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能够通过许多渠道对我国国内经济产生影响。国内市场会由于商品进出口贸易而受到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从而引发粮食价格波动。我国CPI中食品类价格占33%左右,而粮食价格是食品类价格的最重要部分,因此粮食价格上涨必然会相应地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其次,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会抬高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导致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粮食价格波动与粮食生产产量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3.4.1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能够通过许多渠道对我国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例如,通过商品进出口贸易,提高我国与主要粮食作物相关的进口产品的成本价格;同时通过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带动国内相关粮食产品及副产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引发因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产品价格的上涨而造成的国内经济的通货膨胀。就产业链而言,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起生产成本在下游食品加工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提高,不利于这些行业参与市场竞争。

(1)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

第一,成本拉上型。即上游作为原材料商品价格的变化经由成本环节推动引发下游商品成本或价格的变化。根据价格运行规律,国际粮食作为生产等加工原料,其价格的上涨使得以此为原料的行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并最终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里。

第二,需求拉动型。由于国际粮食价格的上升以及粮食需求在国内外粮食市场上发生变化,尤其是有关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务的发展,主要粮食品种及数量也因此面临新的要求。近年来,粮食收购企业的销售量随着国内外粮食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步增加,导致原有库存逐步减少。当粮食库存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粮食收购企业就会增加粮食收购数量,与此同时,农民会发现市场粮食需求在增加,从而在播种季节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对农业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一些受石油等自然资源限制的粮食生产企业,面对粮食需求的大幅增加,会率先提高粮食作物价格,并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扩散到其他环节,从而引起我国粮食价格上涨。

第三,国际传导型。国内市场会由于商品进出口贸易而受到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从而引发粮食价格波动。例如,2007年,我国粮食市场上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出口拉升。当时,由于当季玉米产量减少,市场供应紧张,国际玉米现货和期货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加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签订的玉米出口合同增加,而玉米主产区收获季节推迟,增强了农民的惜售心理,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共同影响下,国内玉米价格迅速上涨,并且涨幅超过了20%。表3-6为1998—2006年主要粮食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对比。

表3-6 主要粮食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对比

资料来源:《2007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其中:国内市场中晚籼米、黄玉米品质均为中等,面粉品质为标准粉,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单位为元/吨,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单位为美元/吨。

通过表3-6可以看出,我国国内市场粮食价格是随着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而波动的,两者的走势基本一致,只是变化的幅度大小各异。例如,2003—2006年全球粮食价格呈现上涨趋势,2006年与2003年相比,国内市场黄玉米、中晚籼米和面粉价格分别上涨17.40%、43.22%和30.58%,同期国际市场黄玉米、中晚籼米和面粉价格分别上涨16.06%、54.90%和33.49%。

(2)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首先,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会导致输入性通货膨胀,直接引起我国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国际粮食价格的增高,会引起国内粮食价格的提高,从而推动粮食类商品的价格。粮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显然粮食价格是一国价格体系的基础,粮食价格上涨肯定会波及经济生活中的其他商品。我国CPI中食品类价格占33%左右,而粮食价格是食品类价格的最重要部分,因此粮食价格上涨必然会相应地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其次,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会抬高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导致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会增加以粮食为生产资料的行业企业如食品类深加工行业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削减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因此粮食价格波动会给整个国内食品生产加工产业链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最后,国际粮食价格上涨会进一步强化全球范围内物价上涨的趋势,增强通货膨胀压力,引导居民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会对雇主提出过分的增加工资的要求,使工资的增长率大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而工资的增加又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进而形成很严重的物价—工资螺旋式上涨,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从而使通货膨胀率越发迅速飙升。

(3)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居民生活和消费的影响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会造成国内粮食市场上主要粮食作物价格的上升,影响以粮食为生产资料的蛋、食用油、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成本因此上升,食品深加工产业如薯条和饼干等都竞相涨价,必然会对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的家庭,经济负担加大,不利于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影响社会稳定。

(4)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的动荡。

由于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各种市场经济行为,如通货膨胀率、企业收入水平、CPI、居民消费能力、宏观调控政策等都将有所变化,进而会对证券、股票、外汇和黄金等金融市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为我国粮食及其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规模较大,我国的外汇收入、外汇储备肯定会随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影响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另外,导致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各种投资资本在市场上无规律的运动,这种投机风气会蔓延到国内粮食市场,使国内粮食期货、现货市场随之波动。

