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冷战后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冷战后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调整过程中,国内经济发展、国际形势以及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等因素深刻地影响了其外交政策的演变,进而影响其对外关系的发展。冷战后,泰国在促进区域的和平与安全上的努力有目共睹。泰国强调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竞争,将传统的安全列为次要关注因素。

冷战后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瞿健文 罗凤琼[1]

摘 要:历史上泰国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使得泰国一直保持了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冷战结束后,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泰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众多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国内经济发展、国际形势以及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等因素深刻地影响了其外交政策的演变,进而影响其对外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泰国 外交政策 对外关系

The Development of Thailand's Diplomatic Policy and Foreign Relationship after the Cold War

Qu Jianwen Luo Fengqiong

Abstract:Thailand's agile pragmatic diplomatic policy thatThailand hasmaintained the territory and sovereignty.During the end of the ColdWar,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s,Thailand makes the numerous adjustments in its diplomatic policies,in the process of which Thailand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its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leaders’individual glamour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evolution of its foreign policy,thus influencing its foreign relations.

Key words:Thailand;Diplomatic policy;Foreign relations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的中心,是东南亚最重要的国家之一。纵观泰国历史,泰国一直都保持了其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性,自16世纪40年代欧洲殖民主义兴起至20世纪40年代,泰国是东南亚地区唯一没有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国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又是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日本占领的国家。这其中,泰国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泰国也在适时地调整它的外交政策,以求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和更好地发展自己。本文欲分析冷战后泰国外交政策是如何演变的,各阶段的外交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对外关系是如何发展的,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泰国外交政策演变和对外关系发展的一些因素。

一、1991—1996年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世界步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全球化的发展将全世界的国家和人民交织在一起,货物、资本、技术和知识开始了更加自由的跨国界流通。冷战的落幕并不意味着竞争的结束,相反,以经济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因而发展经济被提升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冷战的结束给全世界带来史无前例的和平与繁荣,泰国也因此受益。

(一)主要内容

在这一时期,泰国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实现从冷战时期向后冷战时期的平稳过渡,发展自己,对外交政策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1.经济上谋求“财政的通道”的地位

泰国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促进地区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改善并促进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关系。[2]1993年6月,川·立派政府推出“经济外交新思维”,要求驻外使节注重与驻在国的重要人物发展友好关系,并迅速将涉及泰国经贸政策和活动的信息反馈回国内。[3]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泰国驻外大使馆在提高泰国商品出口额,吸引外商到泰国投资,扩大泰国的海外市场,寻求泰国需要的新技术和原料产地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2.政治上力图成为东南亚区域国家的“桥梁”

泰国与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相邻,而且它的邻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各种政治动乱问题,国家并不十分稳定,这样的外部环境对泰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泰国极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以求协助周边各国增进彼此的了解或通过泰国实现更好的沟通。如1992年9月23日,泰国总理川·立派在公开记者会上表示,泰国不赞成西方国家采取制裁缅甸军人政府的措施,表示泰国愿意担任缅甸与其他国家的桥梁角色,促进双方的了解。1993年,泰国和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新加坡发表联合公报,成立东盟区域论坛,目的是希望促进地区的安全和发展。

3.竭力在区域安全中扮演“调停者”的角色

冷战后,泰国在促进区域的和平与安全上的努力有目共睹。在东南亚国家发生冲突的时候,泰国便表示愿意作为调停人,来缓解各国的对立和冲突状态。如1991年,泰国成功地主办了解决柬埔寨问题的会议,推进涉及柬埔寨问题的各方早日实现和平。1995年2月25日,泰国总理川·立派公开表示愿意协助调停缅甸军人政府与缅甸少数民族间的纠纷。

(二)基本特点

泰国强调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竞争,将传统的安全列为次要关注因素。这一时期,泰国提倡在东盟内设立自由贸易区,支持同中国、老挝、缅甸成立“黄金四角”等等。此外泰国积极加强它在东盟的存在,以提升自身在东盟的地位。多年来,泰国就很重视在东盟的地位,一方面积极参与东盟内部事务的管理,主动地去解决东盟各国之间出现的政治、军事纷争。如在柬埔寨问题、缅甸问题等问题上,泰国都表现积极,包括发起召开国际会议,协调各方的关系等。同时泰国也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和东盟地区论坛,并展开积极地外交活动。另一方面,加强同东盟各国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三)对外关系的发展

