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文化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是:1.描述网络现象以2002~2010年主流媒体发布的网络流行语、网民创造的网络流行语,以及大学生在校园常用的流行语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文化学家常用的文化观察法,把网络流行语看做文化特质,并将网络文化特质分门别类地整理为网络文化集丛。将网络通讯类、新媒体类流行语文化特质整理成网络文化集丛,并把相关流行语分成若干专题进行研究。

二、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本书是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流行文化研究”的子课题“网络流行文化”的后续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当代中国的网络流行文化现象。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是:

1.描述网络现象

以2002~2010年主流媒体发布的网络流行语、网民创造的网络流行语,以及大学生在校园常用的流行语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文化学家常用的文化观察法,把网络流行语看做文化特质,并将网络文化特质分门别类地整理为网络文化集丛。

2.分析成因后果

研究资料在经过梳理、描述后,分纵、横两个方面展开,纵观21世纪前十年来网络流行文化的脉络和轨迹,横览每年的重点网络流行文化现象并做专题研究,例如网络恶搞现象、网络红人现象、网络游戏、网络流行语等。

3.预测发展趋势

在对几年来网络流行文化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对网络文化现象做出评价和预测,并总结网络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和独特之处。

4.提出解决方案

任何现象和事物都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和效果,网络文化也不例外。在社会大众热衷上网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本书对这些社会问题及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的解决方案也做了介绍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以2002~2010年8年间权威机构公布的流行语信息为依据,运用文献、访谈、问卷、社会调查、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对以上设定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解释、概括及预测,并对其中某些问题提出对策及解决方法。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Ralph. Linton)在《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中表述过把纷繁复杂的世界文化现象比做文化树的思想。这种认识文化的独特视角对社会学家分析流行语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很有启迪。我们借鉴林顿的思想,用观察法把流行语看做文化特质,即文化现象的点;用分类法把同质、同类的流行语整理为文化集丛,即文化现象的线和面;用分析法探索某类文化集丛中文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影响、未来的走势、不同文化集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试图归纳概括出持续对社会成员价值观形成影响的文化模式,即文化现象的立体模块或文化系统。这就好比把社会文化看做树:流行语文化特质是叶和花;各种流行语文化集丛是树枝;相互交错、强大的文化集丛形成文化模式,即树的主干;叶、花、枝、干构成树的整体,即社会文化系统。社会学家观察、类比、分析的方法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用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视角认识流行语现象。

上述收集、观察、整理、分析文化现象的方法,最终达到对文化现象从点、线、面到模块和系统的整体认识。

具体研究步骤是:

1.收集和整理文化现象

首先整理出文化集丛。将网络通讯类、新媒体类流行语文化特质整理成网络文化集丛,并把相关流行语分成若干专题进行研究。

2.全面观察文化现象

观察视角决定课题内容分纵、横两方面,纵观8年流行语反映出的流行文化脉络和轨迹,特别关注那些持续影响社会成员价值观的文化现象;横览每年的重点流行文化现象并做专题研究,例如,网络热点现象、网络社会问题等等。

3.实证研究

对不同年龄、地区、职业、文化程度的社会成员做关于网络文化认识和感觉的相关调查和定量分析研究。

4.评价文化现象及趋势

在对8年网络文化现象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对网络文化的主流现象和发展趋势做出评价。

5.完成研究并争取出版资助

关于流行语文化的研究在课题未结束时,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兴趣。已经被列入北京市2009年重点图书选题,将出版若干本专著并组成系列丛书。

(三)局限与不足

1.只研究了部分载体的流行语

受时间、资金、人力等许多条件的限制,本书主要研究我国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发布的流行语,而对书籍、杂志、手机等流行语载体传播的流行语没有涉及。

2.只研究了书面形式的流行语

前面谈到作为研究依据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每年约十几亿字的语料,这些语料是文字形式的书面语言,而非生动鲜活的口头言语。

3.只研究了官方的流行语

本书依据的流行语资料来源于政府主办的媒体,对于民间的流行语没有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