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政治学

生态政治学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政治学的建立既是政治学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挑战而从内部产生的旨趣转向,同时也是对因哲学与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绿化”而引起的理论环境变化做出的回应。它着眼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把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政治议程,有着生态导向性、政治导向性和全球导向性三个典型特征。

随着环境运动的普遍化、环保组织的政党化、市民社会的国际化和环境议题的法制化,全球绿色政治浪潮越来越兴起。当代西方生态政治研究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生态政治学的建立既是政治学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挑战而从内部产生的旨趣转向,同时也是对因哲学与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绿化”而引起的理论环境变化做出的回应。它着眼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把生态环境问题纳入政治议程,有着生态导向性、政治导向性和全球导向性三个典型特征。生态导向性是指追求人类与地球共同生存和发展; 政治导向性是指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希望寄托到现实的政治原则和政策的根本性的改变,使环境问题进一步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全球导向性指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全球共同努力,使环境问题超越区域、国家和民族,走向全球。

于生态政治的运动可从两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从实践角度来讲,现实的政治运动,即“全球绿色政治浪潮”。绿色政治研究发端于1962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同时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政治问题走上历史舞台;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使环境与发展列入国际政治议程。第二,从理论或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讲,生态政治学或政治生态学的发展,可谓是知识领域的进步。生态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对悲观模式政治根源上的追问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生态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生态无政府主义等生态政治学的思潮)、生态政治学理论化和系统化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各种绿色政治思潮互相吸纳、交融而分化、分流,出现以生态为中心的生态政治学和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政治学等两种范式)、走向理论化进程加快而成熟化发展阶段 (生态政治理论由提供各种绿色政治思想的“拼盘”转向“新政治学”原则的构建) 等三个阶段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果敢先明的政治智慧,更需要清晰可行的科学决策,成败关键还取决于政府导向力和政策执行力的强弱。

在传统政治学中,关注与研究生态政治的内容甚少,生态政治的诞生与发展是对传统政治内容的校正、改造、丰富与拓展。面对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生态政治适应自然生态平衡规律的要求,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价值取向,变革与重塑传统的政治价值观与政治规范体系,以使我们的政治思维与政治行为有利于调整政治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政治学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论,针对人类面临的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危机状态为主的各种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寻求战略层次的根本性、长远性解决方法。”“要保持好自然生态,我们不仅需要伦理观点的支撑和人类价值观念的更新,还需要法律、政策等强制性的手段……现在,生态活动已不仅是一个经济和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包含着政策主张与选择的政治问题。”与传统政治学相比,“生态政治是在通晓生态学的基础上,将人类放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背景中,改造传统的政治知识及实践框架,以适应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生态平衡。”“它的核心是在通晓传统政治学的基础上,运用政治知识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对传统的政治知识及社会政治过程进行校正甚至重新建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