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调整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调整

时间:2022-06-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调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调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建国初期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调整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调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建国初期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的对内和对外政策。1949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讲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时指出:“我们可以采取并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的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我们也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1)同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又做了进一步阐述。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做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前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持世界的持久和平。同时,《共同纲领》也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做了许多具体规定。

考虑到新中国建国后即将面临的形势,中共中央于建国前夕决定了在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针:①“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继承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不承认国民党统治时期外国派驻中国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而要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②“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新中国站在以前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将发展同前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后再同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根据上述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逐渐展开。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是前苏联、东欧及亚洲的人民民主国家。1949年10月2日,前苏联宣布同中国建交。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和阿尔巴尼亚也先后同我国建交。南斯拉夫当时也立即承认了新中国,但由于“情报局事件”的影响,中南外交关系没有很快建立。1950年2月,中国与前苏联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一时期,中国积极争取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特别是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先后同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阿富汗、埃及、叙利亚和也门等国家正式建交,并参加了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亚非会议。中国在亚非会议期间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对亚非会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同亚非民族国家的关系并以崭新的形象走上国际舞台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新中国也同欧洲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瑞典、丹麦、瑞士和芬兰于1951年3~10月间同中国相继建交。英国和荷兰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但他们或是在联合国追随美国剥夺新中国的合法权利,或是在处理中国国家资产问题上为国民党当局效劳,侵犯和损害中国人民的正当权益,这不符合同我国建交的条件,虽经长时间的谈判也未能解决问题,直至1954年双方才建立起代办级外交关系。

美国此时正处于顶峰时期,它从独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千方百计地想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在政治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不仅自己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且还阻挠其他一些国家承认新中国,并且一直顽固地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经济上,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封锁与禁运;在军事上,则对中国实行军事包围与武装威胁。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打着联合国部队的旗号,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界,同时武装侵犯中国领土,派第七舰队控制中国台湾地区海峡。美国还片面签订对日和约,对中国形成月牙形的包围圈。中国政府同美国的这种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粉碎了它妄图吞并朝鲜,继而侵占中国的梦想;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利用美、英、法之间的矛盾开展工作,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了中美大使级会谈,尽管除解决双方平民回国问题之外,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但它在客观上缓解了中美关系。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重要盟友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放松了对中国的“禁运”,美国的“禁运”政策逐步宣告破产。

人们把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概括为“一边倒”,或者是联苏反美。这既是当时国际形势,包括美苏对华政策决定的,也是新中国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与利益所做出的正确选择。

2.20世纪60年代经历严峻考验的中国外交

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动荡、分化和改组。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在同时承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

(1)反对前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从苏共二十大(1956年)起,由于前苏联采取了一系列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行动,中苏关系日益恶化,最终导致双边关系的破裂。面对前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威胁,中国政府为捍卫自己的神圣主权,与前苏联的大国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2)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美国在此期间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主要表现:在中国台湾地区公开进行战争挑衅,唆使蒋介石集团对大陆进行武力骚扰,叫嚣反攻大陆;在中印边界冲突中,支持印度与中国作战;使越南战争逐步升级,并公开把中国当作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对手。中国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和反击,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号召。

(3)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在反对前苏联霸权主义和美帝国主义的同时,中国还大力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中国除全力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外,还坚决支持古巴人民抗击美国雇佣军的斗争;对于1961年一些国家发起的不结盟运动,中国也给予了积极的支援;中国还同蒙古、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解决了若干历史遗留问题。在这一时期,中国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普遍建立了外交关系。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提出了中国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相互关系的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受到了亚非国家的普遍欢迎,有力地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以中印战争为例,中国在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同时,也与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侵略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同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这是同我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第一个西方大国。对日本,中国通过大力推行民间外交,增进了两国人民间的友谊,为实现国家间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被概括为“两个拳头打人”,即既反美,又反苏,这也是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包括美苏对华政策所决定的。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政府继续为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为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捍卫世界和平进行不懈的斗争。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突破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分化和改组,国际舞台上出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和其他多种力量日益增长的局面。由于美苏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前苏联的变化,前苏联利用欧洲缓和的时机,加快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同时在中苏边界布置重兵,加强对中国的威胁。而美国深陷在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被迫实行战略收缩。为了应付与前苏联的争夺,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对外政策,谋求改善美中关系以联合中国,遏制前苏联。

针对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也及时调整了对外政策。其指导思想是:针对前苏联对中国的严重威胁,联合国际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对前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加强了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大发展。

首先,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普遍发展。中美关系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契机,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前进,并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日关系自1972年7月田中角荣担任日本首相后发展迅速,两国于1972年9月正式建立,并于1978年8月签署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除几个袖珍国家之外,中国在这一时期同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外,中国还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其次,中国在强调和尊重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自主原则和立场的基础上,发展了同朝鲜、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友好关系,并同南斯拉夫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再次,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斯里兰卡等的关系有所改善,同非洲一些国家的关系陆续得到恢复,同拉美一些国家的关系也有所松动。最后,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的一个突出成就是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在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包括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得到恢复。

总之,20世纪70年代经过重大的调整后,我国的对外关系克服“文化大革命”的不利影响,有了很大发展。从此,我国开始全面地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们把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特点概括为“一条线”、“一大片”,即从中国经过日本,从中东到西欧,南边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最后到美国,这就是“一条线”,周围的国家是“一大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