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门附加装饰

门附加装饰

时间:2022-07-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别称门额。匾额以多变的艺术形式,与传统民居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纵观各种匾额,无论是屋舍的装饰,还是景观的装点,无不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所有这些表示吉祥、安宁、祥和的字眼,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福瑞喜庆、诸事顺利的词句,充分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美好观念和欣赏趣味。

(1)匾额

我国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是单门独院,有院就有门,门上的匾额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特有的一种装饰,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门脸,在建筑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刘致平先生认为:“我国常是一座房屋修好以后,如果没有匾联挂上,就如同人没有眼睛一样,挂上匾联便觉满室生气勃勃。在建筑上如同画龙点睛,在思想上匾联一题字便使建筑本身的意义完全表现出来。”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别称门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匾额解释:“扁,署也……署门户之文也。”即匾上题写着作为标记或建筑物名称的文字悬挂在门楣处。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称匾额。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匾额与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与建筑、民俗、文学、艺术、书法相结合,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写景状物、言表抒情、寓意深邃,具有极大的文学艺术感染力。它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和封建礼制。

匾额最初是作为建筑物的标名而出现的,经长期的积累与演变,形成了融辞赋诗文、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装饰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品,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国文辞与工艺之美的集合体,集标名、教育、装饰等多重意义于一身。匾额不仅可以令人欣赏到凝练而传神的题词,而且完美地再现了书法家俊逸的书法,同时还雕琢出细致精美的图案,集合字、印、雕、色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匾额以多变的艺术形式,与传统民居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根据匾额设置的建筑类型可以分为官式建筑匾额和民居建筑匾额。从礼制上看,官式建筑匾额等级更高,形式更华丽。而民居环境中的匾额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既有题赐的,又有表彰的,还有表达家族观念和个人理想的,是家族门户的标志。民居中匾额的形式可以分为立式匾额和横式匾额两种。通常来说,立匾也叫作“立额”,横匾也叫作“横额”。

匾额按其性质大致可以分为:堂号匾、牌坊匾、祝寿匾、字号匾、文人题字匾额等五类。

匾额就材料来说,传统的大致有石刻、木刻、砖刻和灰塑匾额等几种(图2-2-3-1~图2-2-3-4)。

图2-2-3-1 苏州木渎民居砖刻匾额

图2-2-3-2 山西新绛县光村民居石刻匾额

图2-2-3-3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木刻匾额

图2-2-3-4 山西汾西师家沟民居砖刻匾额

匾额的形制一般有横长形、竖长形、覆斗匾、书卷匾、册页匾、碑文匾、秋叶匾等(图2-2-3-5~图2-2-3-9)。匾额一般以长方形为常见,尺寸规格视门面大小而定,醒目端庄,所书墨宝多拜求名家文人题写。匾身一般分为正词、上款、下款。正词为歌功颂德,上款书写受赠对象,下款书写赠匾人及时间。匾辞可以直书、横书或将上、下款一并置于正词之后,或以短序于上款处说明赠匾用意。时间的标明多依孟仲季及一般书家常用月令序;或以一般年月日书明。匾额的制作精良,色彩丰富,装饰灵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匾额的写作文字很少,也无复杂的结构款式,主要是讲求适情应境,文辞精粹。题书时要求高水平的书法艺术,上款下款的书写位置得当,字的大小适当。匾额上的字体一般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每一种书法皆有其个性,有古拙、豪迈、洒脱、拘谨、严肃或秀丽等不同风格,题匾书额时往往根据所挂不同之场所以及匾词的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字体风格。因匾额意在颂赞箴铭,字体以稳而工整、大而方正,让人看懂为目的,因此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雄壮、厚重的楷书居多;以行云流水,秾纤间出,离方遁圆,劲挺奔放的行书为次,以朴拙、简淡、庄重的隶书再次。

图2-2-3-5 山西阳城县郭峪村民居横长形木刻匾额

匾额用词力求典雅,文意隽永,能使人吟咏再三,回味无穷。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匾额的文辞内容广泛,凡宗教义理、风俗民情、史地典故、族群信仰,至个人的抒情言志之辞,皆可题之于匾。因此,我们可从匾词当中,解读出丰富的人文讯息。

图2-2-3-6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民居横长形木刻匾额

图2-2-3-7 山西汾西师家沟民居书卷形砖刻匾额

图2-2-3-8 山西平遥民居覆斗式砖刻匾额

图2-2-3-9 山西阳城县皇城相府“大学士第”覆斗式竖形匾额和“总宪府”横长形匾额

民居匾额更多的是表达家族理想,祈福纳祥。在传统民居中,匾额的题材以“祈福”为主,其次为“劝勉”“标名”“身份”“述境”“抒情”“褒扬”“言志”“官职”“堂号”等(图2-2-3-10~图2-2-3-18)。

