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方音乐名家

西方音乐名家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巴赫及其家族在西方音乐史上赫赫有名,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巴赫家族共出现了50多位音乐家。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富有智慧的音乐家之一,有“音乐神童”之称。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富于悲壮色彩的人物,身为音乐家却不幸失聪,一生中既达到过胜利的高峰,也经历了最严酷的命运考验,他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他把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追求诉诸音乐作品之中。

J.S.巴赫(1685—1750)

“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除了歌剧,巴赫的创作几乎覆盖了当时音乐的所有领域,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还顺应市民的审美需求,写出了许多世俗音乐。他的宗教音乐宣扬了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他的世俗音乐描写了当时德国市民的生活,反映了德国普通老百姓具有崇高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面对苦难的挑战,维护人的尊严的先进思想。巴赫的音乐深深植根于德国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同时又兼收并蓄,吸收了欧洲各国艺术流派的精华与特色,构思严密,富于哲理性和逻辑性,从细节到整体都十分和谐,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枢纽人物,被誉为欧洲“近代音乐之父”。同时,巴赫及其家族在西方音乐史上赫赫有名,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巴赫家族共出现了50多位音乐家。

海顿(1732—1809)

“交响曲之父”海顿

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奠基者,也是最多产的交响曲作曲家。海顿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他被尊称为“交响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他一生写有100多部交响曲,为交响曲体裁的形成和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弦乐四重奏为古典主义室内乐体裁确立了模式。莫扎特说:“从海顿那里我才第一次学会了写作四重奏的真正方法。”海顿一生主要在贵族宫廷做乐长,生活相对安逸稳定,所以他有条件对音乐进行广泛而自由地探索和尝试。他性格平和、亲切、纯朴而风趣,表现在音乐作品中则呈现出明快、乐观、轻松、幽默的特点。他重视音乐的娱乐性作用,为了吸引更广泛的听众,他的音乐多以日常生活为题材,采用民间舞曲的旋律,表现人类朴实的感情和乐观的信念,促进了交响曲的平民化,使音乐更进一步走向普通大众。海顿的音乐具有不朽的价值,它面向现实,雅俗共赏,奠定了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和室内乐的规范,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

莫扎特(1756—1791)

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富有智慧的音乐家之一,有“音乐神童”之称。莫扎特英年早逝,却在众多音乐领域里获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他是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中,在声乐歌剧领域和器乐领域都获得成功的一位音乐家,也是最受全世界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音乐家。莫扎特音乐创作领域广阔,涉及当时各种体裁形式,有戏剧作品、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其音乐风格纯真、亲切,在古典美的形式下蕴涵着澎湃的激情。歌剧是莫扎特最痴迷的领域,也是最能充分展示其音乐天赋的体裁。他从11岁起就开始进行歌剧创作,短暂的一生留下了17部歌剧,其中一些如《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都是魅力恒久的不朽之作。莫扎特的歌剧反映了当时进步的社会思想和伦理思想,歌剧的序曲充满戏剧的形象,经常在音乐会上独立演奏。《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的巅峰之作,描写的是伯爵的男仆理发师费加罗与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之间的纯洁爱情。伯爵垂涎于苏珊娜的美貌,作为平民的费加罗最终以自己的机敏和幽默战胜了愚蠢的贵族主人。序曲采用交响乐的手法,轻松欢快,妙趣横生。在胜利欢乐的气氛中,我们不难看到费加罗机警、幽默的形象和苏珊娜聪慧、美丽的倩影。这段序曲具有相当完整而独立的特点,可以脱离歌剧而单独演奏,也是音乐会上深受欢迎的传统曲目之一。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这样评价莫扎特:“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音乐天才莫扎特

贝多芬(1770—1827)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巨人,继承了海顿、莫扎特所奠定的古典交响曲体裁和奏鸣曲式的音乐形式,同时又结合崭新的时代精神充实了这些音乐形式体裁,使之富于鲜明的贝多芬个人风格。贝多芬改写了古典主义交响乐的历史,《英雄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以遒劲的音乐力量展示了个人与命运搏斗的坚强的英雄意志,激荡人心。尤其是他的《第九交响曲》,充分展示了贝多芬雄壮的英雄风格——“经由痛苦,达到欢乐”,“通过斗争,取得胜利”,“人类皆兄弟般的拥抱”。他的钢琴奏鸣曲也具有激烈狂暴的气势,极大地扩展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改变了人们对这种纤巧细腻的乐器的印象。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最富于悲壮色彩的人物,身为音乐家却不幸失聪,一生中既达到过胜利的高峰,也经历了最严酷的命运考验,他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他把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追求诉诸音乐作品之中。他以抽象的音乐语言和奇特的音乐形式向人们展示了音乐力量的崇高和博大,将音乐艺术从一般美的境界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无可比拟,既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完成者,又是浪漫主义的引路人,被誉为“乐圣”,他的音乐成就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乐圣”贝多芬

