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风险的内涵与类型

风险的内涵与类型

时间:2022-10-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确定性仅仅考虑事件发生的肯定程度,而风险则要考虑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客观学说则是以风险客观存在为前提,以风险事故观察为基础,以数学和统计学观点加以定义,认为风险可用客观的尺度来度量。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风险事件是外界环境变量发生预料未及的变动从而导致风险结果的事件,它是风险存在的充分

1.2.1 风险的内涵

“风险”一词由来的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渔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和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渔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而另一种据说是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有人认为来自阿拉伯语,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

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概念,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可以说,经过两百多年的演义,“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无论如何定义“风险”一词的由来,但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将“风险”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或者说经过智慧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后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就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从心理学上讲,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所产生的距离就可以称为风险。

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很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永远发展变化的客观特性,是产生风险的原因。虽然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经常互相使用,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不确定性仅仅考虑事件发生的肯定程度,而风险则要考虑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不确定性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要看不确定性是在向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相反。风险是针对不希望发生的事件而言的,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发生的可能性;

(2)一旦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由此知道,有两类事件的风险性质是没有争议的,一类事件是“高可能性,严重后果”,对这类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属于高风险问题;另一类事件是“低可能性,轻微后果”,对这类事件可以立即判定属于低风险问题。

这两类风险性质的判定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由于持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断。后果严重程度如果逐步增大的话,人们在做出决定时会越犹豫,在这种情况下,对风险等级的判定会更加依赖个人的解释。这时,主管人员一方面要依靠不同领域的专家,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对判定风险问题作最后的决断。

目前,学术界对风险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不同的学者对风险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1.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A.H.Mowbray(1995)称风险为不确定性;C.A.Williams(1985)将风险定义为在给定的条件和某一特定的时期,未来结果的变动;March和Shapira认为风险是事物可能结果的不确定性,可由收益分布的方差测度;Brnmiley认为风险是公司收入流的不确定性;Markowitz和Sharp等将证券投资的风险定义为该证券资产的各种可能收益率的变动程度,并用收益率的方差来度量证券投资的风险,通过量化风险的概念改变了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由于方差计算的方便性,风险的这种定义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

J.S.Rosenb(1972)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F.G.Crane(1984)认为风险意味着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Ruefli等将风险定义为不利事件或事件集发生的机会,这种观点又分为主观学说和客观学说两类。主观学说认为不确定性是主观的、个人的和心理上的一种观念,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估计,而不能以客观的尺度予以衡量,不确定性的范围包括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发生状况的不确定性以及发生结果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客观学说则是以风险客观存在为前提,以风险事故观察为基础,以数学和统计学观点加以定义,认为风险可用客观的尺度来度量。例如,佩费尔(Pfeiffer,1956)将风险定义为风险是可测度的客观概率的大小;F·H·奈特(F.H.Knight,1921)认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

3.风险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

段开龄认为,风险可以引申定义为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所谓的不利是指对保险公司或被保险企业而言的。例如,若实际损失率大于预期损失率,则此正偏差对保险公司而言即为不利偏差,也就是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Markowitz在别人质疑的基础上,排除可能收益率高于期望收益率的情况,提出了下方风险(Downsiderisk)的概念,即实现的收益率低于期望收益率的风险,并用半方差(Sernivaviance)来计量下方风险。

4.风险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

朱淑珍(2002)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认为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风险是一个二位概念,风险以损失发生的大小与损失发生的概率两个指标进行衡量。王明涛(2003)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认为风险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决策方案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损失的程度。它包括损失的概率、可能损失的数量以及损失的易变性三方面内容,其中,可能损失的程度处于最重要的位置。

5.风险是由风险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风险事件是外界环境变量发生预料未及的变动从而导致风险结果的事件,它是风险存在的充分条件,在整个风险中占据核心地位。风险事件是连接风险因素与风险结果的桥梁,是风险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根据风险的形成机理,郭晓亭、蒲勇健(2002)等认为,风险是在一定时间内,以相应的风险因素为必要条件,以相应的风险事件为充分条件,有关行为主体承受相应的风险结果的可能性。叶青、易丹辉(2000)认为,风险的内涵在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有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