为创造有利于泰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泰国政府主动与越南修好并与柬埔寨接触,促进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同时,在建设性接触的指导原则下,对缅甸军人政权采取友好的态度,为泰商对缅甸投资寻求利益,并谋求泰缅边境的安全。

在大国方面,尽管在此阶段泰国和美国的关系发展缓慢,但泰国同中国和日本的对外关系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991年12月阿南总理访问了日本,并提议促进泰国和日本的合作以加快东南亚地区的发展;1993年9月日本外相访问泰国并强调日本愿意加强同泰国的伙伴关系。

同时,重视以印支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主要成就如下。

首先,倡导建立“泰铢经济圈”。这是由泰国提出的一个以泰国为中心,包括中南半岛的越、老、柬、缅以及印尼在内的经济合作区。泰国政府鼓励泰商加强对邻国投资以促进泰铢的流动,进而扩大泰铢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实施金融制度的改革,以使泰国的金融、税务制度适应国际惯例,利用泰国在地理方面的有利条件和经济实力,把泰国发展成本区域的金融和贸易中心。

其次,与中、老、缅三国共同提出“黄金四角”开发计划。该计划范围涵盖中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及普洱、老挝的北方七省、缅甸的景栋及大其力地区、泰国的清迈及清莱两府。泰国认为,中、老、缅三国在资源、人力及土地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若将其与泰国北部和东北部相互联结,形成紧密的互补关系,将有利于泰国边远地区摆脱落后面貌,推动泰国经济持续发展。泰国希望通过与北部邻国的经贸合作,推动泰北成为泰国新的经济和旅游中心。此外,泰国也可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并维护和改善泰国在中南半岛的安全利益和战略地位。

再次,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机制。该机制是指1992年8月起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导、湄公河流域6个国家参与的,涵盖贸易、投资、运输、人力资源、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亚洲开发银行推动GMS合作是希望能够强化6国的经济连接,提升地区经济的成长,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泰国而言,GMS主要的发动机制虽然是亚洲开发银行,但参与GMS合作可说是一种兼具刺激国内经济与提升区域地位的双效策略。在刺激国内经济方面,泰国一方面可通过GMS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老挝与中国的电力供应来缓解本国电力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可通过“南北经济走廊”、“东西经济走廊”等运输网络的建设来消除国内发展不均衡的现象。[4]

二、1997年—2001年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1997年爆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扩展到整个亚洲并波及全世界,给全世界的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危害。金融危机强烈地冲击着泰国的经济和政治,致使泰国国内物价迅速上涨,失业率上升,国内政治动荡,差瓦立内阁倒台,泰铢贬值,泰国面临财政危机。金融危机使泰国大财团受到极大的打击,如正大集团为了应对危机在中国和泰国都出售了很多它的附属产业及公司,盘古银行资产萎缩,而且其国外股份从25%上升至49%。[5]同时,金融危机使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陷入了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国都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如何摆脱金融危机的危害和重建国内经济上,因而无暇顾及东盟事务,这促使了泰国主导东盟事务的欲望愈发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泰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调整。

(一)主要内容

1.西进政策

为了有效地、快速地应付急剧变化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1997年泰国政府发布了西进政策。泰国认为必须通过沿边境经济特区与免税区的设立促进泰国与周边邻国的贸易与投资,进而创造产业发展的机会;同时,考虑到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泰国认为必须将其经济水平线自太平洋沿岸地区扩展至其西部区域,以促进政治友好及强化经济合作关系。[6]西进政策加强泰国同目标国的双边关系和寻找泰国在海外的潜在市场和投资机遇,同时吸引外商的投资。泰国的目标国是指南亚、中东与非洲地区的国家。通过提高与其目标国互信的政治关系,并加强双边在有着共同利益的众多领域的建设性经济合作。泰国政府为高效实施其西进策略采取了政府间高层访问、寻求和扩大已存在的经济合作机遇、建立诸如“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的区域内经济框架等方法。[7]

