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粮食价格波动成因理论

粮食价格波动成因理论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用传统蛛网模型研究中国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趋势,涉及科学计算中国粮食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国内关于粮食价格波动的文献相当丰富,其基础观点便是我国粮食供给弹性远远大于需求弹性,呈现出发散型蛛网特征,粮食价格波动不可避免。

在进行调查前,我们会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前期了解和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1953—1984年的粮食市场实行的是政府定价的统购统销政策,粮价基本变化不大。因此对于粮食价格波动我们会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1985年以后的粮食市场,当然之前的也会有所涉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粮食价格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国际市场的反映程度不断提高,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逐渐增多并且越来越复杂,其波动随之也越来越明显。

2.2.1 供求变动是粮食价格波动的根本实质

经济学中的基础供需理论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供求平衡时物价保持稳定,供大于求时物价下降,供小于求时物价上涨。通常而言,粮食价格会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减而出现反向变化。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中有如表2-2所示的数据证明,1978—2007年我国出现“上期粮食产量增加—当期粮食价格下降,上期粮食产量减少—当期粮食价格上升”的现象后,即形成“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价格下降—粮食产量减少—粮食价格上升—粮食产量再增加”的循环运动轨迹[4]

表2-2 1980—2007年粮食供求情况变化

2.2.2 蛛网模型理论与粮食价格波动

蛛网模型(cobweb model)是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是一种把时间引入均衡分析中,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常量的影响以此而产生的均衡变动的理论。在西方经济学发展中,蛛网模型在描述单一市场的供求波动中应用非常成功,尤其对于研究解决诸如农产品等单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一类的经济活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1)蛛网模型的表示。

蛛网模型可以用以下三个联立的方程式表示:

需求函数:㊞Qtd=α-β·Pt

供给函数:㊞Qts=-δ+γ·Pt-1

供求相等:㊞Qtd=Qts

式中,㊞α、β、δ和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

(2)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①收敛型蛛网模型。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点。

②发散型蛛网模型。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会越来越远。其原有的均衡状态是不稳定的。

③封闭型蛛网模型。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照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趋向均衡点。

(3)粮食价格分析运用于蛛网模型的原因分析。

基于对蛛网模型的基本理解和学习,我们知道,新古典经济学中,蛛网模型主要考察的就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而且市场价格的变动只能影响下一周期的产量,本期的产量完全取决于前期的价格。在粮食生产中,我们经过分析可以简单地理解:首先,粮食类产品具有自然生长周期的规律,比如稻谷根据生长周期的长短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其次,根据粮食的生产分季节,一旦产量大幅度减产或者增产,如果不是政府加入一定的调控措施,只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减产时短缺而待价而沽,增产时过剩而低价倾销的现象;最后,由于粮食生产周期长,农民一个周期的生产决策往往依据前期价格。以上条件为粮食价格运用于蛛网模型分析奠定了基础。

(4)蛛网模型运用于粮食产品价格分析。

用传统蛛网模型研究中国粮食市场价格波动趋势,涉及科学计算中国粮食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弹性。粮食供给量变动主要是用粮食出售量和收购量的变动来反映的,表2-3是《粮食价格决定机制:基于蛛网模型的实证分析》中的中国粮食的供给价格弹性[5]

表2-3 中国粮食的供给价格弹性

续表2-3

由此可见,中国粮食供给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一般大于1。粮食需求量主要是由人口数量、消费偏好等因素制约,作为消费者的生活必需品,每人的年消费量有一定的合理范围,需求量不会因价格波动而大幅度变动,这是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的。

我们可以得出,在正常的情况下,中国粮食供给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而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小于1,即粮食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根据我们在上一段对于蛛网模型的基本描述,则可以知道中国粮食市场的自发波动趋势必然是发散型蛛网波动,如图2-2所示。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会越来越远。这种波动单靠市场调节是无法控制的。政府为维护物价的稳定、保障粮食的供应,必须对粮食价格加以干预。

图2-2 发散型蛛网示意图

2.2.3 影响粮食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国内关于粮食价格波动的文献相当丰富,其基础观点便是我国粮食供给弹性远远大于需求弹性,呈现出发散型蛛网特征,粮食价格波动不可避免。但是在粮食价格波动中,到底是哪些因素产生了影响呢?

(1)粮食产量:在《粮食产量与价格波动的相互关系研究》中,何蒲明等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分析,先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包括粮食产量增长率和粮食价格增长率的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具体过程笔者不作赘述,其结论主要是粮食产量与价格波动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但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价格变化对产量变化的影响,而且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存在滞后效应,之后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6]

(2)通货膨胀:在《粮食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中,谭江林等在2007年粮食价格急剧升高之后意识到通货膨胀对于粮食价格波动的重要影响。根据我国1978年至2007年的数据资料,首先,分别对粮食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率波动的事实进行描述;其次,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验,通过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发现粮食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最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短期内通货膨胀对粮食价格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而长期内冲击作用没有形成持续效应。文章主要运用协整检验、均衡修正模型方法和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粮食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通货膨胀是引起粮食价格波动的因素,粮价上涨虽然是一个普遍和客观的现象,但它不是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这一结论与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刚好吻合,即近2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粮食价格变化会给全球通货膨胀带来较大压力。第二,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波动与通货膨胀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而从短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粮食价格波动有明显的导向和拉动作用,通货膨胀率水平的高涨会进一步刺激粮食价格的上涨。第三,通货膨胀对粮食价格的影响短期内表现为较强的正向冲击,即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会带来粮食价格的波动,且这一冲击具有同向性;而长期内对于粮食价格及其相关民生的消费品,通货膨胀的影响十分有限,冲击作用没有形成持续效应。目前中国的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力不强,投资仍然在经济增长中占主导地位[7]

(3)货币因素:产生于近段时间比较新的观点也有很多,比如《粮食价格波动的货币因素》中,胡锋认为国际粮食价格受到美元波动的影响会很大,而国内粮食价格的基本走势还是和国际保持了一致;同时,一国粮食价格同样会受到该国货币因素的影响[8]

(4)在《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中,罗锋等选取小麦大米、玉米、大豆四种粮食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年度和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对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成本推动、国际传导以及预期等三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粮食价格波动主要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推动和自身价格滞后的影响,国际价格波动只对大豆价格影响较为显著,对小麦和玉米影响较小,对大米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政府要稳定粮食价格应首先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此外,短期可通过粮食储备进行调节,长期则应通过生产规划和完善期货市场以平抑价格波动[9]

(5)在《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中,陆慧对于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认为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粮食政策、粮食收购政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自然灾害及贸易等;影响粮食需求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增加带来食物需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结构升级对粮食消费的新需求、工业需求的增加、投资需求、粮食市场的操纵与危机的心理预期。她还认为,投机及心理预期不仅影响粮食需求,而且可直接增加粮食价格波动的幅度与强度。粮食的供需决定粮食价格波动的周期,而投机与心理预期则会加重每一次波动的激烈程度[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