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进成语世界

走进成语世界

时间:2022-04-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走进成语世界情境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是在语言应用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走进成语世界”,既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③有些成语的适用范围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 走进成语世界

情境导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是在语言应用中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成语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豹。“走进成语世界”,既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成语运用准确,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不当,则让人啼笑皆非。因此,不断积累并梳理学过的成语,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活动资料

一、成语的来源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古代经典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的来源。越是有名的著作,产生的成语也就越多。据《成语探源辞典》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成语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成语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成语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成语有158条,出自唐诗的成语有310条,出自宋词的成语有140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也隐含在这些成语之中。

二、成语的结构类型

并列型:丰功/伟绩、龙飞/凤舞、发号/施令、斩尽/杀绝。

偏正型:一孔/之见、世外/桃源、孜孜/不倦、娓娓/动听。

动宾型:包罗/万象、别开/生面、饱经/风霜、固执/己见。

主谓型:塞翁/失马、叶公/好龙、百花/齐放、肝胆/相照。

连动型: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画饼/充饥、闻鸡/起舞。

兼语型:引狼/入室、调虎/离山、指鹿/为马、利令/智昏。

动(形)补型:畅通/无阻、完美/无缺、得意/忘形、略知/一二。

另外有极少数成语,它们内部无法进行语法分析,如胡说八道、大大咧咧等。

三、成语的运用

学习成语的主要目的是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运用应特别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读音、写法、意义和感情色彩,不要读错用错。容易读错的如:怙(hù户)恶不悛(quān)、脍(kuài)炙(zhì)人口、自怨自艾(yì)、歃(shà)血为盟、揠(yà)苗助长、乳臭(xiù)未干;容易写错的如:刚愎(腹)自用、针砭(贬)时弊、明辨(辩)是非、一蹴(促)而就、中流砥(抵)柱、自暴(曝)自弃;因为感情色彩不明而导致使用错误的如:“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2.辨析成语的意义差别。例如:“应接不暇”与“目不暇接”:在“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_”一句中,因为这些“物”是静态的,可以任由人们去看,因此选用“目不暇接”。在“汽车向神农架奔驰,只见奇山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_”一句中,因为人在车中,车在奔驰,奇山异岭扑面而来,美景转瞬即逝,人必然穷于接应,因此选用“应接不暇”。

3.不要以“今”论古。成语多有它的本义,不要用今天的某些词义来推断它。例如:“侧目而视”,不只是“斜着眼睛看”,而是“因为敬畏”不敢正视而斜着眼睛看。

4.不要望文生义。例如:“心宽体胖”中的“胖”,也不能认为是“肥胖”,而应理解为“安详、舒坦”。

5.注意:①有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变了。例如:“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需领会主要精神,不要过于在字句上花费工夫,现在成了贬义的。②有些成语已转化成了新的意义。例如:“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样待人,人家就会怎样待你;今多用来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③有些成语的适用范围发生了变化。例如:“世外桃源”,原指与世隔绝,没有遭受祸乱和没有“王税”的社会,后来用它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它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能力训练

活动一

探究“成语特点”和“成语使用”分若干小组。通过去图书馆,上网等途径搜集有关成语资料,完成任务。

1.“成语特点组”可分为“成语溯源”、“成语纠错”、“成语结构”、“趣味成语”等。

2.“成语使用组”可分为“成语完形填空”、“成语谜语”、“成语滥用”、“成语妙用”等。

3.探究内容及要求。如“成语溯源”知识卡:成语来源(①历史故事;②神话传说;③寓言;④经典名作;⑤俗语俚语;⑥其他等)及相应举例。

活动二

安排专题展示,开辟学生课堂。分专题组,推荐本组主讲人(用PPT辅助);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并辅以相应训练题。

活动三

指出下列成语的意义,并用以下成语写一段话。

生机勃勃、风尘仆仆、文质彬彬、黔驴技穷、滥竽充数、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双管齐下、惨绝人寰、退避三舍、东施效颦、一丘之貉、鞠躬尽瘁、螳臂当车、草木皆兵

活动四

成语游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活动。从下面几项中有选择地展开活动。

1.猜谜语:“哑巴说话”、“举棋不定”、“滥竽充数”、“二、四、六、八、十”各打一成语。

2.成语对联:以“守株待兔”、“流芳百世”分别作为上联,写出它们的下联;以“放虎归山”、“下里巴人”分别作为下联,写出它们的上联。

3.成语接龙:以“水落石出”、“生于忧患”和“路见不平”的最后一个字为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进行成语接龙比赛(不少于10个)。

活动五

组织班级“成语知识能力”综合竞赛活动。

评估检测

1.从课本和其他各类书籍中搜集成语中容易读错、写错和用错的例子,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班上分工合作编一本册子。

2.新成语或外来成语整编(不少于15个)。

资料链接

成语用错示例

一、望文生义

例①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②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③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④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不错的。

例⑤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辨析:

①中“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②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而是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③中“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前者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④中“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⑤中“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

此外,如“鄙吝复萌”,并非专指“吝啬”;“碧落黄泉”更不是“命归黄泉”。

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望文生义的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不得不加以留意。

二、反用其义

例①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例②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辨析:

①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②中“有口皆碑”,意即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到处受到赞扬。

三、颠倒褒贬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例②《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辨析:

①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②中“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四、配错使用对象

例①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例②民谣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达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辨析:

①中“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②中“汗牛充栋”,形容图书很多,不能指金玉之类。

③中“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五、误用典故

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辨析:

①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②中“让梨推枣”,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六、人称或角度不当

例①厂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例②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辨析:

①中“抛砖引玉”,用于第一人称谦让之辞,不适用以第三人称叙述。

②中“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七、不分程度轻重

例①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例②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辨析:

①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于句①。

②中“义无反顾”,意思是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为出版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

八、缩小词义使用范围和数量关系

例①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例②大家齐聚一堂,欢迎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

辨析:

①中“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卉鲜艳娇美,而“菊花”并不代表各种花卉。

②中“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而“这位”并不等于“众多”学子。

九、颠倒尊卑关系

例①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例②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辨析:

①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②中“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

显然,①②中两个成语的使用,颠倒了尊卑关系。

十、比喻不当

例①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辨析:

①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②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十一、搭配不当

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辨析: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十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例①在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例②节日的夜晚,华灯齐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辨析:

①中“蹉跎岁月”,原意为“把时间白白地耽误过去”,而句中理解为“艰苦岁月”了,太牵强。

②中“美轮美奂”,形容屋宇华丽、高大众多,而句中将此词用以形容灯光,实属附会之词。

十三、似是而非,彼此误代

例①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例②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例③对贫困地区,大家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是无所不至。

辨析:

①中“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

②中“另眼相看”,应换为“刮目相看”。

③中“无所不至”,意思是“什么坏事都做或坏事都做遍了”。若换成“无微不至”就好了。

此外,像以下成语也容易误代:

不翼而飞——不胫而走;

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梦笔生花——妙笔生花;

披肝沥胆——呕心沥血;

首屈一指——屈指可数。

十四、词不达意,自相矛盾

例: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辨析:

“断线风筝”,喻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而句中“小燕”却在“打电话给妈妈”,显然自相矛盾。

十五、两个成语连用,造成自相矛盾

例: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杜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各有千秋”,各有特长,应删掉“半斤八两”。

综上所述,成语误用现象主要有以上十五种,至于“音错误义”(如“善善恶恶”)和“形错误义”(如“轻歌曼舞”中的“曼”不作“慢”)这两种现象,只要我们留意就行了。

img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