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

时间:2022-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这项成功也证明了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正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受到他们的喜爱,为“第三极文化”理论增添了有力的证据。正因为如此,如同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中国艺术也是人类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举世瞩目、璀璨独特的光芒。

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特别是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和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四台晚会,更是用现代的艺术语言体现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好评。与此同时,这项成功也证明了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正在日益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受到他们的喜爱,为“第三极文化”理论增添了有力的证据。从古至今,中国艺术涌现出难以计数的杰出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作品,并且形成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形成洋溢于我们民族一切优秀作品之中的中国艺术精神。正因为如此,如同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中国艺术也是人类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闪耀着举世瞩目、璀璨独特的光芒。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先生指出的那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文化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点,“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观照,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亦可称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它与欧洲文化、美国文化及所有其他文化或相互影响,或相互借鉴,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图景”。真善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人类都要追求真善美。但是,相比之下,中国文化、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善就是伦理)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美学和西方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正因为如此,造成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两种艺术形式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西方话剧中的悲剧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这出话剧到最后几乎剧中全部主要人物都死了,这就是欧洲的悲剧、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西方悲剧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自古以来都受到推崇,从古希腊开始,悲剧和喜剧之间就有着十分严格的界限。西方悲剧之所以一贯遵循悲剧结局的原则,归根结底在于西方传统美学强调美与真的统一,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与此相反,中国戏曲的悲剧却完全不同。中国戏曲也有悲剧,但是,在中国戏曲悲剧中,最后都要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最终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可见,正是在悲剧结局和团圆结局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上,构成了西方戏剧和中国戏曲之间一个鲜明的区别和差异。这样讲,并不是说中国戏曲没有悲剧,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戏曲里有很多悲剧或者叫做苦情戏的剧目,例如《秦香莲》、《窦娥冤》、《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但是,中国戏曲悲剧结局往往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坚持善必胜恶的原则。为了达到这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中国戏曲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一,是寄希望于清官。由于人间有许多不平和冤案,历代老百姓都寄希望于清官,正因为如此,中国戏曲传统剧目中有许多“包公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香莲》。陈世美考中状元后,贪图富贵,喜新厌旧,抛弃妻子,当了驸马,最后还是包公不畏强权,伸张正义,为秦香莲母子讨回了公道。其二,是寄希望于老天。《窦娥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窦娥被人诬告,含冤死去,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许下三个愿望,最终均一一实现。尤其是六月盛夏,天降大雪,表明窦娥冤情感天动地,震撼人心,故此剧又名《六月雪》。其三,如果人间没有清官,老天爷也顾不上,怎么办?中国戏曲悲剧还可以通过想象来完成愿望,似乎有点类似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讲的,“梦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在想象中完成”,最终在想象中实现大团圆结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脍灸人口、广为流传,被称为中国古典戏曲中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梁祝二人被活活拆散、双双死去。但是,他们俩人的坟墓中竟然飞出一双彩蝶,梁祝二人化作蝴蝶,自由飞舞,仍然是大团圆的结局。除了以上所述外,中国戏曲悲剧还有许多办法来实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圆满结局。中国戏曲悲剧之所以有别于西方传统悲剧,归根结底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中华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范式,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有文化学者指出:“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性文化’,那么中华文化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特别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西方传统美学强调美与真的统一并且注重艺术的认识价值截然不同,形成中国戏曲悲剧的鲜明特征。以上例子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艺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时代在发展,文明在前进。人类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人类文化既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既有继承性,也有创造性。正因为如此,中国当代文化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也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年历史,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未来的中华文化一定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必须正视并且顺应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更要看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媒的普及,我们的一些传统艺术正在遭到现代化强有力的冲击,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传统艺术的冲击和影响更是不能低估。这就要求我们的民族艺术不断超越传统,不断追求创新真正做到“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在21世纪综观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全球化,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于全球化旳讨论,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关于"地球村”的概念,正在成为现实。尤其是以电影、电视和互联网为主导的大众传播媒介正在重构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我们注意到,凡是具有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艺节目往往更容易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欢迎。同时,我们也要强调文化的世界性,必须走中西文化融合之路,通过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转化,通过中西文化的会通交融,综合创造出一种具有现代文明色彩的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真正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在这种意义上,正如人们常说的,“越具有民族性,也就越具有世界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艺术才能真正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要求。正如黄会林教授在《关于“第三极文化”的思考》中谈到的那样,“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创作大量原创性的、具有深厚‘第三极文化’底蕴、充分体现‘第三极文化’特色的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在新世纪的时代大潮中,中国艺术如何真正走向世界,已经不只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中国艺术能否真正走向世界?能否在世界艺坛上得到它应当具有的地位?能否创作出为世界各国观众所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归根结底就在于中国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和表演中能否做到既具有全球视野和时代风貌,同时又能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使自己的作品真正具有中国艺术的精神!因此,一方面,正如人们常说越具有民族性越具有国际性,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我们民族艺术繁荣发展的沃土。另一方面,21世纪的艺术更需要对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运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观照与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反思,正是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作品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内在的深沉意蕴。

在这方面,许多优秀的华人艺术家已经通过他们成功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深刻的启示。其中之一,便是博采东西方文化所长,我把它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用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现代创新的艺术手法来体现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这种成功的经验,我们几乎在各个艺术门类里都不难发现,并且在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华人艺术家们那里找到例证。在舞蹈领域中,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运用现代的舞蹈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她担纲主演的大型舞蹈作品《云南印象》中,将极具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通过极富创新精神和时代色彩的现代舞蹈语汇体现出来,受到世界许多国家观众的热烈欢迎。在绘画艺术领域中,旅美著名华人画家丁绍光被称为“云南画派”的代表人物,善于运用最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云南风情;还有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赵无极,善于将国画与油画打通,将东西方文化的神韵通过自己的画笔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建筑艺术领域中,享誉世界的建筑艺术大师贝聿铭善于运用现代建筑艺术语言来体现浓郁的东方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他设计的北京香山别墅就是一个典型的作品,极富时代特征的建筑手法与宛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风格交相辉映,他设计的另一个建筑艺术作品,巴黎卢浮宫门前的三角形建筑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音乐艺术领域中,旅美著名音乐家谭盾在香港回归音乐晚会上,将古代乐器编钟与现代音乐语汇有机结合起来,在他为获奖影片《卧虎藏龙》所创作的音乐中,更是将中国乐器鼓、锣、钹、板巧妙地编织为乐曲。在电影艺术领域中,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电影艺术家,他们尽管有着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但是他们的影片至少也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现代的电影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一批成功进军好莱坞的华人电影艺术家如李安、吴宇森、成龙等,同样也是如此。正如李安在《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之后所说:“我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对西方的文化也比较了解,就是站在这两种文化中间,我采用西方人的方式成功地表达了一个中国人的故事。我有一些出发点是比较中国的,比如儒释道这种东西……所以当我拍电影的时候,就会自然地把这些东方的精神还有西方的手法融进来。”显然,李安这种“东方的精神”和“西方的手法”,正是他成功的经验,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用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正因为如此,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了解极富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进一步学习外国先进文化和新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不断加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融会通,应当是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只有这样,中国艺术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真正体现出中华民族艺术的文化价值与美学特色,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艺术才能在弘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真正走向世界舞台,为各国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艺术表现“第三极文化”的宗旨,“把民族文化中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进一步继承发扬,同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第三极文化,的内涵,使‘第三极文化’与欧洲文化,美国文化及各种文化一道,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推动整个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_彭吉象.pdf(下载附件 563.83 KB)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