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元符号系统中的当代设计

多元符号系统中的当代设计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促使德国迅速走上工业设计道路的工艺美术运动,竟成为英国设计由工艺向工业转变的潜在阻力。在欧洲现代设计中,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发展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特色鲜明的意大利设计逐渐取代德国,成为最有影响的设计风格。意大利设计在家具和电子产品设计方面显示出卓越的创造力。由它们所引领的时代潮流奠定了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本面貌。

3.多元符号系统中的当代设计

所谓“欧洲风”

现代设计发展史主要源于工业革命,因此工业革命发源地欧洲可以作为设计艺术风格分析的切入点。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英国的率先完成,使欧洲大陆最先享受到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便利。以拉斯金和莫里斯为代表的设计师提倡的“工艺美术运动”,正是建立在对工业化生产时代设计发展方向的思考基础上,以此拉开了现代设计的序幕。对欧洲设计风格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德国。1907年德国工业同盟的领袖赫曼·穆特修斯与亨利·凡·威尔德关于工业产品设计风格的论战,使工业化、批量化、大众化的设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同年德国工业同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走上了前台;奥地利、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先后兴起了工业设计运动;包豪斯把现代设计运动推向高潮;一战以后,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在魏玛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将这种设计观念进一步发扬,并以之作为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宗旨予以光大。包豪斯第一次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作为完整的设计理念提了出来,确立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目标、方向、课程和教学方法。其影响波及之深远,使今天世界各地的设计艺术学院无不受益于包豪斯的教育经验。在20世纪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中,产生最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正是在包豪斯设计教育实践的推动下完成的。日耳曼民族睿智、坚韧、理性、务实、稳健的作风,布劳恩、罗森塔尔公司强调功能好与形式美高度统一的实践,以及包豪斯学校、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铺就了现代设计的基石,以产品的高质量、准确性和耐久性表现设计的科学性,并力图使设计的目标与社会规范取得一致,这些特点逐渐发展成为欧洲大陆设计风格的主流特征。

欧洲的多民族特性决定了其设计风格在主流之下的多元发展。促使德国迅速走上工业设计道路的工艺美术运动,竟成为英国设计由工艺向工业转变的潜在阻力。直到1960年代,英国在设计风格方面仍然亦步亦趋,深厚的手工艺传统和近代工业的停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英国现代设计的大发展,但是由于英国政府对设计的投入和保护[例如1982年撒切尔首相决定实施“援助设计计划”],以及崇尚节俭的民族精神使“英国制造”日渐勃兴。与之相比,法兰西民族浪漫、优雅的贵族气质,成就了以巴黎和南希为核心的装饰艺术风格,以及勒·柯布西耶倡导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形成,在大型国家项目设计上表现出恢弘的气魄,设计师安德烈·库雷热、伊夫·圣洛朗、皮尔·卡丹在时装设计领域成就非凡。

在欧洲现代设计中,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发展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亚平宁半岛古罗马艺术的辉煌和文艺复兴的人文传统,使意大利现代设计的发展底蕴深厚。激进设计风格和对设计师创意的大胆挖掘,使意大利的现代设计在保持高雅、艺术化和人情味风格的同时充满活力。从1950年代起发展到80年代,意大利设计受到美国波普艺术以及印第安原始文化的影响,从新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运动中汲取灵感,寻求高级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并且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特色鲜明的意大利设计逐渐取代德国,成为最有影响的设计风格。以游戏的心态来处理作品,使设计师有能力影响产品发展的潮流。意大利设计在家具和电子产品设计方面显示出卓越的创造力。Lattera22型手提式打字机带动了20世纪办公用品现代化,意大利线条风格的突起对当代设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与之相比,北欧的斯堪地那维亚国家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先后将民族传统、民主理想与现代理念融为一体,在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下,不留痕迹地注入了手工艺的温情,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人体只应该与有机材料相接触”的设计理念在冰冷单调的欧洲现代主义设计一统天下的局面下,显得弥足珍贵。20世纪初创造了风格派运动的荷兰也在1970、1980年代的图形设计中寻找到了独特的设计语言。

欧洲现代设计在理性主义主流之下的多元发展是欧洲大陆的历史文化、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转瞬即逝的时代风格,还是相对稳定的地域风格,设计风格的产生既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正如法国著名设计家艾米勒·加莱所言“当我们发现一种新风格的存在时,它已成为历史并已让位给替代它的风格了”。(9)

美国精神

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和纯粹的移民国家背景,使美国这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在文化上呈现出更多的混合性、兼容性、开放性和随意性。对于新兴的美国来说,没有令人羡慕的悠久历史,反而为其接受现代化生产和现代设计思想排除了历史包袱的阻力,市场竞争机制和消费中心论在美国设计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沙里文提出的“功能决定形式”到罗伯特·文图里的《论现代建筑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中关于“少即是烦”的论述,几乎每一次设计风格的时代演变都离不开美国设计师和理论家的参与。可以说,没有美国的参与,世界现代设计史到今天一定会不同。二战期间及以后,美国由于远离战场的地利对经济发展是有力的保障,使之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对包豪斯师生以及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的积极吸纳,让美国迅速地取代了德国,成为世界现代设计的中心。同时,新一代叛逆青年成长起来,以嬉皮士好莱坞电影、爵士乐、可口可乐福特汽车、流线型设计为标志的美国流行文化成为新的时代潮流。消费主义的、流行的、新颖的、鲜艳的、丰富的视觉元素构成了美国现代设计的整体风格。英国画家汉密尔顿1957年对波普艺术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现代设计的基本特征:“普及的[为广大群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的、大企业式的。”(10)当然,以“有计划废止制”为代表的激进设计政策在刺激消费的前提下,也埋下了奢侈浪费、忽视功能和实用价值的恶果。

