然式之分。除了特别庄严肃穆、具有纪念意义场所,城市宽广平直的大道、大型公共建筑衔接部分宜整型式布置外,城市园林在线性设计方面要更多地强调自然式布置。街道两旁的绿地不一定强求对称,路两边的行道树所在绿带具有一定宽度的前提下不一定要成排等距。实践证明自然式乔、灌、花、草组合的绿地不仅绿量大、种类多,而且天际线丰富多变,层次和景深都较整型式好。不宜将大面积绿地用于分车带作花卉展示,而宜在人行道外侧人可停留之处增加绿地。就道路绿化的横断面而言,新建地区可考虑除步行道边的行道树外,增添建筑前庭的绿地,宽度可为2至数米,多多益善。这将显著改善街景的层次和厚度。就城市规划而言,与其在人不可进入的车行道当中做宽绿带,不如分散两旁作为建筑前庭绿带使用。

花卉布置重点目前在节日用花,搭架或在地面堆放花坛,动则多少万盆,多为一年生花卉,节日后撤花,且大多为模纹式几何形体布置。城市花卉首先要变盆栽为地栽,并以运用宿根花卉为主,种植形式也宜以花丛式自然种植为主。依托乔灌木林缘与草地衔接的地面,床地有陆有水,有了不同水深的种植池才能种植相应的湿生、沼生、浮生等各种水生花卉植物。

花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形式。地被植物未必一定是人工修剪得平平整整的草坪,矮生竹类、匍匐状生长的植物、多种野生花卉均可作为地被。以大片花卉铺满自然起伏的坡岗,别是一番自然情趣。至于露天摆设的假树、假花,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给人以违背植物按地带分布的科学规律的误导。

自然的人化主要指文化内涵和形式。我们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此目标下园林建设当然必须具有中国特色。要把中国城市建成异国风光或把世界名桥都集中在一个城市的提法和做法都是违背自然和人文规律的。城市、建筑、乃至园林创作的基础都是环境,在此基础上还要以用地性质的定性和定位决定其文化内涵。学习外国经验,是学,不是仿,更不是照搬,要传承本土化的传统。

人的自然化反映园林的科学性,自然的人化反映园林的艺术性,融汇二者于一体,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风格并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园林艺术,才能全面体现园林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才能代表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让我们巩固成绩,改正错误,大步幅地向前进。

(此文原载《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此书编选时略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