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当今世界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当今世界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时间:2022-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能源危机一般指煤炭、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短缺,能源供应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价格上涨,经济衰退。在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主要是石油供求严重失衡,价格暴涨,影响和波及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风险的情况。不过,英国石油公司表示,由于政治原因石油供不应求的问题仍将持续。两大产油国的战争造成国际油价飙升,再次使西方国家遭受打击。

能源危机一般指煤炭、石油、电力或其他自然资源短缺,能源供应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价格上涨,经济衰退。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能源危机主要表现为汽车或其他生产、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产品价格上涨、供不应求,既增加了使用成本,同时也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在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主要是石油供求严重失衡,价格暴涨,影响和波及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风险的情况。

1.1.1 能源危机迫在眉睫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投入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经济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如果没有新的大规模化石能源被发现,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可能在21世纪中叶迅速地接近枯竭。按综合估算的石油储量,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石油储量大约可以支撑到2050年;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2900兆立方米,年开采量维持在2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可以供应169年;铀的年开采量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核聚变到2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

2012年6月13日,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宣布,2011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增加了8.3%,主要是因为能源勘探活动增加和创纪录的原油价格使得一些边缘项目也有了商业可行性。不过,英国石油公司表示,由于政治原因石油供不应求的问题仍将持续。英国石油公司在其对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做的年度统计报告中表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石油储量共为大约1.653万亿桶。在2011年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报告中,英国石油公司报告的2010年年底世界石油储量为1.526万亿桶。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勃·杜德利在发布报告时表示:“一个永久性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源来满足我们的需求。从这一次统计调查的结果看,答案是肯定的。以当前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当前的世界石油储量将能够满足当前产需量54年。石油企业现在寻找新的勘探和生产机会已经比十年前容易得多,这部分是因为新技术的出现使得一些以往不能实现的项目也出现了可行性。”英国石油公司表示:油价的高涨刺激了石油勘探活动,这带来了许多新的发现。2011年布伦特原油均价较2010年上涨了40%,并在历史上首次超过了每桶100美元的水平。

虽然随着新技术的采用,全球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增加,但是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能源消耗的加速,能源短缺和价格猛涨,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事实上,20世纪末以来,中东及海湾地区、非洲地区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的。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我国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环境污染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总之,能源危机迟早会爆发,它的爆发将具有爆炸性。

1.1.2 能源危机与能源战争

众所周知,自从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成为经济的命脉,而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于是在各个大国之间引发了一些与石油有关或纯粹是为了石油的战争。对世界资源与能源控制权的争夺,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使各国人民遭受空前灾难,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共7340余万人,直接参战部队2900多万人,死于战场的约1000万人,受伤的约2000万人,受战祸波及的人口在13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75%,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二战”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资源与能源展开了40多年的冷战。中东石油火药桶、北非的颜色革命、南海争端,刀光剑影,能源博弈愈演愈烈。

中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每一次的中东战争都导致了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产生于第四次中东战争。为打击以色列与西方国家,阿拉伯国家使出狠招:提高石油价格,减少生产,并实施对西方国家的禁运,使油价从3.01美元每桶增加到11.651美元每桶。阿拉伯国家1100亿美元的巨额收益,伴随着的是西方国家(包括日本)经济的衰退。保守估计,此次石油危机至少使全球经济倒退两年。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则是由两伊战争引起的。两大产油国的战争造成国际油价飙升,再次使西方国家遭受打击。以美国为例,GDP增长率由1978年的5.6%下降到1980年的3.2%,直至1981年0.2%的负增长。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日本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中吸取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增加了节能设备的利用,提升了核电发电量,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GDP仍保持了3.35%的增长率,并一举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1990年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石油战争。当时美国总统老布什曾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权落到萨达姆手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会遭受毁灭性的灾难。于是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发动海湾战争,期间油价曾飙升至40美元/桶。

之后的伊拉克战争名为反恐战争实为石油战争。美国经济当时已经放缓,急需大宗商品来刺激。战争不仅造成恐怖组织的大量泛滥,也直接导致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一场全球的噩梦。

21世纪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和伊朗危机就其实质都是石油战争、能源战争。

总的来说,每次石油危机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对处于上升循环末期,即将盛极而衰的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使市场陷入供需失调的危机中。

