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政治指标

生态政治指标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生态危机的不断扩散危及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引起人们对生存前景的疑虑和担忧,生态问题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因此,生态政治指标主要包含R&D 经费占GDP比重、轨道交通里程、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量、每千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量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具体指标。

生态政治保留了传统政治的核心内容,但又在传统政治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环境要义,这是对传统政治的一次升华。生态政治从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的系统思维入手,指出人不仅仅是社会的人,更是受自然环境限制和约束的人。如果政治行为仅仅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间的属性关系,而忽略自然规律对人的影响,甚至违背生态运行规律,那么由此而引起的生态危机将会使人类走向自我毁灭。在此意义上可将生态政治定义为: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上,为了得到人们特定的生态环境利益,各种利益集团通过对社会公共权力的争取和运用,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

国际社会的生态政治化发生机理和发展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加大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攫取力度,当这种攫取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能力之后,逐步引发生态危机。二是生态危机的不断扩散危及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引起人们对生存前景的疑虑和担忧,生态问题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三是社会不同利益阶层因为生态危机而产生尖锐的矛盾,特别是无法通过技术进步而改变自身生活环境的占人口大多数的群体,会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来表达自身的不满,甚至产生过激的行为,进而危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局部地区会出现社会危机或动荡。四是社会的混乱和社会各阶层的对立迫切要求政府出面调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更有甚者,引发了政治危机,导致政权的更替。生态政治化的结局是政府开始利用公共权力,采取政策导向、经济手段和法律约束等措施对生态环境开展科学有效的管理,减缓生态恶化的进程,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功能,把社会经济活动严格限定在生态平衡能力之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政治理论的明显特征在于它认为应该在政治的高度上认识和把握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问题,并从根本上促进人类思维的变革。生态政治针对生态破坏、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等危机,反思人类经济技术发展的价值取向,重新审视公平、正义、自由、民主、权力、利益等政治术语,揭示了生态与社会、增长与发展、民主与权利、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向传统政治思维、政治制度、政治管理活动等提出了挑战。它否定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否定剥削经济,反对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主张生态学原理、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以及非暴力的基本原则,希望建立一个和平、公正、民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社会。生态政治的最可贵之处在于要建立一个把人从膨胀的物质欲望中解放出来,以开发人的创新思维为目标,以教育和创造为手段,将社会的发展植根于人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成果之上的生态文明社会。因此,生态政治指标主要包含R&D (科学研究与试验性发展) 经费占GDP比重、轨道交通里程、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数量、每千人拥有的医院床位数量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具体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