纵观各种匾额,无论是屋舍的装饰,还是景观的装点,无不表达了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如民居屋舍匾额的内容大都为:芝兰入室、忠厚传家、安乐、桂馥等。反映自然景观的如:山清水秀、碧水萦绕等。寄寓明志的如: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书塾挂“三味书屋木质横匾,用语切当,意味深长;如林则徐书斋悬有“制怒”匾额,自警待人处事要冷静慎重;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两块匾额,更是寓意深刻。所有这些表示吉祥、安宁、祥和的字眼,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福瑞喜庆、诸事顺利的词句,充分表达了我国人民的吉祥愿望、幸福追求、美好观念和欣赏趣味。

图2-2-3-10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 “深藏若虚”劝勉砖刻匾额

民间根据礼节和风俗,在人际交往中也有匾额交流,如祝寿时的“寿比南山”,建屋落成时的“华堂永昼”,添子的“文曲星耀”等。在民居的大门口、厅堂或楼房上,往往悬挂有与该姓氏堂号有关的匾额,如赵姓——半部堂、周姓——爱莲堂、杨姓——四知堂、王姓——三槐堂、张姓——百忍堂、鲁姓——三异堂、丁姓——御书堂、郑姓——玉麟堂、陈姓——三益堂、黄姓——怀德堂、冯姓——善德堂、高姓——聚庆堂、彭姓——述古堂、景姓——念祖堂、贾姓——积善堂等。其内容除表明姓氏外,大都是表达了福瑞喜庆、吉祥安康、追求幸福、向往美好的憧憬和意愿,如“鸿福满堂”“紫阁生辉” “荣盛和昌”“千祥云集” “荷风竹露” “松月风泉” “宁静致远” “惠风和畅” “物华天宝” “清风明月” “清雅贤居”等,寄寓信念,激励明志,陶冶情操,表达对美好家园、和睦家庭的向往和渴望。又如“世德流馨”“世德流芳”“五马流芳”等,标榜了本家族先人的品习,继承前辈人的优秀品德、聪明才智、光荣传统,让家族美名世代相留,因而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其表达手法含蓄,用语恰当,意味深长。

图2-2-3-11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悟道”砖刻匾额

图2-2-3-12 无锡寄畅园述境砖刻匾额

图2-2-3-13 山西汾西师家沟民居祈福砖刻匾额

图2-2-3-14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褒扬木刻匾额

图2-2-3-15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祈福砖刻匾额

图2-2-3-16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褒扬木刻匾额

图2-2-3-17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培世泽”石刻匾额

图2-2-3-18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敦物恒”石刻匾额

匾额的色彩十分丰富,红底、蓝底、紫底、黄底、绿底、黑底等,匾上铭字分别涂金色、银色、蓝色、绿色等,相得益彰,甚是美观。匾额的制作技法多样,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彩绘、浮雕、镂雕、透雕等。匾额雕刻方式主要有阳刻和阴刻,其次有线刻、平漆书写等,其中阴刻最多,而时间较早的匾额以阳刻居多,衬以素平底或浅雕底,再镶刻卷草、蟠龙纹边框,加上立体阳刻字体呈现浑厚有力的感觉。匾额框饰一般有浅浮雕线型素框、浮雕花框、彩绘花纹框、砖框及透雕花框等。匾额在四周边框上,常雕饰隐含一定寓意的图案装饰,如龙凤、花卉等纹样作为衬托,有的镶嵌珠玉,极其华丽(图2-2-3-19~图2-2-3-24)。

匾额受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匾额装饰的表达方式亦十分灵活,不论是文字还是图案均有其丰富的表达方式。匾额习俗和其他传统的装饰艺术和装饰活动一样,也是在形形色色的民俗现象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流传至今。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各种祈福的吉祥图案、文字巧妙地被运用在匾额艺术中,满足人们对“安全、幸福、富裕、长寿”的强烈期望。