6.利用对波动的标准统计测方法定义风险

1993年发表的30国集团的《衍生证券的实践与原则》报告中,对已知的头寸或组合的市场风险定义为:经过某一时间间隔,具有一定置信区间的最大可能损失,他们将这种方法命名为ValueatRisk(简称“VaR法”),并竭力推荐各国银行使用这种方法;1996年,国际清算银行在《巴塞尔协议修正案》中也允许各国银行使用自己内部的风险估值模型去设立对付市场风险的资本金;1997年,P.Jorion在研究金融风险时,利用“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给定一定的时间区间和置信度水平,预期最大损失(或最坏情况下的损失)”的测度方法来定义和度量金融风险,也将这种方法简称为VaR法(P.Jorion,1997)。

7.利用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来定义风险

风险的不确定性包括模糊性与随机性两类。模糊性的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风险本身所固有的模糊属性,要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刻画与研究;而随机性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风险外部的多因性(即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必然反应,要采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方法来刻画与研究。

根据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为了衡量某一风险单位的相对风险程度,胡宜达、沈厚才等提出了风险度的概念,即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和在特定的时间内,实际损失与预测损失之间的均方差与预测损失的数学期望之比。它表示风险损失的相对变异程度(即不可预测程度)的一个无量纲(或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上述有关风险定义的不同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强调风险的不确定性(广义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是指在特定客观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

(2)强调风险损失的不确定性(狭义的概念),认为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变化性,强调损失的不确定性结果的偏差。

若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若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安全风险属于此类。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风险与不确定性有联系,但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关系以及造成风险是主观臆断的还是可以量化的客观现实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有关风险的研究主要有风险客观说和风险主观说两个角度。

持风险客观说的学者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损失的不确定性,因而风险是可以预测的。在对风险事件进行足够观察的基础上,可以用客观概率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较为科学的描述和定义,并且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各种结果。1921年,弗兰克·奈特(Frank Knight)尝试着对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区分,他认为:“风险与不确定性根本是两码事。然而,人们却从来也没有对它们进行过明确的区分。究其原因,‘风险’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可以量化的,而在有些特殊的情况下又不能量化。在不同的环境中,风险或是不确定性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后果。可以预测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其称作‘风险’)与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就不能称为‘风险’。”这种观点很有代表性,但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别更多地是在于这种不确定性有没有实际意义,而不是可不可以观察。

客观学派以承认风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却认为风险主要来自主观。因为个体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认识同个人的知识、经验、心理状态等主观因素有所差异,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风险会做出不同的判断。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风险是风险个人和风险因素的结合体,这种观点也可称为风险因素结合说。

过分关注不确定性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并不足取。毫无疑问,对于可量化的风险容易验证,但是,人们更关心各种不确定性,不管它是否便于测量。持风险客观说的人们强调风险的可测性,将风险管理由经验走向了科学,但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客观风险的复杂性决定了众多风险难以测量,持风险主观说的人们对此进行了修正,强调了风险的复杂性和风险认识的局限性,这也成为推动风险管理不断进步的动力。

实践中,应充分结合主观风险派与客观风险派的观点与方法。对风险概念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有:

(1)风险是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1895年美国海恩斯经济中的风险);

(2)风险是导致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法国莱曼普通经营管理学);

(3)风险是可能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负差异(亚洲风险与危机管理协会);

(4)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ISO指南73:2004风险管理——术语)。

国际上最新的、最能抓握风险本质的,也最容易理解的ISO风险管理指南——《ISO73:2009风险管理——术语》将“风险”定义为:“风险:不确定性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注:①影响是与期望的偏差——正面的和/或负面的;

