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交流的影响

文化交流的影响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韩国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部分,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交流史。研究儒教和佛教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体系对韩国产生的影响时,必须研究汉字与汉文化对韩国的文化思想体系的影响。中韩两国人民历史文化积累博大精深的同质文化,使两国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用东方文化蕴存的精神,共铸人类文明辉煌。当代受中韩两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代表人物是韩国总统朴槿惠。

1)丝绸之路与韩国佛教文化

韩国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端部分,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交流史。自古以来韩国都非常积极地吸收外来文化,并且把优秀文化漂洋过海传递到日本。韩国学界非常关注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问题,并在很多学术单位和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

韩国人所著敦煌文书中最有名的当属新罗国僧人慧超游记《往五天竺国传》,2010年,新罗国僧人元晓所著《大乘起信论疏》,在中、英、俄三国的敦煌文书中发现,敦煌遗书在韩国再次受到关注。

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唐代有不少韩国僧人到西域和天竺进行求法活动。当时韩国僧人可能在这个住所学习佛法,在接受当地的文化后,准备去西域长途旅行。就像西域的许多高僧来东方布道、写经、译经一样,韩国的僧人也不远万里,通过丝绸之路来敦煌学习佛教、体会佛法、研习佛经,也体验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韩国政府的使臣也经常到敦煌和中亚地区参加各种活动,当地的壁画就曾描绘他们的形象,而在韩国保存下来的西域文化是这些人通过丝绸之路带过来的。文化本身就有这样的特点,其交流的过程非常漫长复杂,而且时间久远,但是一旦融入本国文化,便很快又流传到各个地方,得到很好的发展。

敦煌遗书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佛经或者与佛教有关的故事、文书、图画等资料。如果当时韩国人在敦煌或中亚地区活动,可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除了佛经,还体会着当地的表演、舞蹈、音乐、文学等方面的文化,并把它们都带回韩国。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对现在的韩国佛教文化和敦煌资料中佛教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韩国佛教除了被迫害的一段时间外,从三国时代传入韩国,直到今天,基本上保持着原来的文化传统和形式,尤其新罗国信奉佛教,唐代时派遣许多僧侣到中原修学佛法,受到唐代佛教的影响。唐代也是积极接受外来文化的时代,在唐代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中,随时可见这样的情况。

新罗国也和唐朝相似,新罗国统一韩国后开始包容外来文化并积极地接受外来文化。而外来的佛教几乎成为当时韩国的国教,围绕着佛教,当时的很多文化艺术都得以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在韩国文化上的重要性,因为它很有可能保留着目前已经看不到的唐代佛教文化。比如,唐代敦煌地区的讲经仪式和说唱方式或与韩国的佛教仪式有相似之处,也可能在韩国佛寺里面能够发现敦煌遗书的描述。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是韩国文化的基础,韩国文化的根在中国。中国是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区汉文化的中心。

2)汉字与汉文化在中韩两国交流中的作用

研究儒教和佛教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体系对韩国产生的影响时,必须研究汉字与汉文化对韩国的文化思想体系的影响。从古至今,人类共存在了一个大文化圈,分别是汉字文化圈、阿拉伯字母文化圈、印度字母文化圈、拉丁字母文化圈和斯拉夫字母文化圈。韩国是东方世界的文明古国,汉字使用历史悠久,并用汉字与汉文化谱写了韩国的历史诗篇。现代人类文化研究的结果表明:韩语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与汉字不属同一语系,韩国充分发挥自己的民族智慧,对汉字高度接纳,并与阿尔泰语系融合,形成韩语。

韩文由固有词和汉字词及少量的外来语组成,词汇中50%以上是由汉字组成,由于两种语言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使韩国语成为世界最丰富、最优秀的语言之一。

韩国发明民族文字以前,韩国书面语言均为汉文,在韩国的历史上诞生的一代宗师和汉学大家有金富轼、李奎报、崔致远、一然、强首、薛聪、金笠、成三问、朴趾源等,这些代表人物是韩民族的骄傲。儒家、佛家用汉文写成付梓的《高丽八万大藏经》和浩瀚的《李朝实录》等经典著作,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艳丽的奇葩

作为汉语言的工具,汉字几千年来,担当着中韩两国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韩民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通古斯语特点,用汉字深化了韩民族的文化,丰富了东方文化的内涵。中韩两国人民历史文化积累博大精深的同质文化,使两国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用东方文化蕴存的精神,共铸人类文明辉煌。

哲学是各种宗教文化的升华。当代受中韩两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代表人物是韩国总统朴槿惠。朴槿惠酷爱中国哲学,曾在韩国文艺月刊《月刊随笔》上发表题为《遇见我人生的灯塔——东方哲学》文章。在文中,朴槿惠抒发了阅读《中国哲学史》所受到的感动和人生的教训。东方哲学与重视逻辑和论证的西方哲学不同,讲究领悟。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和战胜人生磨难的智慧,能让人领悟到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地活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