图2-2-3-19 山西平遥民居红底金字阳刻匾额

民居匾额中最常见的装饰图案有植物、花鸟、器物、瑞兽、几何纹样等吉祥图案。装饰图案的表达方式一般有两种,那就是直观的手法和象征、比拟的手法。纹样一般有牡丹、荷花、梅、兰、竹、菊、万年青、松树、石榴桂圆、佛手、灵芝、柿子、葫芦等花卉果木题材纹样,有龙、凤、鹿、象、鱼、麒麟、狮子、仙鹤、蝴蝶、蝙蝠等祥禽瑞兽题材纹样。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表里如一,性情高洁,有“清廉”之美誉;石榴多子,鱼旺盛的繁殖能力以其直观流露性恰好符合了民众祈求多子的心理;鹰击长空,寄寓远大的志向;松鹤延年,表达出对生命延长和生生不息的渴望。吉祥纹饰符号题材有水纹、祥云纹、万字纹、八卦纹、回纹、龟背纹以及如意、盘长、文房四宝等。水纹,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将变幻莫测、流动无形的水,塑造成千变万化、装饰艺术性很强的形象,对增强气势、填补空间、协调布局起很大的作用;祥云纹,运行空中,以云代天,取托瑞于天。回形纹,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构成,构成一个首尾相连的循环整体,其前身是原始云雷,带有明显的远古的印记,因首尾相连,循环往复,有生命轮回、生生不息之意。吉祥纹饰在匾额中一般处在匾额的边缘位置,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这些吉祥图案让人不自觉联想到它的深刻内涵和美好寓意(图2-2-3-25~图2-2-3-27)。

中国传统住宅往往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平面布局,使门沿中轴而开,门额上的匾额装饰起到了强调空间重点、连续景观、丰富景观层次的视觉效果,匾额装饰的得体性与适宜性体现在它与建筑环境的吻合度、呼应度。其装饰形式常与民居环境的关系呈现对比与统一的和谐关系。

在民居环境中,匾额依附于民居建筑而存在,匾额因文字表意的直白,最能集中表达建筑主人的理念、追求、趣味,表现民居建筑的精神功能与文化内涵。匾额是建筑文化的窗口,它展示了一个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甚至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匾额文字,辅以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装饰图案,表达和宣扬一种高尚精神和道德,达到伦理教化的目的。

图2-2-3-20 无锡寄畅园蓝底金字线刻匾额

图2-2-3-21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黑底金字阴刻匾额

图2-2-3-22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民居蓝底金字阳刻匾额

图2-2-3-23 山西沁县西文兴村民居蓝底金字阳刻匾额

图2-2-3-24 安徽黟县民居蓝字阳刻匾额

图2-2-3-25 山西汾西师家沟民居万字纹边框匾额

图2-2-3-26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花卉纹样边框匾额

图2-2-3-27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花鸟、花瓶、文房四宝纹样边框匾额

(2)门神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自己的大门上都要“新桃换旧符”,在门板中间贴上新的门神,两侧和上方换上新对联和横批,门楣上挂上新的门笺。有的地方还在大门的一侧墙上立上土地爷的神位,下面还有一个红色的香插,燃上几枝香,烟雾缭绕,表示对神的崇敬。这不仅增添了春节喜庆的氛围,又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既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又装饰了朴素的住宅环境。

门神是民间司门之神,守护家宅,保护人们的安全。门神作为中国传统民居中门的装饰,有着除灾避难、驱鬼避邪和祈福的作用。人们供奉守卫大门的神灵,是出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认为神鬼在主宰着天地万物,希望通过祭祀鬼神以求平安。对门神的祭祀早在周代就已经开始了,人们相信神灵可以驱鬼,希望神灵可以在大门阻挡鬼的到来,因此就有了较为形象化的门神的出现。

图2-2-3-28 神荼和郁垒门神画

第一代门神,出自《山海经》里的神荼和郁垒二位神人(图2-2-3-28)。

《山海经》中记载:沧海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大片桃树,这些桃树的枝干弯曲遒劲,山的东北方向就是鬼门,乃众鬼出入之处。此处有两位神人专门管辖群鬼,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二神一见恶鬼,即捆绑起来喂虎。道书《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将神荼、郁垒列于神祇之末位,二神都有驱邪之神力,他们是门神的起源,是门神的最初形象。南北朝时期就是以神荼、郁垒作为门神,但是他们被人格化了。神荼白脸,喜相;郁垒红脸,怒相。喜相是对亲朋的欢迎,怒相是驱邪辟凶的。

后来人们就用桃木板写上二位神灵的名字悬挂起来,这就是“桃符”的来源。后来又改为在门上绘两神的像,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在大门绘上或贴上新的门神,这就是“总把新桃换旧符”,成为广大农村的一种传统习俗[13]

