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陶渊明的《个体气节》

陶渊明的《个体气节》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个体气节所谓“个体气节”,指的是一个人坚守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的精神情操。一旦利益放在眼前就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恩爱之情,熏心的利益吞噬了陈世美作为一个人的气节。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审问之后的结果是判处司马迁腐刑。个体气节为个体道德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气节,才能成就个体道德人格以及个人道德人格的精神魅力。
个体气节_五德——忠孝节勇和

第一节 个体气节

所谓“个体气节”,指的是一个人坚守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的精神情操。一个对荣华富贵垂涎三尺,不择手段追求享乐的人,一般来说很难保持气节。这是因为这种人意志薄弱,缺少骨气,忍受不了贫穷的生活,容易在困难面前低头,没有以贫为乐的达观精神,面对困境怨天尤人。抱有这种价值观的人,是不会在困境面前保持气节的。反过来,他们更容易在是非困难的考验面前,见利忘义,出卖良心,亵渎正义。

img38

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后,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因为长期得不到丈夫的音讯,便带着儿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祺半夜追杀。韩祺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包拯想要治陈世美的罪却苦于没有实证。接着,陈世美假意接秦香莲回驸马府,又以两个儿子逼迫秦香莲在休书上盖印。展昭不辞辛劳到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韩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最后包拯找到人证物证,将要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都赶来阻挡,但包拯终不让步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结果他罪恶的性命。陈世美抛弃糟糠之妻,忘恩负义,与其没有高尚的情操不无关系。一旦利益放在眼前就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恩爱之情,熏心的利益吞噬了陈世美作为一个人的气节。

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则为后代众多文人学士所称道。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到了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他关心百姓疾苦,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41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81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荣华富贵,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人格和气节为代价,于是他选择了艰苦但宁静而自由的田园生活。有得必有失,陶渊明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具有独特风格并流传百世的诗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img39

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但万分饥饿的那个穷人却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以至于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除了面对金钱和地位意志不为其所迷惑,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之外,还要有不向暴力屈服的勇敢和毅力。

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谎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后来,汉朝使者又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谎称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9人送还,在匈奴被困19年的苏武终于回到了汉朝。

img40

与苏武同时代的司马迁也怀着同样不屈的气节书写了一段铭刻于历史的故事。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3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5000名步兵跟匈奴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400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只有司马迁站出来为李陵说话,然而这触怒了汉武帝,于是司马迁被投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审问之后的结果是判处司马迁腐刑。一贫如洗的司马迁拿不出钱为自己赎罪,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刑罚。受刑后的司马迁一度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当时司马迁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忍受着生理和心理上巨大痛苦,司马迁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史记》的编著上去。如果没有太史公当初的不畏强暴,用惊人的毅力来编撰史书,那么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就看不到这部“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了。

个体气节为个体道德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气节,才能成就个体道德人格以及个人道德人格的精神魅力。

img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