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切实解决“四风”问题

切实解决“四风”问题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中央又决定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四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抓住了反对“四风”问题,就抓住了干部群众的关注点,就抓住了活动的着力点。

杜永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总书记的讲话抓住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切中了“四风”这个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要害,所要解决的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落脚点在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支作风精良的队伍,团结和带领人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一、从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解决“四风”问题的重大意义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成功之道和政治优势,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生命之本”和“力量之源”。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革命成功,尽在民众”的观点。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深刻地认识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的道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完成历史使命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的作风建设的传统和优势,这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和制胜法宝。

当前,从总体上看,党群干群关系的状况是好的,各级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如果“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裂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一闭幕,中央政治局就制定并带头执行改革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党全社会开了个好头。现在中央又决定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四风”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四风”有关。抓住了反对“四风”问题,就抓住了干部群众的关注点,就抓住了活动的着力点。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战略高度,从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解决“四风”问题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坚决防止脱离群众这一最大危险,始终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须臾不可放松的追求

二、深刻认识“四风”的实质与根源

只有深刻剖析“四风”的实质和根源,整治“四风”才能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对症下药。形式主义是一种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工作作风,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靓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形式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一些党员干部党性原则淡化,宗旨观念淡薄,干工作、办事情、想问题,不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而是为一己之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热衷于搞“假、大、空”,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弄虚作假,虚报浮夸。

实则兴,虚则累。回顾我们党90多年来的历史,每一次大发展、新辉煌,都是在求真务实中取得的;每一次吃苦头、走弯路,往往与形式主义盛行有关。中央把反对形式主义的重点,落在“务实”上,不仅契合此次教育活动的主题,也抓住了形式主义问题的要害。只有出实招、鼓实劲,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才能在实干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官僚主义是一种不关心群众利益、不做调查研究、脱离社会实践、只知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工作作风。官僚主义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官僚主义的要害就在于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深入基层一线,不善于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于发号施令,依靠开会、打电话、发文件等简单生硬的方式开展工作。少数领导干部高高在上,脱离干部群众,“官老爷”思想严重,对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对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无动于衷。有的缺乏事业心,人浮于事、推诿扯皮、消极应对、办事效率低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把反对官僚主义的重点放在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上,抓住了反对官僚主义问题的症结。

享乐主义是以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为人生唯一目的和乐趣的倾向,把人的生理本能看成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享乐主义实质是革命意志衰退、奋斗精神消减,根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享乐主义往往随着取得胜利而出现。毛泽东早就告诫全党,“因为胜利,……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享乐主义往往随着我们掌握权力而产生。少数干部滋长了特权思想,利用职权公款吃喝玩乐,讲排场、摆阔气,工作上拈轻怕重,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享乐主义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发展。少数干部沉迷于现代化物质生活方式,追求玩乐,情趣低俗,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被吞噬,信仰被物化,价值观被扭曲。“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廉洁奉公的理念。全党同志务必警醒起来,决不能让几代人为之奋斗而取得的成果付诸东流。

奢靡之风是指过分挥霍浪费钱财,过度追求享受的风气,是一种极度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实质是剥削阶级思想腐朽生活方式的反映,根源是思想堕落、物欲膨胀。现在,社会上奢靡之风、奢华之风很甚,一桌酒席就是几万、十几万,名车名表动辄几十万、几百万,一条高档香烟甚至超过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也混迹其中,经常穿梭于高档会所,沉迷于推杯换盏。成由俭,败由奢,历史教训发人深省。秦二世而亡,唐由盛转衰,无不证明“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道理。我们经历了艰苦岁月,现在物质条件大大改善了,但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的:“我们的财力是不断增加了,但决不能大手大脚糟蹋浪费!”中央对奢靡之风等不正之风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然而却总有一些地方依然故我、沉迷于犬马声色。奢靡之风正在败坏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刻,奢靡之风更是致命的腐蚀剂。任由奢靡之风蔓延,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三、反对“四风”要标本兼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克服一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河北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解决“四风”问题,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针对面上“四风”的各种表现,该纠正的纠正,该禁止的禁止;治本,就是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工夫。反对“四风”,坚持标本兼治就是坚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观念问题不解决,“四风”问题就不可能真正解决。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担当,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反对“四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在分析党的作风问题时把它的根源指向了制度:“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现象……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因此,消除官僚主义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是进行思想教育,一是进行制度建设,而且后者更为重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一手抓整改、抓落实,一手立规矩、定制度。有了制度以后,要坚持严格执行制度,违规就要问责,就要付出代价。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一方面加强党组织和单位内部的监督。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等形式,在党员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开展务实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群众监督、群众评价。要把开门搞活动作为重要方式,深入群众开展工作,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引导群众帮助党员干部查摆问题,监督党员干部实施整改,形成党内外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