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音乐名家

中国现代音乐名家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后来皈依佛门,号弘一法师。近代民间音乐家。聂耳也是最早在音乐中塑造工农群众等无产阶级时代形象的音乐家,是我国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冼星海对建设我国革命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现代广东音乐史上最卓越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也是广东曲艺、粤曲的出色演唱家和革新家,创作了《平湖秋月》、《步步高》、《醒狮》等100多首广东乐曲,至今广为流传。

李叔同(1880—1942)

艺术大师李叔同

中国近现代艺术大师,后来皈依佛门,号弘一法师。他在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是学界公认的奇才与通才。早年曾留学日本,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最早用五线谱作曲和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同时他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是校园歌曲的奠基者。李叔同的歌曲作品中,最有影响的是他所编创的乐歌,这些乐歌大多采用西洋歌曲的曲调,再配以中国韵味的歌词。由于他具有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所作的乐歌多为咏物写景的抒情歌曲,填配的歌词典雅秀丽,富于诗情画意,意境深远,韵味醇厚;选用的曲调多为欧美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与曲结合完美,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如《送别》、《忆儿时》等,至今仍在广泛传唱。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这样评价李叔同的一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阿炳(1893—1950)

民间艺术家阿炳

近代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身世坎坷,沦为街头流浪艺人后饱受苦难,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阿炳精通各种民族乐器,尤擅长二胡和琵琶演奏。他在音乐上刻苦钻研、博采众长,广泛吸收民间音乐的精髓,把辗转流离、痛苦悲凉的生活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散发出一种来自底层人民健康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生前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等宝贵的音响资料。名作《二泉映月》是他在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即兴创作而成,技艺精湛细腻,旋律优美苍劲,感人至深。著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这样评价《二泉映月》:“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刘天华(1895—1932)

著名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他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所以他大胆吸收西洋音乐的创作技巧来革新和发展民族音乐。刘天华对二胡演奏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把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技巧与手法融化到二胡演奏中,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使其从伴奏乐器上升为独奏乐器。他还将二胡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建立新型的二胡演奏学派。刘天华擅长演奏和创作二胡、琵琶等民族器乐,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乐曲,人们评价他是“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能会通其间”。

民族音乐家刘天华

聂耳(1912—1935)

国歌作曲者聂耳

著名音乐家,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怀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创作的多是革命歌曲,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驱。聂耳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两年,却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梅娘曲》、《铁蹄下的歌女》等40多首作品。他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勇于创新,形成了清新、明快而又激昂的音乐风格,富于革命乐观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开创了音乐体现时代革命精神的新乐风,也开创了音乐文化同人民革命运动相结合的先风,对同时代及后来的许多音乐家影响深远。聂耳也是最早在音乐中塑造工农群众等无产阶级时代形象的音乐家,是我国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冼星海(1905—1945)

近现代著名音乐家,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不朽的声乐作品。他的作品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各式各样的群众歌曲,或表现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或反映劳动群众劳作的生活场面。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通过不同的音乐形象表现不同的内容,用节奏有力、挺拔高昂的旋律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和豪迈壮观的气势;用深沉宽广、舒缓沉着的旋律描绘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冼星海还开创了以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为内容,富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内容广阔、布局宏大、气魄雄伟,体现了鲜明的中国气派,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战斗气息,是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音乐史诗。冼星海对建设我国革命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王洛宾(1913—1996)

民歌之父王洛宾

著名民族音乐家,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挖掘西部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宝库,整理了《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民歌,编写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脍炙人口的哈萨克风格歌曲,人称“西北歌王”、“民歌之父”。王洛宾的歌曲以情歌为主,优美、深情、流畅、舒展,富有少数民族风情,深受群众喜爱。《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他是在联合国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国人,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凡有华人的地方,都会响起王洛宾歌曲迷人的旋律。而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不畏艰难困苦,坚持歌曲创作的毅力和精神,他曾多次被囚,关押接近20年,很多歌曲都是在被关押期间创作的,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王洛宾曾制定过一个500年艺术生命计划,他说:“一个青年人问我,一个人只能活100年,怎能定500年计划?我解释这是艺术生命计划,要写出最好的歌,让大家传唱500年。”他毕生为之奋斗努力要去实现的,正是这样一个计划。

吕文成(1898—1981)

广东音乐家吕成文

现代广东音乐史上最卓越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也是广东曲艺、粤曲的出色演唱家和革新家,创作了《平湖秋月》、《步步高》、《醒狮》等100多首广东乐曲,至今广为流传。吕文成的作品融合了西洋音乐和传统音乐的优点,具有浓郁的广东风味,曲调优美流畅,节奏生动活泼,闻之令人印象深刻。他还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演奏家,他善于借鉴吸收各种民族音乐的技巧,将它们融入广东音乐中,还首创了高胡这种新乐器,成为广东音乐高胡演奏艺术的奠基人。他同时也是一位粤剧演唱家,行腔自如、吐字清晰、圆润悠扬,多次出国演出,深受好评。吕文成一生孜孜不倦地研究、发展广东音乐,为广东音乐传播海内外,成为中国独树一帜、蜚声乐坛的乐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