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行政学理论

生态行政学理论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行政学理论是对过去工业文明发展的深刻反省和认真总结的结晶。其核心主张是政府顺应生态环境之演变,推行“生态管理”,即政府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规律,依法行使对生态环境的管理权力,全面确立政府加强生态建设、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安全的职能,并实施综合管理的行政行为。在生态行政学理论的牵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正确的行动方向和坚实的政策导向。

生态行政学理论是对过去工业文明发展的深刻反省和认真总结的结晶。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出现了全球性、全局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人与自然不和谐矛盾,因此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必须予以重新审视和定位。1961年,美国学者黑格斯撰写的《生态公共行政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生态行政学”的诞生。其核心主张是政府顺应生态环境之演变,推行“生态管理”,即政府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社会规律,依法行使对生态环境的管理权力,全面确立政府加强生态建设、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安全的职能,并实施综合管理的行政行为。所谓“生态行政学”,是指研究行政主体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所引起的人类生存危机、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维护人类的生态安全、推动社会走上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把握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学知识的前提下,适应、遵循自然生态平衡规律的需要而实施行政行为的一门科学。

在生态行政学理论的牵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正确的行动方向和坚实的政策导向。1968年,一个从事生态保护的著名非政府组织——罗马俱乐部产生,它是一个由10个不同国家的各领域专家组成的颇有影响力的环保组织。1972年,该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 《增长的极限》,该研究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甚至联合国的关注。同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一概念。此次会议是国际社会针对环境问题所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意味着各国政府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同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成立,各国政府有了专门针对解决环境问题的全球性调解执行机构。到了20世纪80年代,绿色生态运动兴起,环境问题更加密切地与政治和行政相联系。2000年第一届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发表了《马尔默宣言》,呼吁国际社会进行环境管理。2004年日本发表了《环境保护白皮书》,提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2月,全球生态管理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这些组织的成立和运动的开展丰富和发展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升了各国政府首脑及学者、公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的研究深度,为生态文明从理论走向实体、从规划走向运作提供了成熟而丰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