舒伯特(1797—1828)

“歌曲之王”舒伯特

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同时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舒伯特善于以自然完美的音乐表现出诗的意境,表现了浪漫主义艺术家对诗歌的向往,体现了歌词与音乐、人声与伴奏的理想的统一,这是其后只有极少作曲家能够达到的艺术境地。舒伯特没有摒弃古典音乐传统,同时又力求摆脱古典传统的束缚,采取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音乐特别是歌曲和钢琴音乐,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都是他的继承人。著名音乐家舒曼曾这样评价舒伯特的《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这首交响曲,除了具有炉火纯青的作曲技巧以外,还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精细入微的明暗色调,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具有深刻的表现力”,“贝多芬以后还从来没有一首作品像交响曲那样对听众产生那么强烈的印象”。

肖邦(1810—1849)

“音乐抒情诗人”肖邦

波兰著名作曲家,19世纪最伟大的钢琴音乐作曲家,也是优秀的钢琴演奏家。肖邦的作品大多是钢琴曲,开拓了钢琴音乐的新领域,他的艺术是随想、即兴式的,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同时他还积极探索钢琴在音乐中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钢琴这种乐器的音乐表现力,创造了自成一派的钢琴艺术,被誉为“最纯真的浪漫主义钢琴抒情诗人”、“音乐抒情诗人”。肖邦所处的时代正值俄罗斯等列强瓜分波兰之际,所以他的作品中灌注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他的音乐植根于波兰土壤,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描绘了沙皇俄国统治下波兰人民的痛苦生活,反映了他对被侵占故国的深切怀念,渴望祖国独立的期盼和忧国伤时的悲愤心情,在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潮流中树立起波兰民族音乐的大旗。舒曼曾评价肖邦的钢琴协奏曲:“要是北方威震四方的君主知道在肖邦的作品里,在他的玛祖卡舞曲的纯朴的旋律里包含着对他大的威胁的话,他一定会禁止这些音乐的。肖邦的音乐是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

舒曼(1810—1856)

德国音乐家舒曼

德国著名钢琴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的音乐创作十分注重于人物内在感情的描写,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钢琴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的钢琴作品形式短小,但在旋律、和声、节奏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到之处。主要代表作有钢琴套曲《童年情景》、《蝴蝶》、《狂欢节》和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等。舒伯特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他的音乐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他还通过音乐评论发掘肖邦、勃拉姆斯等年轻的音乐家,以极大的热情向人们推荐、介绍他们。无论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评论,都表现了舒曼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形象的想像力。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音乐家之一,他代表了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主流,他的音乐创作和评论对同时代以及后来的年轻作曲家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门德尔松(1809—1847)

德国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作曲家,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门德尔松是一位“音乐的幸运儿”,一生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他的作品很少表现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内容,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和激烈的情感,他喜欢用明朗、乐观的信念描绘强烈绚烂的大自然景象,具有德国浓郁的乡土气息,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他的作品充满恬静的情感,轻松愉快,优雅美丽,代表作《仲夏夜之梦》序曲将美妙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趣完美地结合起来,如梦幻童话般轻盈、快乐,洋溢着浓郁的诗意。其中,最著名的《婚礼进行曲》至今仍十分流行。在音乐开拓上,门德尔松独创了“无言歌”的钢琴曲体裁,对于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音乐启蒙上,他排演了巴赫生前从未演出的《马太受难曲》,使人们重新关注巴赫,一股复兴巴赫音乐的潮流在德国、英国掀起;在音乐教育上,他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为德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门德尔松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天才都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

李斯特(1811—1886)

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19世纪匈牙利最著名的钢琴演奏家,被誉为“钢琴之王”。李斯特把钢琴视为万能的乐器之王,追求宏伟的交响性音响,使钢琴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音响,展示了钢琴的多种表现力。在钢琴表演中,他将原来背对观众或面对观众的演奏位置改为侧面对着观众,让观众能欣赏钢琴家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流畅的弹奏,引起观众视觉、听觉上的共鸣,达到审美的升华。他还热心从事钢琴教育,他有门生近300人,19世纪后期大多数著名的钢琴家都曾受到过他的教授和指点。李斯特在创作中经常直接运用匈牙利民间音乐主题和素材,例如《匈牙利狂想曲》就是一首民族色彩浓郁,表现匈牙利人民被压迫的痛苦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作品,这首钢琴曲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不仅极大地推进了钢琴艺术的发展,也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的创作树立了杰出的典范。李斯特还首创了“交响诗”这种音乐体裁,他的交响诗取材于雨果、但丁等人的诗歌,每一首交响诗都有明确的文字标题和鲜明的音乐形象描绘。李斯特曾经说过:“在艺术中,一个人必须以宏大的规模进行工作。”他的一生正是这么做的。

