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党报副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定位

党报副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定位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运用传播学关于媒介社会功能的理论,从环境监视、社会协调、舆论引导、文化传承和休闲娱乐五个社会功能出发,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和政策为理论指导,结合副刊的特征,探讨党报副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定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党报副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定位

王灿发 冯 克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大众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应该是民主法治的推动者、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1]党报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是“我们党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重要新闻手段、宣传工具、舆论机关和思想武器”[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媒体角色中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党报副刊是党报的“后花园”和“百花园”,是党报新闻性、思想性和文艺性高度结合的宣传阵地。本文运用传播学关于媒介社会功能的理论,从环境监视、社会协调、舆论引导、文化传承和休闲娱乐五个社会功能出发,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和政策为理论指导,结合副刊的特征,探讨党报副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定位。

一、思想性定位——树立正确的和谐社会观,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环境监视功能,是指“通过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3]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党报副刊的环境监视功能,重在其思想性。选材上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强调从理论高度加以阐明,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回答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指南。强调思想性决不是要副刊“板起面孔训人”,恰恰相反,是要充分发挥党报副刊新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贴近性的优势,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鲜活的事实来宣传党的政策,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和谐社会观,保证全民族思想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

二、解释性定位——深刻解释和消解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

社会协调功能也称社会联系或社会整合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回应,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情况的最重要的事件或事情上来”。[4]党报副刊发挥联系和协调功能在于它的解释性,对涉及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效率与公平问题、收入差距问题、三农问题、社会安全问题等等予以报道,深入挖掘新闻的源头、背景和意义,帮助人们完整、深刻地理解新闻事实,形成统一的认识,完成社会整合的功能。

党报副刊的解释性,“以‘四个有利于’为前提,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尚未形成的歪风邪气起到震慑作用;对即将出现的社会危机起到预警作用;对已经出现的不满情绪起到缓释作用”。[5]从而扫清社会上“不和谐”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常态,发挥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强凝聚力。

三、导向性定位——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舆论,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媒体通过向社会提供持续不断的信息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社会舆论朝着有利于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同新闻版相比,党报副刊能够借助于体裁多样的形式,取得“润物无声”的高效和“绕梁三日”的长效,因而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牢记“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量刊登反映社会进步主流的新闻与文学作品,凸显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奏响时代主旋律。

其次,要把握党报副刊在舆论引导上的空间和优势,充分利用杂文、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样式,将文艺性与导向性完美结合,进一步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三贴近”的要求,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

总之,党报副刊要时刻牢记舆论引导的重任,用饱含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的作品占领版面,积极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和谐舆论氛围,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四、文化性定位——倡导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文化传承功能是指“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促成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6]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于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这种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现实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7]副刊作品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载体读者通过阅读耳濡目染,自身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必将受到副刊所传播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党报副刊作为主流媒体的文化传播阵地,大量登载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作品,无疑是报纸副刊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党报副刊为建设和谐文化服务,需要充分运用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各种文体,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结合现实需要挖掘其当代价值;广泛介绍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文明成果。建设和谐文化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因之放眼未来的前提是立足于当今的现实,要考虑建设的层次性,把握不同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正确处理“雅”和“俗”的关系。“所谓‘俗’,就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适应和尊重一般读者的情感需要和审美习惯,使文学副刊成为大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所谓‘雅’,是使作品保持思想艺术品位,以亲切的风格引导读者的欣赏趋势。特别是在作品题材的选择上,应更多地倾向于普通大众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通过他们平凡闪光又朴素高尚的奋斗历程,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8]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两者的关系:“没有先进性,就没有感召力、引导力,就不可能带动整个社会和谐思想观念的不断提升;没有广泛性,就难以贴近生活、切合实际,就没有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的可能。先进性要在广泛性的基础上体现出来,广泛性要以先进性为指导”。[9]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和现实的要求。

五、娱乐性定位——增强审美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又需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党报副刊特别是文艺副刊尤其重视其思想性和教育性,其休闲娱乐作品突出了审美功能。例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通过丰富和优秀的文学、绘画等各类艺术作品,为读者提供了审美对象,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了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充分发挥了审美教育作用。人们在欣赏文艺形象的同时,受到感情上的震撼,得到美的享受,特别是那些反映社会进步题材和讴歌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更具有一种榜样力量,对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影响,有利于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党报副刊要重点选取那些凸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大力宣传具有时代特点并体现时代精神的模范人物的优秀作品,真正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着力表现人民的大情大义,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间友情、社会真情”,“倡导和谐理念、讴歌真善美”。因为这些作品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身,深刻地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融会其中,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润滑”作用,对于激励各族人民实现“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无疑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王灿发: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冯克:中国传媒大学报刊方向2004级硕士生〕

【注释】

[1]《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红旗文稿》2005年第16期,http://www.xmwb.com.cn/ wxpd/ds/qkdd/t20050831_633235.htm。

[2]邵华泽:《谱写党报历史的新篇章》,《新闻战线》2004年第10期。

[3]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4]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3页。

[5]刘保全:《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青年记者》2005年第9期。

[6]吴文虎:《传播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页。

[7]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秦刚执笔):《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转引自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8/content3636486.htm。

[8]薛萍:《论新形势下党报副刊的走向》,《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月。

[9]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秦刚执笔):《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光明日报》,转引自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8/content3636486.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