先秦两汉时期的民间宗教里就有祀门之风,门神似乎还有识人的能力,人们对神仙非常敬畏,认为神具有管辖人的权力。据典籍记载:一位位居大夫的官员死了,要入殓的时候,君王亲往吊丧,遗属将君王迎进大门,君王正要进门,却被门神挡住,君王当然知道这是神灵之威,于是在门前放了一棵蔬菜以示敬畏,方得进门。原来君王虽尊,但是以前从来没有来过大夫的府第,门神不识君王,自然不能随意放生人进大门。《礼记》曰:“孟秋之月……须祀门。”这是礼制中对祭祀门神的规定,由此可见人们对门神虔诚而恭敬的态度,古代社会中门神地位之高可见一斑,门神的这种独特地位,是其他神仙无法替代的。

图2-2-3-29 秦琼和尉迟恭(东昌府木板套印门神画)

第二代门神,有三国时期的赵云和马超、唐太宗时期的秦琼和尉迟恭、宋朝的岳飞等武将,他们身着戎装,手持刀戟,立于门上,一千多年来保持着当年的威武之像,镇妖驱魔,保卫着宅第之平安(图2-2-3-29~图2-2-3-31)。

汉代以后,门神逐渐由古往今来的勇士代替,对于百姓来说,这些勇士更加亲切。勇士者,不是孔武有力、仗着匹夫之勇的鲁莽之徒,他们在人世间活得堂堂正正,丝毫也不苟且。他们当仁不让,义无反顾,往往是邪恶的死对头,以光彩照人的人格魅力和形象得到百姓们的崇敬,因此人们渐渐让勇士的形象出现在门上驱邪镇恶。代表性的有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中的赵云和马超。

唐朝发生的一件事使门神彻底固定下来,一直流传到今天。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一个噩梦,醒来之后得了一场大病。从此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李世民就会听见一声声凄惨的鬼叫从神秘莫测的远处传来,李世民听得肝儿颤颤,辗转无法安寝。他虽然贵为天子,但毕竟是个凡人,对鬼照样感到害怕,皇上难以安寝,病情加重。亲近的大臣们前来探病,听闻此事进言道:“派两个将军守护宫殿,定能够使恶鬼远避!”李世民闻言大悦,当时有两员外表威武、武艺高强的武将自告奋勇,愿意为皇上守卫宮门,一位是秦琼(字叔宝),另一位是尉迟恭(字敬徳)。秦琼和尉迟恭全身披挂,一个仗锏,一个执鞭,整夜守护在宫门两旁。两员大将把守宫门,也许是慑于虎将之威,那鬼哭就此消失了,李世民酣睡数日,病很快就好了。自此两员大将夜夜在宫门守护,李世民不忍心让两位重臣长期守护宫门,便想出一个办法,他命画工把两位将军戎装的威武形象画在宫门上。左边的守护者叫“门丞”,右边的叫“户尉”,这个传说流传甚广,从此门神就变成了秦琼和尉迟恭。这两员大将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是大唐的开国元勋,两人都被封为国公,位至极品。李世民晚年思念功臣,特地为功臣建立凌烟阁,已经病故的秦琼和尉迟恭双双入祀,位居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之列。

图2-2-3-30 秦琼和尉迟恭(朱仙镇木板套印门神画)

图2-2-3-31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秦琼和尉迟恭武将门神

宋朝时候,由于信奉佛教的人越来越多,有的王公府第的门神换成佛教的四大天王。到了南宋,一度把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奉为门神,也有的人家在门上贴能杀鬼的钟馗之像(图2-2-3-32)。

钟馗杀鬼的传说始于唐朝:有一次唐玄宗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一群恶鬼向他扑来,玄宗慌忙逃窜,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忽然出现一个凶神恶煞之人,吃掉了一个小鬼,群鬼一哄而散,玄宗询问那人的姓名,那人自称名叫钟馗。由于玄宗皇帝的推崇,钟馗渐渐代替了秦叔宝和尉迟恭。

到了明清,门神更是五花八门,屡屡翻新。各地的门神人选非常丰富,人们心里喜欢哪些英雄,就可以将他们请来当自家的门神。有的贴萧何、韩信,有的贴赵公明元帅、温琼元帅,还有的贴关公和岳飞等(图2-2-3-33~图2-2-3-38)。

图2-2-3-32 山西万荣县李家大院钟馗门神

图2-2-3-33 赵公明与燃灯道人(朱仙镇木板套印门神画)

赵公明乘虎提鞭,燃灯道人骑鹿手执乾坤尺。赵公明,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燃灯道人主要在《封神演义》中出现,元始天尊的弟子,法宝琉璃灯,他曾经帮姜子牙破十绝阵,收有弟子李靖。他是阐教副教主、大罗金仙,是“神仙班首,佛祖源流”。