“钢琴之王”李斯特

瓦格纳(1813—1883)

德国音乐家瓦格纳

德国伟大的歌剧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他把自己的歌剧称为音乐剧,即是一种戏剧、诗歌、音乐高度融合的体裁,体现了浪漫主义综合艺术的最高理想。瓦格纳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歌剧改革家,他首创“四管编制”的大型交响乐队的形式,大胆采用效果性很强的乐器演奏技巧,这些在歌剧领域孜孜不倦的创作与改革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歌剧作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瓦格纳著有歌剧《黎恩济》、《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其中《尼伯龙根的指环》由4部歌剧组成,包括《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诸神的黄昏》,故事灵感来源于北欧神话,规模巨大,空前绝后,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歌剧”。在剧中,莱茵河黄金是权力的象征,谁戴上黄金做的指环将统治世界,天神、巨人、侏儒、英雄和人类因为对指环的贪欲而互相争斗,但指环被诅咒,谁获得指环就必将灭亡。最后,指环被火焰吞噬,受到诅咒的权力化为永恒的虚无,天上人间在经历一系列的悲剧之后也归于平静,受到火焰净化的指环重新回到莱茵河变成黄金。

比才(1838—1875)

歌剧《卡门》舞台剧照

法国作曲家,著名歌剧《卡门》的创作者。比才的音乐作品将鲜明的民族色彩与法国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为歌剧创作了清新的、个性化的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卡门》取材于梅里美同名小说,音乐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西班牙风格,刻画了吉卜赛女郎卡门热情泼辣、酷爱自由的性格,成功地表现了人性的本质和激情。《卡门》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以前从未有一部歌剧有这么多动人的唱段,它的情节也波浪起伏,戏剧冲突激烈,引人入胜,悲剧性的结尾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正像柴可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当我看这最后一场时,总是不能止住泪水,一方面是观众看见斗牛士时的狂呼,另一方面却是两个主人公最终死亡的可怕悲剧结尾,这两个人不幸的命运使他们历尽辛酸之后还是走向了不可避免的结局。”《卡门》堪称是一部完美的抒情悲剧,也是所有歌剧院中最受观众欢迎、表演次数最多的作品。它为法国喜歌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是法国喜歌剧的最高成就,也是西方音乐史中最突出的歌剧之一。《卡门》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倾向对19世纪末的意大利现实主义歌剧以及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罗西尼(1792—1868)

歌剧作曲家罗西尼

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影响最大的歌剧作曲家,被称为“复兴了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在欧洲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罗西尼既能写正歌剧,又在喜歌剧领域中表现出超人的天赋,他在喜歌剧中加入了正歌剧的因素,又在正歌剧中渗透了喜歌剧的生活气息。他的乐曲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流露出真实和欢快的情绪。他在青年时代就写出了众多令人倾倒的作品,既能让人捧腹大笑,又能让人潸然泪下。侨居过意大利的法国作家司汤达就曾经这样评价罗西尼:“意大利有一个人,大家谈论他比谈论拿破仑还要多,这个人是一位不过20来岁的作曲家。”罗西尼最著名的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被誉为意大利喜歌剧之冠。该歌剧取材于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话剧《费加罗三部曲》,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阿尔玛维瓦伯爵与美女罗西娜热恋,而罗西娜的保护人巴尔托洛医生却对罗西娜居心不良,他千方百计阻挠二人的爱情,并对罗西娜严加看管。伯爵的仆人费加罗巧施妙计,帮助罗西娜和伯爵举行了婚礼。威尔地评价《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有丰富的乐思、喜剧的活力及精细的表现,因而是最美的喜歌剧”。

威尔地(1813—1901)

19世纪后半叶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多部歌剧,《弄臣》、《茶花女》、《奥赛罗》、《阿依达》等都是世界经典歌剧。歌剧《茶花女》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创作而成,讲述了巴黎上流社会交际花薇奥莉塔为了真爱牺牲自我,成全爱人,最终郁郁而亡的悲惨遭遇。音乐优美动听、感人肺腑,许多唱段如《饮酒歌》等都是经典片段,也是许多歌唱家的保留曲目。小仲马曾说:“50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地却使它成为不朽。”威尔地的歌剧人物形象生动,丰满真实,不再是象征性的表现。他生当意大利民族独立运动的风云时代,具有强烈的民族解放意识,因而多在歌剧中表现深沉、博大的爱,得到巨大的社会反响。他钟爱悲剧,认为悲剧具有强大而深刻的震撼力,他强调浓烈的感情场面和快速的剧情展开,喜欢用男中音表现角色,偏爱男主角的作用,女性多为配角,呈现出浓烈的男性气质。威尔地在意大利传统音乐的基础上稳步前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意大利歌剧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音乐已成为意大利民族精神的象征。