2.川·立派的外交政策设想

金融危机打击下,泰国总理差瓦立下台,继任的川·立派上台后面临着改善泰国经济的重要任务,因而他致力于调整外交政策,提出了以下外交政策设想:利用泰国的外交经验能力,有效地增进同亚太地区和邻近国家的友谊和合作。增强与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例如支持同自由贸易国家的农业产品、服务、工业品、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在公平竞争、自由贸易的环境之下,促进与贸易伙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合作,同时积极地参与谈判,以减少贸易竞争、投资、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的争端。增进经济、技术、文化、旅游和资源的发展合作,尤其是和邻国的合作及在区域组织框架下的合作。在国际舞台上提升泰国的角色地位,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保护泰国在国外的公民、工人及海外企业的权益。参与国际会议并促进国际社会对民主发展及对人权的重视。[8]

(二)基本特点

1997年金融危机使泰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出口减少的问题,所以,泰国政府在其第八个五年国家发展计划(1997—2001年)中,认为必须通过边境经济特区与免税区的设立促进泰国与周边邻国的贸易与投资,进而创造产业发展的机会;同时,考虑到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泰国认为必须将其经济水平线自太平洋沿岸地区扩展至其西部区域,以促进政治友好及强化经济合作关系。泰国制定“西进策略”就是看中了印度等泰国的西部邻国的经济形势发展良好,是泰国理想的出口市场。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东南亚国家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对此,泰国的外交政策调整为更加重视同周边国家的“建设性交往”,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合作和发展。

(三)对外关系的发展

为了高效实施西进策略,“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于1997年6月成立,该组织的宗旨是促进东南亚与南亚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交往,各成员国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参与到其中。具体表现在贸易和投资、技术、能源、交通和通信、旅游等领域实现了合作。

这一时期,泰国同大国关系的发展最重要的成果便是同中国双边关系的发展,1999年2月,中泰两国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关于21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这是继中泰建交公报后中泰两国间第二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件。如果说中泰建交公报的签订,翻开了中泰关系的新篇章,使中泰关系从此进入新阶段,并为27年来两国关系的顺利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联合声明》的签订,则是中泰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安全、国际事务等许多方面对中泰两国在21世纪的全方位合作进行了全面规划,为21世纪中泰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9]同时,日本也主动向泰国提供了资金援助和发起建立亚洲风险基金,为协助东南亚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作出了努力,使得泰国和日本的关系也有很大的进展。

三、2001年以来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世界各国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泰国也希望发展同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以求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他信的上台给泰国政治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但他刚上台时泰国经济也不是很乐观,尽管以川·立派领导的上届政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方案使泰国经济走上了复苏之路,但未能真正走出金融危机的泥潭,所以恢复和发展经济依然是他信政府的头等大事。[10]

(一)主要内容

1.他信的“进取性外交政策”

2001年,打着改革者旗号上台的他信也力求在外交政策上面有所革新。2003年3月12日,他信在外交部发表了题为《泰国外交政策新时期》的演讲,指出泰国应该建立以促进自身经济发展为核心,面向未来世界格局变化,有助于消除各国分歧、增进合作和创造机会的“进取性外交政策”。他信将“进取性外交政策”具体化为:增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合作;缩小东盟新、老成员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东盟及有关区域合作组织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维护本地区政治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包括印度、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在内的“东西合作走廊”;加快泰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推动APEC自由贸易进程;完善亚洲合作对话论坛这一亚洲对话机制,建立亚洲债券市场,使亚洲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回旋余地。[11]