②目标可以有不同方面(如财务、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目标),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层次(如战略、组织范围、项目、产品和过程);

③风险通常用潜在事件和后果或它们的组合来描述;

④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和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达;

⑤不确定是指与事件和其后果或可能性的理解或知识相关的信息的缺陷的状态,或不完整。

现在通用的风险定义的中文表述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的定义的相应英文表述是“effect of uncertainty on objectives”(ISO31000 &Guide73)。

相比以往风险的定义,目前这个定义的一个优点是包容性比较强。过去的风险的定义往往来自具体的管理领域,如保险行业、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所以,这些定义往往满足了某些领域的管理需要,但在延伸到其他管理领域时就显得不适合。例如,在金融资产管理领域,常用资产价格分布的波动性来描述风险。但是,这个定义显然不能满足保险业的要求,保险业常用的一个风险定义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则不仅包含了波动性,还包含了可能性的意思。前面提到的通用的风险定义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兼容所有已经在各行业使用的风险概念。

目前这个通用的风险定义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实用性强。它非常简洁地表达了风险概念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即目标、不确定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使用这个风险的概念能够指导人们开展各种情况下的风险评估。相比之下,其他的风险定义很难有这种指导实践的普适性。

这个通用的风险概念还有其他优点,如兼顾正面和负面的风险、强调目标的作用和未来的时间段等。

经历风险管理的实践,人们已经意识到原有的完全、负面意义的风险内涵所带来的巨大局限性和被动性,需要从固有的风险图像中解脱出来,冲破日常用语的束缚。在风险管理的领域赋予风险一个更科学、更准确、更合理的内涵,从而使风险管理更有正确、全新的理论基础,使风险管理更加有效、更加主动。

图1.2 风险术语定义示意图

从图1.2可知,风险产生于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某种(某些)后果,不确定因素按照产生某种后果的直接或间接性可以分为风险源和风险事件,风险事件直接产生某种后果,而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称为风险源。某种后果的产生是风险源导致风险事件的结果,当然,有时不需要将不确定因素区分为风险源和风险事件。

因此,一个风险可形容为风险源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而风险事件的结果又会影响某种目标(期望的事情)的实现,或者说由于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际发生的事情可能与我们预想的不一致,就产生了风险。

风险术语的最近定义使风险具有了丰富的、与以往不同的内涵,诞生了一个全新的风险观。以下从六个方面揭示风险的内涵:

(1)风险的内涵一:未来属性。2004年版的ISO指南73《风险管理——术语》对风险的定义为“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未能明确体现风险的未来属性。2009年版的ISO指南73《风险管理——术语》对风险的定义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不确定性具有未来属性,目标是制定并预期在未来某一时刻或事件范围的目标,目标也具有未来属性。此定义赋予风险清晰的未来属性:风险直接与未来相关,发现风险就是发现未来,应对风险就是应对未来。风险的未来属性决定了风险管理是一种预防性的方法。

(2)风险的内涵二:两重性。以往的风险管理关注风险的负面。如2004年版的ISO指南73《风险管理——术语》对风险的定义虽未直接明确风险的负面性,但此定义下的注1中明确术语风险通常仅应用于有可能产生负面结果的情况,而新定义下有注1(影响可能偏离预期——正面的和/或负面的)。2009年版的ISO指南73《风险管理——术语》将风险一词中性化,使风险内涵具有了两重性——机会和威胁,彻底纠正了以往皆为负面的风险内涵,是鼓励主动管理、创造更多价值的动力所在。因此,风险管理不仅减小威胁,还放大机会。

(3)风险的内涵三:不确定性。2009年版的ISO指南73《风险管理——术语》中明确了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对目标的影响是指风险的结果,而不确定性才是风险的内核,正是不确定性的未来性会对预期的目标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关注未来,就必须识别和管理不确定性,以期改变它对目标的影响。管理风险就是管理不确定性。关于不确定性见风险的内涵六。