歌剧作曲家威尔地

普契尼(1858—1924)

继威尔地之后意大利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著有《蝴蝶夫人》、《图兰朵》(未完成)等名作。《蝴蝶夫人》讲述的是日本女人“蝴蝶夫人”与美国海军军官的故事,她不顾亲人的反对,背弃自己的信仰,坚持嫁给美国海军军官。她对丈夫坚贞不二,始终不渝,然而她的丈夫却在3年之后回到美国另娶他人,当她得知此事后,沉静地接受了一切,还向他的新娘祝福,最后用他留下的宝剑自刎而亡。音乐优美感人,融入了日本音乐的一些元素,体现了迷人的东方情调。普契尼的作品充满创意,配乐手法丰富多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歌剧艺术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歌剧主要表现下层小人物的生活,往往以悲剧结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中寄寓了作曲家深切的同情。他对底层人民的痛苦、艰辛与屈辱刻画得细致入微,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普契尼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歌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不断进行探索和革新,他吸收借鉴各民族乐派的成就,创造了意大利歌剧的新局面,对20世纪的歌剧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歌剧《图兰朵》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一生创作了100多首圆舞曲,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大多是生活舞蹈性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进行曲以及轻歌剧等,旋律欢快、节奏自由、热情奔放,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感情和气质,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蓝色多瑙河》还被誉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约翰·施特劳斯与他父亲同名,都是著名的作曲家,又都以圆舞曲闻名于世,人们称他们父子为“老约翰·施特劳斯”和“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代表作品有《拉德茨基进行曲》和《安娜波尔卡》等,其中《拉德茨基进行曲》是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作品,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曲。

柴可夫斯基(1840—1893)

芭蕾舞剧《睡美人》舞台照

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多才多产,尤以交响曲创作享誉世界,代表作有被称为“悲剧三部曲”的《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等。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真挚、热忱、感人,旋律异常优美,带有俄罗斯民族特有的伤感和悲怆,极富魅力。《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的绝笔之作,所有的痛苦、悲伤、欢乐和幸福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他的歌剧和舞剧也非常成功。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是举世公认的杰作,他赋予了舞剧交响乐的特性,大大提高了舞剧的表现力。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矛盾冲突,以强烈的戏剧效果而震撼人心。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建立在俄罗斯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呈现出浓郁的俄罗斯风情,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内涵和现实主义精神,音乐形象鲜明而富于感染力。一百多年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一直广为世界人民喜爱,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德彪西(1862—1918)

法国音乐家德彪西

法国“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无论在思想还是创作上,德彪西都具有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他广泛吸收各民族的音乐,积极学习同时代音乐家的优点,创造出新的和声手法,他的音乐清新、灵巧、静穆、委婉,他用自己的音乐语言为20世纪作曲家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德彪西受到印象画派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美学影响,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的新纪元,把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音乐巧妙地融合,对欧洲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反对庞大的音乐形式,他的作品中没有戏剧或情节性,追求的是瞬息的情绪或气氛,形成模糊的世界。他说:“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有《夜曲》、《大海》,表现的是从大自然捕捉瞬间的印象和感觉;歌剧代表作是《佩利亚斯与梅利桑德》,没有强烈的感情流露,感情是压抑的、平静的,弥漫着一种模糊、恍惚的情调。

克莱德曼(1953—)

法国当代钢琴演奏家,有“通俗钢琴之王”、“情调钢琴之王”等雅称。克莱德曼的钢琴演奏独树一帜。无论是传统的经典名曲,还是流行音乐的通俗作品,经过克莱德曼的改编和演绎后,既散发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又表现出简洁通俗的现代风味,雅俗共赏。热爱钢琴的人们静静地聆听从克莱德曼指尖流淌出来的琴声,音色优美,充满朝气,都会不由自主地被他带入亲切、温馨、充满愉悦的音乐世界之中。如今,克莱德曼的琴声传遍世界各地,赢得了亿万崇拜者。他曾多次来中国访问并举行了独奏音乐会。克莱德曼生性腼腆、害羞,在舞台上却全心投入、魅力勃发,他说:“我喜欢在舞台上进行现场演奏”,“因为我和我的观众有直接的交流。音乐会上,我和我的10个音乐家及交响乐队一同演奏,我喜欢将不同的拍子、节奏和风格相混合,以激起各种不同的情感。”

克莱德曼激情演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