2.阿披实的外交政策

2006年9月19日,他信政府被军事政变推翻。几年来泰国一直处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红衫军”和“黄衫军”的斗争此起彼伏,政府更迭频繁。这期间,由于沙马、颂猜等政府存在时间不长,所以在任期间基本上没有对泰国外交政策进行调整。而阿披实政府在其向国会的政策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泰国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以促进合作的方式提高地区的稳定、安全和繁荣;在相关条例和法律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周边国家的冲突和问题。在泰国担任东盟主席国期间,促进成员国间的合作以做强东盟;在东盟宪章的规定范围内,将东盟建设成一个以人为本的组织;鼓励成员国有选择地尊重人权,将东盟发展成国际舞台上的一个建设性的角色;通过多形式的合作构架,扩大东盟与亚洲及其他地区国家的合作。加强同穆斯林国家及国际伊斯兰组织的密切合作以促进相互理解,同时寻求解决其对泰国南部省份问题的支持。加强同大国及重要伙伴国的合作,以维持和扩大双方在政治、安全、贸易、金融、投资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寻求在原材料、科学技术和新知识方面的新市场。增强泰国在国际组织中设定国际标准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农业贸易、知识产权制度准则、和平与安全的保护和修护、民主价值观、人权以及人道主义价值观的提升与保护、环境与能源的保护、涉及人类安全的跨区域的问题的解决和发展同发展中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加入对泰国有益的双边和多边国际条约,加快已经签署的协议的审批,修改对人类和社会产生消极影响的协议。提高公众对全球形势变化对泰国的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达成共识。促进世界对泰国政治经济的理解和信任,维护泰国的国际形象。保障和提高泰国海外公民、工人和企业的权利和利益,提高它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基本特点

经济外交是他信政府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信政府“把经济置于民主、人权之上”,支持东盟自由贸易区政策,促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扩大出口和吸引投资方面。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泰国商业部还将3 000多项原料的进口税降为零以降低出口成本。2001年8月,泰国投资局批准新的投资优惠措施,包括对进口机器税的减免、缩短外国技工工作许可证的办证时间、取消对软件和电子商务企业启动时的严格要求等。[12]这些都是经济外交的最好表现。

泰国还提倡“亚洲意识”,把亚洲作为其推行外交政策的基石,积极发展“亚洲合作对话”机制。把发展同亚洲各国的友好关系放在发展对外关系的首位。2002年4月,他信率团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第一届年会,在这次会议上,他信正式向与会各国提出“亚洲合作对话”概念,得到了亚洲各国的积极响应。2002年6月,亚洲合作对话(ACD)第一次外长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昌安举行,ACD机制启动。之后每年都举行外长会议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泰国对最终建成东南亚经济联盟也抱有积极态度。[13]这些举措推动了亚洲地区、次区域的国际合作,改善泰国在东盟内部的外交关系,提升泰国的国际形象。

(三)对外关系的发展

他信的“进取性外交”使泰国的对外关系全面发展,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地区和国际环境,开拓了国际市场,同时也使泰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迅速提升。[14]他信政府同邻国签订了一系列的贸易、旅游、交通等合作协定,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2003年倡导成立了由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五国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从而扩展了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更好地发挥了泰国在此区域内的优势地位和主导作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行动,如推动和主导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组织的国家合作,于2003年倡导成立了周边国家共同参与的经济合作战略组织;积极参与筹建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与中国“10+1”自由贸易区等,使泰国在东盟内部的作用更加明显。他信政府还相当重视发展同大国之间的关系,先后与中国、日本、美国、印度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发展同它们的各个领域的合作。

在这一时期,泰国外交成就的另一个亮点是阿披实政府开辟了泰国同阿拉伯国家外交关系的新纪元。2009年11月24日阿披实访问卡塔尔并签订了《成立政府高层合作委员会备忘录》、《泰国新闻社与卡塔尔新闻社信息共享协议》、《商会与工商联合作备忘录》和《化工产业合作协议》等多项两国合作协议,这是泰国总理30年来第一次访问卡塔尔,却取得了这样的成绩,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必将会促进泰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外交关系的新发展。

