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指标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用方面,多从城市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构建城市生态评估的指标与方法。北京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选定应考虑如下因素: 首先,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应建立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城市系统输入、生产与输出功能等全面、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体现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真实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变化。

城市化发展带来巨大的人口聚集效应,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城市数量与城市规模的暴发式增长,城市基础设备的不健全以及“摊大饼”的城市建设模式,造成了城市自然环境的恶化与城市土地的盲目粗放式开发。当今北京自身的生态功能低下,城市人造环境又改变了自然、生物、物理要素间的自然循环过程,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能流、物流随之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人类主导物流、能流的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社会复合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发展水平。因此,针对城市生态系统特征,选择合理的指标,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对于城市化发展、城市环境管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样,这对于面临排污治污及经济人口压力的北京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是以城市系统中城市建设区以及周边影响区为研究对象,在城市系统的结构、输入与输出、过程与效能等方面,以城市系统可持续性与和谐发展为目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的构成与格局、功能与活力、抗性与协调性等方面指标,来综合评估城市生态环境。它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城市生态发展规划与城市生态管理的基础。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评价方法,受研究者的学科背景、研究目标影响较大,主要分为以城市生态系统构成为研究对象的传统生态学研究方法和以城市系统为整体区域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应用方面,多从城市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构建城市生态评估的指标与方法。国外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比较注重结合实际问题开展工作,从城市区域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出发,提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Marull博士等人构建了土地适宜性指标体系,提出自然环境适宜性、生物环境适宜性以及功能适宜性3个方面的指标框架,具体落实到植被敏感性指数、基质稳固性指数、原生生境指数、生态隔离度指数等指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方法评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Pictett S.T. 和Zurlini G. 等人从弹性力角度,通过生态、社会经济弹性力评估,试图架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内涵、城市弹性力与城市生态规划之间的桥梁。

北京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选定应考虑如下因素: 首先,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应建立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城市系统输入、生产与输出功能等全面、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体现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真实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变化。其次,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选择过程要从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出发,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驱动力等角度选择既有环境敏感性又有代表性的指标。在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选择过程中,要用系统论观点来考察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和动态性,充分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的特征、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再次,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考虑城市生态指标数据的获取可行性和难易程度,要求相关指标数据能够通过现有的环境监测、统计手段得到。基于上述考虑,本书研究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涵盖生态活力、环境改善和循环治理等内容,主要由北京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和全市林木绿化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城市绿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具体指标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