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时间:2022-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马克斯·韦伯的三大理论即社会分层理论、“理解”社会论和科层制理论,并探讨了这三大理论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斯·韦伯是早期冲突论的代表,虽然他对教育的论述并不系统。韦伯把人类行为规律性地服从于一套规则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基础。韦伯认为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

【摘要】本文介绍了马克斯·韦伯的三大理论即社会分层理论、“理解”社会论和科层制理论,并探讨了这三大理论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   社会分层理论   “理解”社会论     科层制理论

一、马克斯·韦伯生平简介

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 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理论(即科层制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韦伯对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的描绘,为官僚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

 二、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理论

(一) 社会分层理论

马克斯·韦伯是早期冲突论的代表,虽然他对教育的论述并不系统。他首创社会分层理论,他认为,决定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地位和权力因素,而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经济因素。而社会中的各种冲突也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冲突,也应该包括在社会文化和权力方面的冲突。在这三个方面占据优势地位或统治地位的阶级和群体,总是要力求保持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地位,竭力排除和阻碍其他阶级和群体进入他们已经具有的优势,并占有统治地位的领域。而这种维护、保持或排除与阻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之一就是对教育的控制。优势集团的利益与目的对学校具有决定性作用,学校的主要活动就是在课堂内外传递特定“的身份文化”。优势集团主宰着学校教育,而优势集团“局内人”的身份文化得到了强化,“局外人”则面临着障碍

 (二)“理解”社会论

马克斯·韦伯首次提出“理解”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具有一种“内在可理解性”,人与人之间、人的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常常可以立即被感知,因此他把人们行为之间的“内在可理解性”确立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社会学本质上是理解性的科学。当然,所谓理解并非是一种神秘的直觉,而是根据各种书籍文件逐渐把这种行为重现出来的。其要旨就是努力理解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人们接受的各种社会准则及他们自己创造的业绩,因此研究人们的社会行为不能只依赖于客观的定量方法,必须包括“解悟心声(verstehen)”,即对于他人心灵的“同情理解”。

 (三)科层制理论

韦伯对组织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官僚制在19世纪已盛行于欧洲。韦伯提出的官僚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韦伯把人类行为规律性地服从于一套规则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基础。他认为一套支配行为的特殊规则的存在,是组织概念的本质所在。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韦伯将社会所接受的权力分为三种:法定权力、传统权力和神授权力 。韦伯认为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人们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是非理性的,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只有提供了慎重的公正的法定权力才能作为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有了适合于官僚组织体系的权力基础,韦伯勾画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具有下列特征: 

1、组织中的成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是根据合法程序确定的,应有其明确目标,并靠着这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组织与规范成员的行为,以期有效地追求与达到组织的目标。 

2、 组织的结构是由上而下逐层控制的体系。在组织内,按照地位的高低规定成员间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3、强调人与工作的关系,成员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每一职位均根据其资格限制(资历或学历),按自由契约原则,经公开考试合格予以使用,务求人尽其才。 

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并不断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 

6、成员的工资及升迁: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 

韦伯认为,具有上述六项特征的组织可使组织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化,其成员的工作行为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组织目标也能顺利的达成。

三、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一)社会分层理论的影响

1、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学科的形成时期,这一学科的形成,充分反映了马克斯·韦伯社会分层理论的影响。

英国比较教育学的先驱萨德勒曾说过“校外的事情比校内的事情更重要,它往往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他认为,孤立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注意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美国的康德尔运用历史学方法进行比较教育研究,重视描述历史事实,分析社会历史背景。

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运用因素分析法,着重对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英国的埃德蒙·金强调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注意教育的历史背景,在进行比较分析时区别概念、制度和实施进行分析。

以上教育家们的主张集于一点,就是:不能脱离开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去比较研究一个国家的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2、课程是国家社会控制的产物,各国的课程改革充分反映了统治阶级对教育的控制

课程实质上是国家重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观念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科课程的选择首先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国家教育目的或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具体的内容、活动、过程等进行。教育内容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东西 。

中外教育史上,课程改革不乏其例,都充分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以美国为例: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朝野一片恐慌。遂出台了《国防教育法》,加强科学、数学和外语“新三艺”的教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60 年代,又在中小学进行了课程改革;70年代,推出“生计”教育和“返回基础教育改革运动”;80 年代初期,美国的中小学校出现了消费教育、环境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和多种族教育、反毒品教育、性教育等一些新的教育改革动向,并反映到中小学校的课程领域。1983年,美国中小学质量调查委员会出台了《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对美国教育提出了改革建议;面向21 世纪,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出台了《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3、在现代社会各个阶级或群体之间的斗争和冲突中,对知识和文凭的争夺是一个主要的方面,由此导致学历主义。

著名的日本素有“考试地狱”之称,学历程度和毕业学学校成为青年人就业谋职的首要条件,带来社会成员对学历和名牌学校的狂热追求,由此带来了严重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二)理解社会论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解释教育社会学直接受理解社会论的影响,在这种理论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直接观察研究教室活动和经验的主观意义,以及从韦伯社会行动的理论出发,对这些意义的界定,还有对所谓教师期待的研究,所谓的标签理论,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点。

今天我们推崇的“质性研究”,个案研究、访谈法、现象学法等等,都与理解社会论紧密关联。

 (三)科层制的影响

科层制理论直接影响了对学校组织机构的研究,以及对学校纪律、校长和教师在学校中的互动、他们的角色与功能的研究。

教育社会学中对于教师的研究,常常把教师看成是具有自身权利的专家和权威;另外,教育系统中的流动也常常在科层制的职业结构背景下进行分析。

而且,整个教育体制的研究,包括从中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学校校长,到教室中的教师,以及他们之间关系松散或紧密的研究,都非常直接地与韦伯科层制的观念相联系。

 四、结论

马克斯·韦伯虽然没有直接地、系统地阐述教育社会学,但他所提出的“三大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研究的覆盖面极广,影响深远。

马克斯·韦伯力图解释个体的行为,了解个体行动的主观意义。同时,他还力图将个体的行为置于社会环境之下,认为所有的行动都发生在一种社会和经济的结构里,而且,社会制度控制我们的行为,塑造我们的观念、信仰和价值。他注重个体的行动及其意图、目的、目标情境定义,也考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此外,他也检视现行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对行动和互动的影响。

马克斯·韦伯提供了一种分析的架构,结合了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的长处。后人的研究深受其影响,我们在进行研究时决不可能绕过甚或回避其理论。

 参考书目

1、《教育社会学研究》,马和民、高旭平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12月第1版

2、《比较教育学》(修订本),吴文侃、杨汉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6月第2版

3、《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第1版

4、《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谢维和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4月第1版

5、《新编教育社会学》,马和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