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勇闯改革“深水区”

勇闯改革“深水区”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规定,全市城镇“城中村”改造后,“城中村”村民统一登记为城镇居民,纳入城镇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城中村”居民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权益也将得到保障,以避免城镇“二元化”现象。聊城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成。3个市属开发区成立了市场监管局,12个乡镇办事处成立了市场监管所。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来,又在破解难题中深化。面对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的双重任务,聊城市立足实际,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攻坚克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改革既做到大胆创新,又蹄疾步稳,成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主旋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聊城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智慧,勇闯改革“深水区”。

公立医院改革,一马当先,稳步推进,好戏连台。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将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主要指标并予以重点督办。

自2011年7月,东阿县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2012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级改革试点县以来,所有药品均实行了零差率销售,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2013年底,东阿县人民医院又进行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探索,取消了院长的行政级别,确立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建立了由决策层、管理层和监督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框架,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通过改革,东阿县建立健全了财政投入、政府监管、经费保障等机制,对聘任实行契约管理,对聘用人员实行合同管理,推进了绩效考核,职工月平均收入达到5242元,增加25.95%,医疗机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百姓就医环境进一步优化,在纳入了新农合和医保正常报销范围的基础上,降低了大型设备检查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医改的成果。

为进一步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2014年,临清、冠县、阳谷等5个县市又纳入了第二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范围,莘县纳入省级试点范围,组织各县政府分管领导、卫生(计生)局局长、县级医院院长参加了全国的公立医院改革专题培训班,督促纳入改革试点范围的6个县市,完成了调查摸底、方案制定等工作,重点围绕建立综合补偿机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等方面,采取实质性的改革措施。

在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改革上,聊城按照“统一要求、自主选择”的原则,围绕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结合各自实际,选择部分项目作为突破口,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考核标准,层层开展人员培训,强化督导调度,定期总结,及时查找问题,不断完善措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全市26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已有7.8万例患者进入临床路径,6.9万例患者顺利完成路径;已有78家医疗机构的345个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6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和规模较大的专科医院病房覆盖率达95%;20家医院开展了电话预约、网络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模式的预约诊疗服务,提供预约诊疗服务78万人次;16家医院开通了远程医疗会诊,开展远程会诊近3000多例。“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和部分市直医院全面推行,惠及患者43多万人次,患者缓缴医疗费用金额近7亿元;启动了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接受咨询214例,其中在咨询接待中化解矛盾、消除误会89例,受理调处125例,其中零赔付11例,履约率达到100%,满意度达到90%;组织开展减免挂号费、妇女两癌筛查、下乡义诊等多种形式的惠民便民利民医疗服务,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手术、“赶大集,送健康”、农民健康大讲堂、为贫困母亲送健康等重大惠民项目,为困难群体减免医药费用7000余万元。

破除城乡区域壁垒,户籍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差距越来越小。

尽管在城镇化过程中,大批农民已经“洗脚上田”,进城务工,但二元分割的城乡制度,却阻碍着农民真正融入城市。一纸户籍,仿佛一堵高墙,将城里人与农村人分隔于墙的两边。

“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影响了进城农民获得与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这不仅成为进城务工农民心头的一道硬伤,也是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聊城市副市长说。

进城农民虽然已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但在缺乏足够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对土地流转始终有顾虑。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能够进城落户,聊城市出台《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放宽了进城落户条件,实行了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划分,按照常住地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落户城镇的农村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转户城镇居民和在城镇务工、经商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暂不具备城镇落户条件的流动人口,在子女上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待遇;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一律不准与户口性质挂钩。

保障性住房政策,也向落户城镇的农村人口倾斜。凡是符合准入条件的,均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尤其是重点解决已稳定就业并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以及新就业职工的住房问题。根据规定,全市城镇“城中村”改造后,“城中村”村民统一登记为城镇居民,纳入城镇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城中村”居民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权益也将得到保障,以避免城镇“二元化”现象。

