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治与德治

法治与德治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10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宪法至上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法治,则国乱民怨。依法治国已经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林少宇

2014年10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本文从哲学角度谈谈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来说,法律与道德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一)法律与道德属于不同文明

列宁说:“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1]习近平同志说:社会主义“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2]。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二)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不同

法律和道德都是用来规范社会行为的,都起着维护社会程序的作用。

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因为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并由国家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道德规范不具有强制性。因为道德是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教育和社会舆论起作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二、法律和道德的联系

(一)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治国理政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1.首先要抓法治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有13亿人口,有56个兄弟民族,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保持全国法制、政令统一,要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治国。同时,是否尊重法律的权威,是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宪法至上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法令行则国运兴盛,人民安居乐业。忽视法治,则国乱民怨。依法治国已经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同时又要抓德治

法律不是万能的。治国不能单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习近平同志说:“法律是成文道德,道德是内心法律。”[3]要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德润人心。实践说明,一个具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人,他会严于律己,他会把法律的约束和道德自觉统一起来,在自己行动中努力做到遵纪守法。所以法律的有效实施,一个重要条件要靠道德的支持。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治国理政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理论上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实践上说,使治国方略更加完备。

(二)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1.道德渗透法律

基本道德规范常常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法律体现道德理念。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是将中华民族敬老传统美德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在这里把尊重社会公德确认为法律原则。习近平同志说:“必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有那些合乎道德、具有深厚道德基础的法律才能为更多的人所自觉遵行。”[4]

2.法律也渗透道德,道德要体现法律的要求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其中头4个字就是“爱国守法”,守法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也是道德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就有“法治”两字,在道德体系中强化人们的法治意识。

(三)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相互补充的

法律起作用的范围比道德小,而道德起作用的范围比法律广泛得多。在法律不能起作用的范围,道德可以发挥作用。人们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评价别人的行为,使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调整。同时也要看到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是万能的,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对道德无力约束的违纪违法行为,法律可以通过强制性手段给予惩罚,所以法治与德治二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为同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注释】

[1]《列宁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6页。

[2]转引自《老干部参考》2015年第5期,第31页。

[3]转引自《求是》2015年第1期,第5页。

[4]转引自《求是》2015年第1期,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