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文化复兴,利好全世界。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应当看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

中国文化复兴,利好全世界。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识。

中国和平发展的政治理想从根本上赋予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特殊使命,即一方面它必能有助于推动中国实现崛起,而另一方面它又必须能够有助于确保中国真正实现“和平”发展的历史蕴涵。

结合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具体的文化国情,未来中国文化的战略框架应当主要包含这样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与世界大国相称的文化国力,中国要成就和平发展,就不能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必须具有一个强大且富有对外亲和力的文化存在,必须承担起一个世界大国应当具有的全球文化责任;二是适时拓展国家文化的战略疆域,采取积极而非被动的战略策略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文化理念走出国门;三是实现国家文化安全环境的基本良性发展,从文化安全的地域范围讲,良性的文化安全环境将使中国国内文化发展和国际文化传播齐头并进。

在文化软实力的问题上,软实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长期发挥作用,其次文化软实力需要文化的长期积累才能发挥润物无声的效果;文化软实力是沟通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吸收最有效的方式;政府的推动与企业的积极性相结合,尤其是要鼓励企业通过市场行为,这是重中之重。要发挥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文化“走出去”是必然选择,文化“走出去”一是从政府层面,通过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鼓励企业、鼓励企业家开拓国际市场,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在“走出去”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的侧重面是不完全相同的,政府是考虑通过文化交流、通过“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世界,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达到彼此的尊重,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于企业而言,它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为企业发展创造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应该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主要做法。

早在2002年,中国文化部就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战略。2002年7月,当时的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着力宣传当代中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大力传播当代中国文化,以打入国际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为主,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和现代传播方式,树立当代中国的崭新形象,把我国建设成为立足亚太、面向全球的国际文化中心。”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应当看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中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让中华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三大意义:

一是促进文化保护。

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深受国外受众的喜爱。文化贸易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新的商业化机会,从而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人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工作,并向海外推广。

二是提高中国文化竞争力。

三是扩大国家影响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全球文化市场的发展为文化贸易奠定了良好基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催生了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了全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数据显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将迅速提升,并超过传统产业。

全球文化市场规模以两倍于全球GDP增长率的速度迅速成长。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技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作为投入少、产品附加值高的“绿色产业”,文化产业相对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拉动性和“溢出效应”。因此,在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开始意识到,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超过传统行业。发达国家依靠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逐步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高投入和高科技化发展,从而巩固了其在全球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五个发达国家的文化市场规模占据了全球文化市场2/3的份额。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文化贸易快速发展。全球文化产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在21世纪,“创意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未来的竞争中,文化内容是最为重要的竞争力之一。在世界各国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的情况下,各国之间争夺国际文化市场的国际文化贸易“热战”定会愈演愈烈。

文化贸易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越是强盛,它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也就越雄厚。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文化产品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市场的垄断地位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改变。

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仅占国内GDP的2%左右,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占到了10%,美国达到25%,因此,中国在文化产业上上升空间和上升潜力十分巨大。尽管文化产业上升空间和上升潜力十分巨大,但文化发展征途上的阻碍也不容小视。

知识产权出版社的蔡虹分析:四大难题在阻碍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四大难题是:

一是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较低,骨干文化企业较少,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二是创新文化国际认可度不高。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但由于创新能力不强,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几乎仅限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形成的新文化和先进文化尚未有全面理性的认识。

三是对外交流主体不多,话语权不足。

从交流形式上来看,尽管目前的民间活动在文化“走出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政府依然是文化“走出去”的主要推动者,文化艺术机构、民间组织也在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这样的交流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影响效果,都大打折扣。

相反,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参与高质量文化“走出去”仍然较少。政府作为文化“走出去”的主要推动者,难免被认为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而受到抵制。特别是中国缺少设置全球议题的能力,很少能提出人类文明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全球公共产品规则制定方面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明显不足,远远落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

四是对外文化贸易扶持政策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出台诸多支持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政策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有些政策未能遵循市场化和文化传播的规律,政府的扶持存在认识和政策上的偏差,导致金融服务、财税支持等方面出现方向不准、资助盲目、力度不够等问题。而如何建立起完善的对外文化贸易政策扶持体系,从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出口奖励到信贷、债券、保险、担保、外汇管理等方面强化金融服务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见2014年6月11日《中国经济周刊》中《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一文;作者:蔡虹)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策并举,多方努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顺应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潮流,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内容。

当前,只有加大对动漫游戏、网络电视、数字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文化传播对象的联系和沟通;文化传播内容的甄别和推动;文化安全的维护。从更具体的角度上来讲,政府应该搭建文化传播平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机会,提供资金、组建人才,为文化“走出去”提供动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也需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文化企业的质量、规模和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文化市场格局中所处的地位。要加快培育一批能与西方文化企业相比肩的骨干文化企业,加大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不断壮大对外文化贸易的主力军,努力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体、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参与的对外文化贸易格局。

实施“走出去”战略,还需要发挥民间和中介的桥梁作用。推进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拓展文化贸易网络,继续办好用好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重点国际文化会展,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海外推介和招商力度,改善硬件软件方面的服务,不断提高会展的层级、水平和成效。

文化产品出口在一国对外贸易过程中还扮演着“火车头”的角色,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乃至一国文化影响力的整体发展。那么,从赶超型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出发,中国文化产业出口的突破点到底在哪里?现在看来,新兴业态的文化企业领域或许是一个最佳发力点,政府至少应该将对国有文化企业的一部分支持转移至此。

所谓“新兴业态”即十八大报告中所指“新型文化业态”,其特点是“文化和科技融合”,主要以网络文化、动漫游戏、主题公园等为主。

对于文化出口来说,这些新兴业态文化企业起点高,基本上与全球同类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有后发优势。

中国文化贸易大概可以分为3个层面,即直接的文化或文化产品出口,如创办孔子学院或出口影视作品、动漫作品、网络游戏及书籍等;文化辅助产品出口;通过文化传媒等手段,帮助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正在通过不同途径,渗透到世界市场

说到中国文化走出去,就不得不提到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建立。

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注册学员超过50万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除了传统文化,中国还将最新的网络文化出口到海外。过去几年里,中国网游出口呈井喷趋势。据统计,2010年,共有34家中国网络游戏企业自主研发的82款网络游戏进入海外市场;2012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收入达5.7亿美元,共出口177款原创网游;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海外收入高达18.2亿美元。增长势头喜人。

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如何让文化产业在海外市场生根发芽或者通过嫁接开出新的花骨朵,其实,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投资超千万的中文书店在柬埔寨开业;

中国网游已全面占领越南市场;

中国影视剧也集体“东南飞”,甚至进入非洲;

2012年万达收购AMC,继万达收购AMC之后,北京蓝海天扬、海润影视、澳星东方等一批骨干企业通过设立、收购等方式在欧美、澳洲、东南亚、中东地区陆续开辟传输网络,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电视剧第一股”之称的华策影视2013年,在海外发行电视剧3242集,销售额达600万美元。以娱乐为主的方特系列高科技主题公园是华强集团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现在已被推广到了南非、伊朗等国家。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与美国国际管理艺术集团成立中美环球演艺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在亚特兰大合作推出“天下华灯”项目,一个半月时间内吸引了20万美国观众,门票收入超过300万美元;

涵盖10个国家、数亿人口的东盟国家正在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在见缝插针、抢占东南亚市场的同时,中国文化企业在欧美市场也加速布局,购买终端平台、拓展输出渠道。为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中国的“文化使者们”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从各个文化产业门类进行试水,而且有所收获,这样的经验就值得肯定。中国文化渴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世界也渴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