欧洲设计与美国设计在现代设计发展史上,是交替上升的两大支柱,分别呈现为侧重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的特征。二者互为依托、互为补充。由它们所引领的时代潮流奠定了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本面貌。亚洲现代设计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亚洲景象

悠久的古代文明和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手工艺传统,使亚洲的工艺制造历来享有极高的声誉。然而,亚洲国家近代的闭关锁国和近代科学与技术的落后,使得它们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时惊慌失措。当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欧美列强将亚洲逐渐演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时,亚洲国家旧有的手工艺传承体制和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显然无法与新兴的现代设计风格取得一致。设计的落后使亚洲各国在商品出口市场上的危机加深,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

客观地说,亚洲现代设计风格是二战以后,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形成的。正如经济发达程度与设计水平高低的线性关系所揭示的那样,日本、韩国、中国的香港和台湾等地成为引领亚洲现代设计风格的中坚力量。日本JCA协会,韩国产业美术协会,中国台湾的美术设计协会,香港工业总会、工业设计委员会、大一学会等组织均为亚洲设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消费至上的美国设计风格相比,亚洲当代设计充分发挥了其传统手工艺的特长,将现代与传统风格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既有独特的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化生产和现代审美趣味的风格。以日本为例,虽然工业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大正时期[1912—1926年],但是走在设计前列还是1970年代以后的事。二战期间受到重创的日本,开始以发展经济为基本国策,在美国把日本作为平衡亚洲力量的棋子的策略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日本设计界迅速认识到优良设计在商品出口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上投入大量精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的索尼公司提出“设计创造市场”的战略口号,在增强高科技含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设计的目标人群的需要,形成设计策划、制作、经营、管理为一体的配套服务,使日本设计成为优良设计的代名词,日益迈向商品的国际化和艺术化轨道。日本现代设计坚持双轨制的发展道路,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并行发展,在建筑、汽车、电子产品设计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化特征。同时,日本政府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政策非常完备,在室内设计、书籍装帧产品包装、染织、服装、陶瓷、漆器等现代设计中,合理地继承了传统手工艺的精华,重视材料的质地、肌理、装饰性和细节处理,形成精致、小巧、高雅、实用的民族设计风格。日本设计家龟仓雄策、横尾忠则、永井一正、田中一光等逐渐脱颖而出,别具意匠的日本设计逐渐走上自我发展之路,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1997年回归祖国的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存在近百年,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使香港作为港口城市具有发展设计艺术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设计艺术从1980年代以来逐渐呈现出独有的风格。这种发展固然离不开香港由供应廉价劳动力市场蜕变成供应高级精致产品,轻、重工业发展并举,国际性大市场供应中心的社会背景。尤其是平面设计领域,以靳埭强、张树新、苏炳焜、谭增烈为代表的设计师把中国传统艺术符号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水乳交融,创造了大批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设计作品。靳埭强这样阐述他对创新的理解:“在20世纪80年代的今日,完全崭新的创作不轻易出现,人们的构想很难逃出前人划下来的圈子。但由于时代不同,透过吸收传统的素材,在重视的意象中变通新意,即使这些所谓的概念亦不能与以往的根源割离。”(11)与此同时,台湾地区从196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的现代设计理念,通过“5年全面提升现代设计能力计划”、“5年全面提升制品品质计划”、“全面提升‘台湾制造’制品形象计划”,开始进行有效的设计振兴行动。亚洲设计的崛起正在为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注入新的气息。

祖国大陆地区的现代设计艺术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方近代军事工业的冲击才开始逐渐从传统手工艺向现代设计转型。延续几千年根深蒂固的“重农抑商”、“重道轻器”的思想严重阻碍了近代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利用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夹缝中求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难得的发展空间,为现代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设计艺术终于在上海等开风气之先的大城市发展起来。以月份牌年画为载体的商品广告、招贴、服装、产品、染织设计开始呈现出现代设计的特征,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第一次高潮也在这一时期形成。然而,缺乏大工业生产和广泛社会基础的背景,使这一时期的设计虽然呈现出将民族传统与现代设计融合的端倪,但更多表露出糅杂的面貌,成就非常有限。此后,由于战争频仍,民国时期的现代设计探索被迫中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迫切需要用传统手工艺品换取外汇,导致对以陈设、欣赏为主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得以被倚重。此后的政治运动和对纯美术的偏爱使设计艺术领域的发展举步维艰。与欧美各国对设计的重视与投入相比,亚洲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1930年代,美国曾以设计作为抵御经济危机的有力武器。欧洲以复兴设计作为重振战后经济的策略之一。西方设计的发展与设计风格的确立,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振兴。相比之下,直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才为中国的设计艺术迎来了发展生机,中国现代设计终于大步前行,一批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美学特质的作品开始崭露峥嵘。

近百年来,中国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跌宕起伏,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工业化道路上的失意、彷徨、挣扎和探索。历史终将成为过去,庞薰img10、陈之佛、雷圭元等前辈设计教育家的呼唤仍在耳际,在继承古代设计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正在新一轮的本土设计探索中形成的自己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