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社会指标

生态社会指标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客观评价和反映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的重要依据。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来选择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进一步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构建全面的生态社会体系。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以实现人与人和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状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意味着社会的政治制度、生产模式、产业布局、生活方式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以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来设置和建构。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分层次的概念,其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一种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从核心价值理念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不同于极端人类中心论,也不同于激进的生态中心论,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既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又促进生态美好; 从经济发展模式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循环经济为模式,以绿色GDP为标准,以绿色科技、绿色产品、绿色市场、环保产业为支柱,以绿色崛起为任务,强调适度发展,适度消费; 从政治制度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高度重视政治文明的社会,它反对低效臃肿的官僚机构,反对巧取豪夺的腐败行为,反对只顾升迁而不计民生的政绩观,主张以环境公正来促进社会公正,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来推动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以环保责任来强化官员执政为民的意识。

资源节约型社会强调在社会经济活动的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促进资源节约,杜绝资源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外延上看,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关注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利用方面,是节水社会、节地社会、节能社会,不能涵盖环境友好型社会所包括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技术要素的所有方面,尚未达到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层次; 从内涵上看,节约资源并不等于不污染环境,资源节约型社会既关注资源能源效率,更强调最终废弃物的无害化,以确保社会经济活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从更深层次看,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做到单位经济活动的资源能源有效节约,但如果发展观念不改变,经济模式、科技体制、执政理念、社会行为和文化价值不变革,经济规模和数量的无限增大,仍然不能保证将社会经济活动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控制在生态环境的供给能力和容量范围之内。因此,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有其认识层次和内涵上的局限性,它应该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组成部分。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客观评价和反映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的重要依据。由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系统极其复杂,层次众多,子系统之间既有相互作用,又有相互间的输入与输出,因此要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灵敏的、可度量且内涵丰富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来选择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具体地说,如水资源指标,选择那些能反映水资源在资源循环的各个环节 (开发、利用、排放和回用) 利用状况的指标。与水资源类似,土地、矿产、能源指标按资源的循环过程 (划分为开发、利用、排放和回用四个环节) 来分别选择反映资源高效利用和节约程度的指标。在其他指标中,不仅选用反映其他资源高效利用状况的指标,也选用反映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科技支持的关联指标。因此,生态型社会重点考虑人均生活消费能源量、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生活用天然气量、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等具体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