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生态学的产生

环境生态学的产生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2 环境生态学的产生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和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着人类。专家们第一次讨论了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等许多重要的环境生态学问题。金岚等编著的《环境生态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环境生态学教材,出版以来,已经多次印刷,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环境生态学教育作出了贡献。
环境生态学的产生_环境生态学

1.2.2 环境生态学的产生

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和西方国家公害事件的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着人类。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如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带来的环境不断被破坏、资源日益枯竭的严重生态危机,使全球面临环境和生态系统失衡的危险。这些危机都是人类造成的,虽然人类曾经认为可以主宰地球,但无数事实证明,人类若不按照生态规律办事就不能逃脱其生存环境变化对人类前途的影响。从无数现实教训中人类认识到,地球的环境是脆弱的,各种资源也不是取之不竭的,当环境被破坏、资源被过度利用后要恢复是很难的。同时,人们也注意到,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人类维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持续利用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生态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的。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Carson在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后,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是科普著作,但R.Carson的科学素养却使这本书成功地论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寂静”的主要原因,描述了使用农药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和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了人类生产活动与春天“寂静”间的内在机制;阐述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及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批评了“控制自然”这种妄自尊大的思想。这些论述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系统与现代环境科学的结合。作为环境保护的先行者,R.Carson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的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在同一时期,另外一些著作的发表更加深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的认识,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系统与现代环境科学的结合。如《人类与环境》(R.Arvill,1967)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T.Detwuler,1971)等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地球表面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一些自然过程的。

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聚会罗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a)。1972年俱乐部提交了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该报告深刻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人口之间的基本联系。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呈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的,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21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也就是说地球的支撑力将会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因此,要避免因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增长的极限》的结论和观点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是“悲观论”派的典型。但这份报告在表达对人类前途的“严肃的忧虑”中,以全世界范围为空间尺度,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提醒世人,产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倡导的“人类征服自然”,其后果使人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并不断地受到了自然的报复。传统工业化模式已经导致全球性的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类社会面临严重困境,走上了一条不能持续发展的道路。《增长的极限》对人类发展历程的理性思考,唤起了人类自身的觉醒。其所阐述的“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为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共同讨论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事务。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呼吁:人类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谨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意义在于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特别是对环境污染的反思、觉醒和关注。在同一年,W.Barbra等出版了《只有一个地球》一书,该书从整个地球的发展前景出发,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同角度,论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对不同国家产生的影响,指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呼吁各国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该书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学术思想和观点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环境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而L.T.White Jr.的《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K.Baulding的《未来宇宙飞船的经济》等著作都表达了单靠技术并不能解决人口和环境污染问题,只有道德、经济和法律的协同,才是有效措施的观点。

在以上一些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研究领域为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世纪70年代后,研究者们在受干扰和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75年在美国召开了题为“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的国际会议。专家们第一次讨论了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等许多重要的环境生态学问题。J.Carins Jr.等在1980年出版了《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一书,广泛探讨了受害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学理论的应用问题。1983年美、法两国专家召开了“干扰与生态系统”的学术讨论会,系统地探讨了人类的干扰对生物圈、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种群和生物个体的生理学特性的影响。1996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1987年,B.Freedman出版了第一本《环境生态学》的教科书,其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有毒元素、酸化、森林退化、油污染、淡水富营养化和杀虫剂等。该书的副标题为“污染和其他压力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该书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外以《环境生态学》为名的专著和教科书并不多,作为有明确研究领域和学科任务的分支学科,环境生态学的地位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金岚等(1991)编著的《环境生态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的环境生态学教材,出版以来,已经多次印刷,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环境生态学教育作出了贡献。进入新世纪,盛连喜等(2001)编著的《环境生态学导论》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发展、内容及其动态。2001年至今,全国公开出版的环境生态学教材或专著数量与我国环境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高速发展是不相匹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