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结构框图

研究结构框图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克拉克重视区域模式而不注重景观,注重经济而不注重文化,代表的是传统的地理学方法。尽管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不遇到区域性问题,但在主观上,伯克利学派并不强调区域的模式或区域的界定。这一研究所注重的是区位、区域、网络与循环体系的形成。

1.4.3 研究结构框图

图1.9 研究架构

【注释】

(1)摘自:吴良镛.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9

(2)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新闻网

(3)参见:徐千里.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2004(6):68

(4)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也同样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城市(walking city)与无汽车城市(car-free city)、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基于永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等等。这些理论的确立后,其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不断完善,为地域文化视角的城市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研究视野。

(5)参见:[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

(6)转引自:[美]理查德·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当前地理学思想评述.叶光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04

(7)其中既蕴涵相对抽象的经济模式、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的渗透,也包括相对具象的城市空间的复制与移植。

(8)1999年,国际建筑师协会在中国北京召开第20次大会,议题为“21世纪的建筑学”。会议就“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文化”、“建筑与技术”、“建筑师的职业精神”等问题,进行迎接新世纪来临的学术准备。

(9)参见:吴良镛.“人居二”与人居环境科学.城市规划,1997(3):5

(10)参见:[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21

(11)美国中西部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中,克拉克为其代表人物。他注重研究地理现象在区域内的分布模式,以及这种模式的变比。克拉克重视区域模式而不注重景观,注重经济而不注重文化,代表的是传统的地理学方法。而美国西海岸伯克利“景观”学派则认为“文化”是对人们行为方式、活动结果的最佳概括,文化景观是人类各种行为的最终地理体现。尽管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不遇到区域性问题,但在主观上,伯克利学派并不强调区域的模式或区域的界定。

(12)在《美国的塑造》一书中,梅尼追溯了西欧、西非诸文化在北美大陆登陆并相互混合的过程,提出了一系列美国文化区域的形成和演变模式。这一研究所注重的是区位、区域、网络与循环体系的形成。全书的分析则遵循六大地理学原则:1.地理背景(geographic context);2.地理范围(geographic coverage);3.地理尺度(geographic scale);4.地理结构(geographic structure);5.地理差异(geographic variation);6.地理演变(geographic change)。

(13)参见:唐晓峰.人文地理随笔.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341~342

(14)在美国有专门从事“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机构;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这一论题出台了一系列“白皮书”;目前,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针对城市竞争力,特别是“新经济、新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了相关的报告。

(15)彼得·霍尔:英国社会研究院(Institute of Community Studies)院长,伦敦大学巴特利特建筑与规划学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规划学教授;1991—1994年,英国环境部部长的战略规划特别顾问;1998—1999年,副首相城市工作组成员之一;2001—2002年,伦敦规划的市长外部顾问委员会主席。

(16)从创新角度,霍尔理论框架下的西方城市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技术-生产创新(technological-productive),文化-智能创新(cultural-intellectual)以及文化-技术创新(cultural-technological)。

(17)早在1998年,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的数据就显示出,在这一包含建筑设计、艺术鉴赏、音乐制造等数十个行业的新领域,其就业总人数已高达百万,其人均产业输出已达近6万英镑的惊人数量。

(18) 参见: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3,131

(19) 参见: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83,131

(20)参见:吴良镛.《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总序(一)——论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见:高介华主编.建筑与文化论集(第七卷).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1-63

(21)参见: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组.自然辩证法.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