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6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监测网系统可分为监测设备、监测网络、监测网运行平台和监测网软件系统四个部分。图2.5 Mapinfo与Oracle的数据访问第二,统一的接口定义和实现。选择基于XML的监测设备接口实现与系统应用软件的集成。

2.2.6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监测网系统可分为监测设备、监测网络、监测网运行平台和监测网软件系统四个部分。

第一,监测设备:包括前端监测设备、地方安全监控网控制中心和安全监控点,它需要将所有监测到的数据(播出安全、质量和内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以标准的格式向上汇报。监测设备具备系统管理能力,以保证自身的可靠运行。

第二,监测网络:保证数据能在国家监测中心、省分中心、地市前端和本地安全监控网之间及时、有效、可靠地传输。

第三,监测网运行平台:支撑监测网络系统各项功能实施的基础软件平台。它包括系统各级的运维环境、网络环境、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安全软件、WEB服务软件、GIS软件、中间件开发平台等。

第四,监测网软件系统:是监测网的灵魂,它实现网络的各项具体功能,是系统先进性的体现。

img5

图2.4 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系统功能结构

监测网系统软件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第一,建立统一、标准、规范的数据接口:使监测信息和监测指令上下通畅;支持各种形式的监测要求,其中包括本地监控网与全国监测网络互联的数据接口、系统上层应用软件与监测前端设备的数据接口,确保数据准确、及时上传;

第二,业务流程化管理: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信息,自动支持各种复杂业务流程并可以对流程进行客户化定义;

第三,建立数据字典,对数据存储进行规划:在充分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数据库资源;适应各种来自规模、业务内容变化等方面的扩展性需求。

第四,统一资源配置管理:实现监测网的统一资源管理和各级统一的安全管理,保障自身系统的可靠运行;

第五,定义系统的数据和结构保证系统在现有条件下高效率的运行。

系统建设的重点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平台,在建立系统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关键技术问题进行考虑:

第一,统一的大容量结构化数据存储。

监测网系统管理的数据主要是各种网络资源、监测网资源及相关监测数据,同时还要管理采集的各种视音频媒体。从目前的数据规模看,需要管理的数据属于大型规模的数据,而且数据还会随着以下情况的发展不断膨胀:

a.不断增加新业务,增加新的监测内容;

b.有线广播电视网和监测网规模的扩大;

c.管理水平提高造成数据访问和数据交换需求扩张;

d.应用系统扩张对本系统的数据访问压力增大;

e.应用系统的功能扩张要求本系统提供更多种类数据。

为了支持大型数据规模,系统可采用Oracle数据库技术,充分利用Oracle和Map-Info在空间数据库技术方面的先进技术,并依靠OracleSpatial这一事实上的标准空间数据库产品,对所有数据进行结构化的统一存储,如图2.5所示。

img6

图2.5 Mapinfo与Oracle的数据访问

第二,统一的接口定义和实现。

建设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是一项世界首创的工程,系统整体结构极其复杂,而且规模和业务类型还将不断扩张,因此设置接口清晰、统一的整体框架尤其关键。

整个系统主要存在几个接口需要规范:

a.安全平台接口:整个系统需要一个统一的安全平台,负责系统整体的权限管理、身份验证等,以保证系统整体的操作和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b.数据访问接口:系统管理大量的监测数据、地理数据、资源数据、视音频数据等,其中部分数据存在各分中心的数据库中,部分数据需要实时采集。为保证数据全局一致性,需要定义良好的数据访问接口。

c.工作流集成接口: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与业务功能的集成,即将业务功能嵌入到WEB页中和将业务功能封装成Bean的方式。

d.监测设备集成接口:系统通过定义统一的基于XML的监测设备接口来提高系统整体对监测设备的集成能力,接口内容主要包括配置、命令、查询和消息,接口形式以当前流行的SOAP方式实现为主,同时也支持DCOM实现。

第三,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操作安全和数据安全。系统从两个方面来提高整体数据安全性:

a.采用B/S/D或C/S/D结构:系统采用B/S/D或C/S/D技术,从根本上将用户和数据严格隔离开。

b.用户数据访问权限:系统在整体上建立了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每个用户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数据访问权限,以此限定用户所能访问的数据范围。

第四,并发控制。

系统最终将实现国家—省—地市—监测前端—安全监控点的多级业务,整体的系统访问量相当大,如何有效提高系统整体的并发能力是系统建设中一个关键问题。

基于WEB的访问机制使得可以充分利用WEBServer提供极高的并发访问能力,同时也通过有效的分布式设计来提高系统整体的并发访问能力。

第五,监测设备集成。

选择基于XML的监测设备接口实现与系统应用软件的集成。

第六,系统的可扩展性、可升级性。

系统可以在B/S模式和C/S模式之间变化。

第七,统一的WEB化用户界面。

系统以WEB方式为主要用户界面。各种主要的业务实现集中在浏览器界面上展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