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风险管理的内涵与沿革

风险管理的内涵与沿革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都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它不能确定是否或者何时实现其目标。当时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了重大损失,公司高层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近几年来,为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国资委开始积极在中国大企业中推广全面的风险管理,于是风险管理的概念开始受到社会各界重视。

所有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都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它不能确定是否或者何时实现其目标。这种对企业的目标影响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

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涉及风险。企业通过识别、分析、评价风险以及处理风险,以满足自己的风险承受标准,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所有企业在某种程度上都在管理风险,但是将风险管理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却是近几十年的事。

现代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实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了重大损失,公司高层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中一次是1953年8月12日通用汽车公司在密歇根州的一个汽车变速箱厂因火灾损失了5000万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严重的15起重大火灾之一。这场大火与50年代其他一些偶发事件一起,推动了美国风险管理活动的兴起。后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开始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风险。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的爆炸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邦的工厂毒气泄漏事故,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今乌克兰发生的核事故等一系列事件,大大推动了风险管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同时,在美国的商学院里首先出现了一门涉及如何对企业的人员、财产、责任财务资源等进行保护的新型管理学科,这就是风险管理。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开始主要应用于保险和金融领域,后逐渐向所有行业扩张。在90年代初,随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需求开始增长。近几年来,为了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监管,国资委开始积极在中国大企业中推广全面的风险管理,于是风险管理的概念开始受到社会各界重视。

专家认为,风险管理 (risk management) 是一个管理过程,包括对风险的定义、测量、评估和因应风险的策略。目的是将可避免的风险、成本及损失极小化。理想的风险管理正是希望以最少的资源化解最大的危机。

2009年,名为《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引》的国际标准发布,代表着国际风险管理走向标准化。2009年12月,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24353—2009号标准,名为《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南》,这是中国风险管理标准化的最新成绩。

早在2006年6月,国资委就颁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风险管理,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国资委的推动下,国务院直属的国有企业基本上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同年,全国工商联发表了《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给民营企业风险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使得很多大型民营企业对风险管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可见,将风险管理引入专利管理是有相当的理论、实践以及管理机制的基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