(4)风险的内涵四:事件性。2009年版的ISO指南73《风险管理——术语》注3(风险具有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两者结合的特征)将风险与事件直接联系,表明风险具有事件性。注3强调风险具有潜在事件的特征和具有潜在后果的特征,还可以同时有潜在事件和后果的结合特征。

由于风险的未来属性,与风险相关的事件一定是潜在事件,是今天没有发生的但可能在未来某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

关注风险就应该关注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以及与事件相关的变化,应牢固地把握风险的这一潜在事件特征。

(5)风险的内涵五:二维表示。2009年版的ISO指南73《风险管理——术语》注4(经常用一个事件的后果和对应的发生可能性这两者的结合来表示)表明了对风险的二维表示,一维是事件的后果,另一维是发生的可能性,强调结合二字说明后果和可能性是和的关系。

通常在一个由可能性与后果构成的二维平面内用一个点或一个区域来表示某一特定的风险,这个点代表的风险通过在可能性和后果两个坐标轴上对应的数值来获得该风险所含有的两个参数——后果和可能性。要表示一个风险,首先要对其对应的后果和可能性赋值,赋值并非一定指定量的。

(6)风险的内涵六:信息性。2009年版的ISO指南73《风险管理——术语》中的注5给出对不确定性的说明:“不确定性是指缺乏甚至部分缺乏一个事件的后果或可能性的信息以及认识和了解。”说明了不确定性的明确内涵,核心是信息的缺乏。在目前的环境和信息技术条件下,由于缺乏实时信息,必然影响人们对事件、后果、可能性的预测。不确定性是风险的内核,言风险必言不确定性,也必言信息,甚至可以说,就是因为我们今天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缺乏足够的信息而存在风险,今天的我们就必须面对未来的风险。

根据ISO指南97《风险管理——术语》所形成的风险术语定义示意图可以看出风险由两部分组成,即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不确定性存在于未来事件(详见风险的事件性)的前因、发生、后果之中,是未来事件的一项重要特征,不能等同于事件本身。

风险的形成机理可描述为一条风险因素(单独或组合成风险源,前因)的增加导致风险事故的发生,最后对目标产生影响(后果)的链条。损失或受益等表述只是正面和/或负面影响的一种表述而已,具有片面性,未能表达出风险的本质组成。

1.2.2 风险的类型

风险分类就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目的不同,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各种不同的风险进行区分的过程。风险分类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对风险进行科学的分类,首先是不断加深对风险本质认识的需要。通过风险分类,可以使人们更好地把握风险的本质及变化的规律性。其次,对风险进行分类是对企业风险实行科学管理和确定科学控制手段的必要前提。由于对风险分析的目的不同,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根据风险分析所涉及的范围,风险分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

1.按构成风险因素的性质划分

(1)自然风险。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洪水、风暴、地震等均属此类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是灾难性的,多数情况是人力无法抗拒的。

(2)经济风险。由于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企业经常遇到的,它既可以给企业造成获益机会,也可以使企业承受损失。

(3)政治风险。这是指由政治因素变动对企业构成的风险。它包括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也包括国内政治和政策的改变。

(4)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指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通常是积极的,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机会,但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抓住机遇,墨守成规,也可能蒙受风险损失。

2.按风险形成的原因划分

(1)主观风险。指由于主观决策上的原因所构成的风险,它是由主观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

(2)客观风险。指由于客观原因的影响而构成的风险。客观风险不是由企业主观因素引起的,但企业可以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准确地预测客观情况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力求保证企业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主观与客观是一组相对的概念,站在企业立场上,所谓的客观条件对国家来说很可能是主观条件。因此,所谓客观风险的不可控性也是相对的,企业不可控的客观风险有些是国家的可控风险。