四、影响冷战后泰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

通过以上对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对外关系发展的分析,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影响其外交政策调整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泰国政界人士普遍认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外部威胁的消除,使泰国不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东南亚国家,泰国已成为本地区的强国之一,应从国内经济发展的利益出发、在更广阔的视野内调整泰国的外交政策。[15]冷战结束后,贸易及经济利益的争夺取代了以前的军事对抗,泰国的经济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实现了持续的发展,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外来投资不断增加。阿南政府和川·立派政府以及差瓦立政府继承了差猜政府的“经济外交”战略,目的就是要扩大出口,吸引投资,进而促进泰国经济的稳步增长。1997年爆发金融危机以后,泰国的经济遭受到巨大打击,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也严重受挫,在此情形下,泰国调整了其外交政策为“西进策略”,以寻求同泰国西部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的合作。在川·立派就任总理后的首要工作也就是解决经济问题,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援助,并坚守其苛刻的贷款条件,最终使泰国经济逐渐稳定下来。

(二)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争霸局面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东南亚地区美国和苏联的势力都有明显的撤出,因而泰国便有机会加大自己在东盟内的存在,提升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同时,由于这两大势力的减弱,使得发展同中国的双边关系获得了空间,尤其是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同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泰国提供了10亿美元的贷款,泰国与中国也进一步拓展了双方的睦邻友好关系。

同时,边界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泰国政府,缅甸、柬埔寨等国由于国内政局的不稳,导致大批难民逃亡泰国边境,给泰国造成了相当大的管理困难。同时,泰国和柬埔寨还存在领土的争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泰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三)领导者个人魅力

在外交政策演变过程中,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也往往不能忽视。他们的背景和人格魅力总是带来不同的效应。如他信在各项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表现比泰国近段历史上任何一届总理都要活跃,以显示本国在经济领域的领导能力,这既是恢复和发展国内经济的需要,也与他自身浓厚的商业背景有关。而在他信下台之后,泰国政府更迭频繁,从2006年到2008年两年间更换了6位总理,直至阿披实上台才基本上稳定了泰国政局,虽然这期间仍然是政治危机不断。阿披实有着跨文化和多语种的背景。而且对于泰国老百姓来说,他还是个“人气偶像”,他长相英俊,擅长演讲,英文流利,还热爱体育,尤其是足球。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阿披实的个人魅力,使他的政府和政策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

结 论

综上所述,泰国的外交政策是以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为契机,吸引各国的投资来促进泰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泰国极力改善和发展同东盟国家的国家间关系,谋求泰国在东盟内的领导地位;同时泰国还积极发展同世界大国的关系,以提升泰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展望未来,泰国外交政策将优先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积极谋求其在东盟内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利益和地位。在“富邻”政策的指引下,泰国将继续协助其邻国克服各种经济挑战。泰国还将继续重视同美国、中国、日本等国关系的发展。在灵活的外交政策的指引下,周旋于这些世界大国之中,并获取利益。与此同时,泰国还将放宽视野,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同世界上其他地区和国家如南亚、中东、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同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流行疾病和自然灾害等全球性的危害。

【注释】

[1]瞿健文: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长;罗凤琼: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2]赵光勇:《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载《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5页。

[3]岳蓉:《泰国外交策略与其现代化的发展》,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53页。

[4]钟振明:《泰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评析》,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9期,第49页。

[5]Pasuk Phongpaichit and Chris Baker.Thaksin:the Business of Politics in Thailand.Silkworm Books,2004.P.72.

[6]钟振明:《泰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评析》,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9期,第49页。

[7]泰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mfa.go.th/web/showStatic.php?staticid=64&Qsearch=look%20west。

[8]泰国政府网站:http://www.thaigov.go.th/general/policy/policy.htm。

[9]朱振明:《世纪之交中泰关系的新发展》,载《东南亚》,2002年第3期,第28页。

[10]谢丽梅:《泰国他信政府“进取性”外交政策透视》,载《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1期,第36页。

[11]赵光勇:《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载《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5页。

[12]姜琼:《泰爱泰党兴衰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9月,第47页。

[13]Woranuj Maneerungse,Thasksin:new regional leader? Mid—year 2004 Economic Review of Bangkokpost.p67.

[14]谢丽梅:《泰国他信政府“进取性”外交政策透视》,载《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1期,第36页。

[15]赵光勇:《泰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载《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