3.4.2 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粮食价格波动与粮食生产产量的变化是同方向的。当上一年粮食市场出现供不应求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情况时,农民会在下一年度粮食价格上涨的预期下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粮食产量;而当上一年粮食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而导致粮食价格下跌时,理性的农民会在下一年度选择缩小生产规模,从而减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量。因此理性的农民会在粮食价格波动时,通过调整土地、资本和劳动等措施实现对下一年度粮食价格和产量的预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从而可以保证劳动力投入的变动不会构成限制性因素。因此,粮食价格波动通过其对土地和资本投入的约束影响粮食生产[6]。由于国内外粮价的波动在20世纪80年代变动日益频繁,粮农投入粮食生产的土地面积也随着增减。例如,由表3-3、表3-4可知,1990—1991年我国四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平均收购价格由26.85元/50公斤降到26.12元/50公斤,粮食播种面积也随之减少,直到1994年粮食播种面积仅109544千公顷,比1990年减少3922千公顷。而由表3-4可知1994—1996年粮食收购价格持续上升,四种粮食作物平均收购价格由59.44元/50公斤猛增至72.29元/50公斤,粮食播种面积也相应增加。近年来,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以及粮食生产价格不断上升使得种粮效益提高,大力推动了种粮土地面积的增长。在资本投入方面,农民在粮食生产上的资本投入对粮食价格波动反应比较灵敏。在短期内,粮食价格上升,农民增加对粮食生产的资本性投入,例如购买农用机械及肥料等,反之则减少资本投入。例如,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的1986—1989年,农民在生产性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逐步增加,固定资产原值的人均生产总值也由832元增加到1126元,平均增长35.3%。而在1990年,我国的粮食收购价格有略微下降的趋势,其年增长率仅为11.7%。在粮食收购价格上升的1979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13.9%,在粮食收购价格下降的1985年,其增长率仅为7.2%。

(2)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在生产资料价格及劳动力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作物总产出量和粮食市场价格是决定农民种粮收入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的生产规模下,粮食作物的总产出量是固定的,粮食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种粮农民的收益,例如:当粮食市场价格上升时,农民的收入会增加;当粮食市场价格下降时,农民的收入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价格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例如1992—1996年粮食收购价格累计上升27.7%,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5倍。而2004年粮食生产价格上升2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36.4元,增长12%。其中来自粮食的纯收入621元,比上年增加172元。在粮食纯收入中,粮食生产价格上升使农民增收165元,粮食生产价格上升对当年农业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为93.8%。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粮食收入主要受市场价格制约,与价格的变化同步,产量对收入的直接促进作用很小。

(3)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表3-7为1981—200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波及效应。

表3-7 1981—200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波及效应(单位:%)

资料来源:王秀平,钱小平,1981—2000年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及效应,中国农村经济,2004。

(4)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对城乡经济关系的影响。

粮食价格上涨会对城乡劳动者的收益及收入分配比例和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粮食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或水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粮食价格上涨会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带来整体物价水平的上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城乡居民增加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如果价格上涨带来的城乡劳动者收益增加的幅度不能赶上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增加的幅度,城乡居民净收益将由此趋于减少。而粮食价格上涨将会使农村劳动者的净收益高于城市劳动者的净收益,从而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有利于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农村居民净收益趋于增加,城镇居民净收益则趋于减少。表3-8为2002—2007年粮食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由表3-8可知,2002—2007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长额为957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额为1346亿元,高出农村劳动者389亿元。农村居民消费人均增加122元,增长幅度为6.66%,城镇居民消费人均增加268元,增幅为4.44%。农村居民的净收益增长额为1981亿元,城镇居民净收益增加额为384亿元,低于农村居民1597亿元。农村居民净收益人均增加253元,增长10.16%,城镇居民净收益人均增加76元,增长0.99%。农村居民的净收益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而支出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从而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的一增一减,可使城乡居民人均净收益差异缩小323元。

综上,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其在粮食及其副产品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的消费支出将更多。但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支出增加额方面,农村居民略大于城镇居民;与此同时,农村劳动者从粮食及相关行业价格上涨获得的收益将大幅度增加,农村劳动者在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部门就业而获取的工资增加额也略高于城镇劳动者。

表3-8 2002—2007年粮食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续表3-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8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注释】

[1]冷崇总.粮食价格波动的供求分析[J].价格月刊,1997(12):18-21.

[2]卢锋.应当实事求是地认识粮食过剩问题——对“粮食无过剩”观点的质疑[J].管理世界,1999:168-175.

[3]李晖.粮食价格波动与政府调控[J].农村经济,2004(11):39-40.

[4]巫国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1997(6):18-23.

[5]冷崇总.试论粮食价格对粮食供求的影响[J].粮食问题研究,1998(5):19-21.

[6]蒋乃华.价格因素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1998(5):14-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