石油的特殊性,使得石油还可以作为武器。2006年的俄乌油气之争就是个最好的例子。2006年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妄图从独联体内分离出去,在俄罗斯看来这是不可原谅的,便停止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使得乌克兰的冬天极不好过,这同时也影响到了欧洲,欧盟就对俄罗斯的油气依赖会否变为政治风险进行了多场辩论。这场不见血的战争让“某些政治家感到脊背上冷汗直流”,让西方感到了一个“油气沙皇”的崛起。

利用再生能源产生电力的方式,由于成本昂贵与过度分散不便使用。目前,仅有不足化石原料产生电力的10%用于现代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在今后的半个世纪内能否全面地取代化石能源还是一个未知数。最理想的估算,也只能取代约50%的常规能源。如要达到100%的取代,还需长期和艰苦地努力研发。这就更决定了应对能源危机的极度急迫性。

1.1.3 我国的能源危机

能源危机是如今大多数的国家都要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需求量一直都排在世界的前列。所以,能源危机对于我国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我国虽然有着多种多样的能源资源,且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每种能源资源的储量绝对值都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我国的很多产业都还处于需要大力发展的阶段,对每种能源的需求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再加上我国的人口众多,各种能源人均占有量就很少了。所以,我国也应警惕出现能源危机。

由于我国目前的很多技术都还在研究中,所以对于很多能源还没有办法达到百分之百地有效利用。以化石能源为例,单是煤炭的开采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某些设备在技术上的不足,很容易产生危险,这就使得煤炭的开采成本较高,所以煤炭的价格也一直都较高。还有石油和天然气,由于是液体和气体,在开采时就会有泄露的危险,运输更是需要特殊的运输车,因为它们都是十分易燃的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就会引发极大的危险。所以,除了开采成本,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成本也是很高的。此外,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受战争威胁、运输通道限制和某些大国的阻挠,海外石油的供应链并不稳定。我国的能源政策存在的很多不完善之处,也加剧了我国的能源危机。这一系列的原因都导致了化石能源在我国的价格居高不下,供应严重不足,这也是目前我国能源的局面。

为了应对能源危机,首先需要政府积极地调整和完善能源政策,其次需要依靠我国科学家加快替代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最后也需要政府积极开展能源外交,鼓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国有石油巨头积极开发海外市场。

1.1.4 克服能源危机的出路与可替代能源

部分学者认为,造成世界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石油价格过于便宜,以至于世界对其产生了过度依赖而迅速消耗殆尽。他们主张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增加研究经费用于对能源/燃料替代用品的研究。目前主要的替代能源有燃料电池甲醇、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和风能等,但是只有水力发电和核电有明显的功效。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逐步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这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可获得持续的发展。在这种世界经济中,高新技术和生态可以承载的区域性经济形式将得以发展。

以太阳能利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极大。天文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每年太阳提供的能量是世界人口商品消费量的1.5万倍。在德国,光伏电力的应用可以提供每平方米每年平均日照量为1100千瓦时,电力的总需求量约为5000千瓦时,光伏技术的年平均功率约为太阳辐射量的10%,依靠光伏设备生产5000千瓦时的电力,需要5000平方米的光伏转化模板面积。明智的做法是将光伏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表面。在中欧和北欧等缺少阳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完全依赖阳光供暖的建筑物(应用比较理想的光与热交换系统)。

生物质燃料能源。全球农用面积约为3.704亿公顷,约有38亿公顷的土地为森林覆盖,荒漠地区的面积约为36亿公顷,光合作用的年产量(包括自然生长的植物和粮食生产)目前大约是2200亿吨,这相当于每年80亿吨生化资料所提供的能量。

氢能源是利用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水,由电解水产生氢或由太阳能光催化水分解氢,再利用氢作为燃料。

小水电潮汐发电也可提供可观的电力。

风力发电。丹麦是风力发电大国,2012年3月,丹麦国会多票通过了2012—2020年最新的能源政策协定。该协定确定的目标有: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将达35%,而风电在丹麦电力消耗中占比将达50%。丹麦政府的目标是在2035年实现电力及供热领域不使用化石能源,到2050年构建零化石燃料的能源系统。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

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成长起来,动物吃掉植物补充能量,同时动物的排泄物也是植物的肥料;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植物和动物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二者相互依靠才能生存。因为有太阳的能量,才会有植物和动物,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都来自于太阳。

总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潜力很大,完全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需求。

对我国而言,国家应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给予扶持,同时号召企业参与到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借助市场经济的力量来帮助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专业从事融新型能源及相关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党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不断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改革,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拓展研究领域,加强科技产业转化工作,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