3.按风险涉及的范围划分

(1)特定风险。指与特定的人有因果关系的风险,即由特定的人所引起而且损失仅涉及个人的风险。例如,盗窃、火灾等都属于特定风险。

(2)基本风险。指其损害波及社会的风险。基本风险的起因及影响都不与特定的人有关,至少是个人所不能阻止的风险。例如,与社会或政治有关的风险以及与自然灾害有关的风险都属于基本风险。

对某些风险来说,特定风险和基本风险的界限会因时代背景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例如,失业过去被认为是特定风险,而现在却被认为是基本风险。

4.按风险程度划分

(1)轻度风险。这是风险程度最低的,在一般情况下即使有风险,对整体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2)中度风险。这种风险比轻度风险要大,这种风险虽然未达到左右整体的程度,但对整体却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3)高度风险。也称为重大风险或严重风险。这种风险一旦发生,就会使整体陷于困境,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状态,严重时,能造成企业无法生存,置企业于死地而不再逢生。

5.按风险存在的方式划分

(1)潜在型风险。风险作为一种可能性存在着,并已估计到风险的程度和范围,但这种可能性尚未变成现实性。

(2)延缓型风险。由于有利条件的增强,使不利因素发生的影响暂时受到抑制,因而风险的发生比原来估计的时间推迟,但风险尚未排除。

(3)突发性风险。这主要是指由偶发事件引起的风险,是人们事先没有估计到并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的风险。

(4)转移型风险。由于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使构成风险的因素发生作用方向改变,从而导致风险向别的主体转移。

(5)竞争性风险。竞争性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间的竞争而彼此对对方构成的风险,这种风险所形成的后果主要由企业竞争能力和策略决定,风险存在的范围广,形式复杂,企业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6.按风险控制的程度划分

(1)可控制风险。是指人们对风险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认识得比较清楚,并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2)不可控制风险。这主要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构成的风险,人们对这种风险形成的原因和条件认识不清,或者即使对构成这种风险的原因和条件认识比较清楚,但无力改变外界的条件,因而失去控制能力。

7.按风险的效应划分

(1)纯风险。是企业在不改变原有经营条件和维持原有经营状况下所遇到的风险。这种风险的结果只有遭受风险损失,而不会带来风险效益。

(2)投机风险。这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进行某种探索而使原有经营条件有所改变的情况下所遇到的风险。这种风险的结果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带来效益。

8.按风险责任承担者划分

(1)国家风险。主要是指在开放条件下,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国际信贷等方面所遇到的风险。国家对国内风险应承担的部分也属于国家风险。

(2)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中应承担的风险。

(3)个人风险。也叫私人风险,是指由个人承担的那部分风险。

9.按风险的内容划分

按风险的内容来划分,风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主要有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信贷风险、资源风险、环境风险、涉外风险、人事风险、事故风险、制度改革风险等。

10.按决策要求划分

(1)可接受风险。人们在对某一项风险进行决策时,是否愿意承受这一风险取决于这种风险的可能后果与决策者的主观意愿。如果这种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收益,尽管也可能使企业蒙受风险损失,只要收益大于损失,且收益可能性较大,而损失可能性较小,企业就可以认为这种风险是可接受的。当然,是否可以接受这种风险应由企业决策者最后来决断。

(2)不可接受风险。任何人从主观上来说都不愿蒙受风险损失,这就是所谓风险厌恶倾向,人们对风险的厌恶程度随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增大而增强。当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大于风险收益的可能性时,人们就不能主动承担这种风险,这种风险也就成为不可接受风险。

可接受风险与不可接受风险的界限不是绝对的,它受时间、企业自身条件和决策者素质等因素影响。某些风险在短时期看属于不可接受风险,但从长时期分析却可能属于可接受的风险;在一个实力较小的企业看来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对一个实力很强的企业来说却可能是可接受风险;在一个比较保守的决策者看来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对一个开拓精神较强的决策者却是可接受的。

对风险的上述分类仍然不能包括风险分类的全部。根据风险分析的目的和具体要求,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风险类别进行具体划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