全市纳入国家级新农保试点范围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同步启动,落户城镇的农村人口,有稳定工作单位并签劳动合同的,随用人单位按规定缴费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等,可以个人身份按规定缴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保障农民土地受益、生育政策过渡等方面,聊城市也出台相关规定,意在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保障“进城人员”的权利。各部门积极为进城务工和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职业介绍和技术培训等服务,使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17万人。

聊城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成。8县(市区)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严格按照省里的要求,每所5个行政编制,125个乡镇办事处监管所全部成立。3个市属开发区成立了市场监管局,12个乡镇办事处成立了市场监管所。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核定行政编制1095名,实有人数847名,其中乡镇行政编制620名,实有人数361名,食品药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2014年2月27日,市人社局、食安办、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举行了人员划转交接仪式,自此市食药监局着手改建2500平方米的食品实验室,项目已报省发改委审批,并争取市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分批购置食品检验检测仪器装备,完成第一批仪器装备的招标。7月,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顺利通过省质监局专家组现场评审,获得计量认证证书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证书,成为全省体制改革后第三个拿到食品检验资质的市级中心。10月,又获得省食药监局批准,拥有了食品生产许可检验资质,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扩项走在了全省前列。

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改革减少的并不仅仅是管事的“龙”,更是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率降到最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聊城市食品安全改革不仅仅是体制的创新,更是对基层食品安全保障的完善。

和其他制度改革一样,一批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重头戏”2014年在聊城也陆续启幕。

“市里的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快速推进,得益于大督查这一强劲的推手。大督查逼出来的是全体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自我加压、奋勇争先的开拓意识。正是这种敢于动真碰硬,任何工作都‘一竿子插到底’的贴身紧逼机制,凝聚跨越发展正能量,使聊城的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地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探索方向正确,成效明显,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市委副书记陈平深有感触地说。

要想落子先布局。发展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聊城市把大督查工作作为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经济跨越赶超的重要措施,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委考核办、市纪委监察局进行整合,成立大督查委员会。把全市的重点工作全部纳入大督查范围,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台账管理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复核问效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督查考核,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作业绩,根据督查考核的结果评判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各级作风转变,保证了政令畅通。

2014年的财税改革让人应接不暇。大力整合了市级专项资金,将市级原有的21项专项资金整合为13项,逐步形成了“立项科学、管理规范、注重绩效”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积极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开展了市级“三乱”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对2013年以来所有的收费、罚款、集资、捐助、摊派等行为进行了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切实加强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认真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规范了会议、差旅、培训、出国(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经费管理制度和具体开支标准。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制定了预算公开管理办法,建立起预算公开长效机制,除民主党派机关等社会团体及部分涉密单位外,62个市直部门(单位)公开了2014年度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摸清了全市政府债务底数,建立了债务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新农保与城居保“并轨”,为民生保障兜底护航。作为2014年聊城市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之一,一直将城乡医疗保险保障能力的提升作为工作的重心来抓。从去年起,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全市职工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自2015年1月1日起,入医保不再分城镇、农村居民,执行全市统一的居民医保政策。住院费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就医累计最高可报销32万元。

积极推进金融改革,政金企合作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资本市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10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列全省第3位;成功举办金融创新服务大会暨企业“新三板”集体挂牌仪式,是全国第一次在地方举行“新三板”企业挂牌仪式;企业境外上市取得了突破,高唐天泰集团成功在英国创业板上市。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总数达到125家,地方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制度创新提升行政效能,市工商局出台了优化市场环境的“32条”措施,积极推进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年检改年报、简化住所登记等涉及七大领域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零成本”创业、“零首付”注册、“零障碍”服务的“三零”服务机制,不断为市场主体准入松绑除障。

对民营经济进入“法无禁止”的领域不再限制,坚持依法行政,明确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努力创造平等、公开、公正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秩序,让每个市场主体都有平等分享资源的权利。认真落实各级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把改革的红利落实到企业的发展之中。

……

打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动“真刀真枪”,一些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多年未有进展的改革,得以强势推进;一些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正在一步步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破解,为科学发展积蓄了能量;它像一把利器逢山开路,为跨越赶超推波助澜。

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聊城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时代的呼声,如火如荼,充溢聊城建设者的胸廓;未来的召唤,如炽如潮,鼓舞聊城建设者奋力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