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环境指数将生态环境分为几级

生态环境指数将生态环境分为几级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既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学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开始的。

一、生态环境

(一)生态

“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既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ec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学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开始的。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Ernst Haeckel)最早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它是研究动植物及其环境间、动物与植物之间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当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生态”的定义会有所不同,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正如自然界的“生态”追求物种多样性一样,以此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二)环境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法学的角度对环境概念进行阐述:“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三)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这一词条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从俄文“экотоп”与英文“ecotope”中翻译而来的。有关生态因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年代,所以这个概念本身的产生,无疑要早得多。例如,关于水、温度、光等因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的知识,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积累。

山西大学的王孟本(2003)对“生态环境”这一词条的起源、内涵、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这一概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以自然生物为主体的角度来理解,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可定义为“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综合”;而从以人类为主体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子的综合”。

百度百科中对该词条的介绍涵盖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间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

北京林业大学的赵廷宁(2004)在《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中将生态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及其他资源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境也可称为自然环境。”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二、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农村建设需以这两点为基本特征。所谓资源节约型,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环境友好型是指: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构建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加强宣传和教育,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与合理消费;加快技术进步,开发和创新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绿色技术,从而建立环境友好的生产体系、消费体系和科技体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方向,因此,在两型社会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逐步弱化资源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所呈现出来的瓶颈约束作用,最终实现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