图2-2-3-34 渔夫(滕州门神画)

图绘两花脸渔夫着长袍,穿高低靴的渔夫一手高举钓鱼竿,一手抓住钓到的鱼,相对而立,在门画年画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线条刻画粗犷,色彩浓艳,此画供水上人家使用。

图2-2-3-35 沈阳民居镇殿门神

图2-2-3-36 湖北恩施土司城武将门神

图2-2-3-37 北京四合院民居武将门神

图2-2-3-38 青海西宁湟中民居门神

在民间还出现一种文官门神,常见的文官门神有天官、喜神、和合二仙等(图2-2-3-39~图2-2-3-41),这些文门神和以驱邪为主的武将的作用不大一样,大多是为人祈福的,是借以寄托人们福命长寿、高官厚禄的愿望。清乾隆年间,门童开始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人们用可爱的门童代替威猛的武将,并称门童为招财童子,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门神的作用也随之转变,为家宅驱邪的作用慢慢变得不太重要,为家人祈福的作用增加了。到了今天,依然流传着过年贴门神的习俗,人们贴得最多的依然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两个流传最广的门神。

图2-2-3-39 刘海戏金蟾(杨家埠木板套印年画)“刘海戏金蟾”典故出自道教,由传说的辟谷轻身的人物附会而成。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古时认为得之可致富。寓意财源兴旺,幸福美好。明朝学士解缙有关对联: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杀画中刘海。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烟,闷死阵里将军。

图2-2-3-40 福禄寿三星(杨家埠木板套印门神画)

福星为天官,寿星为南极仙翁,禄星为张仙,三星分别象征幸福、官禄和长寿。门文神,贴于院内门上。福禄寿三星是起源于汉族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福星,禄星,寿星,古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赋予他们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信仰,他们在汉族民间的影响力颇大,此三星属于道教神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信仰,所以此三神也经常能够在寻常巷陌中看到,千家万户都有供奉有道教神明,福禄寿三神仙成为汉族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

图2-2-3-41 瓜蝶富贵(平度木板套印年画)

一儿童手捕蝴蝶,地上长有南瓜,以应旧时“瓜瓞绵绵”之说,寓意子孙世代延续不绝,一儿童手捉蝙蝠,下有桂枝,蝙蝠象征幸福,桂枝寓意富贵,两幅画通过儿童纯真的玩耍情节,自然生动地体现了吉祥的寓意。

门神是一对神灵,它既能镇妖防魔保宅第,又能赐福纳喜保太平;门神就是一种符号,一种大门上不可缺少的符号;门神是大门上一种带有特殊意义的附加物,是大门上一种形象和色彩的装饰,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俗的形象表现。

(3)门联

门联是大门上极为重要的附加饰物,又称“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与门神同出一源,都是由桃符演化而来,其内容多为祈福求富,表达对生活的追求和人生理念。门联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形式之美,是节日装饰的重要手段,是美化门庭、增添节日喜庆气氛的一种习俗,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图2-2-3-43)。人们借助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门联是用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贴门联的风俗,始于五代,盛于明清,到了清代,门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门联的种类分为春联、婚联、寿联、挽联、杂联等(图2-2-3-44、图2-2-3-45),依其使用位置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影壁中。

图2-2-3-42 北京四合院民居门联渲染节日喜庆气氛

图2-2-3-43 北京四合院民居门联渲染节日喜庆气氛

图2-2-3-44 山西阳城县皇城相府木刻哲理言志杂联

图2-2-3-45 山西阳城县皇城相府石刻咏物抒情杂联

春联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求福、求财、求康乐为主要内容,是专门在春节时粘贴的对联,故时效性较强。如:“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国强家富人寿,花好月圆年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

门联既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的最基本要求是:①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如“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这两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②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即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如:“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③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④上下联平仄要相调。一副好的门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幅。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该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风格应与上下联一致,上下呼应。

原先门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在红纸上书写黑墨字,显得喜庆(图2-2-3-46)。如今发展到在大红纸上印金字,不但喜庆而且还显得富贵。但是当家中有老人去世时,则大门上的红门联要取下,办丧事的几天,门上贴白纸挽联,丧事后的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图2-2-3-47)。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当然门联的内容也相应地更改为:“思亲腊尽人不尽,望母春归人不归”,“晚萱经雨仍留芳,慈竹当风空有影” [14]

图2-2-3-46 山西晋北窑洞民居门联渲染节日喜庆

图2-2-3-47 山西晋北窑洞民居绿对联寄托哀思

门联张贴在门两旁的门框柱上,传统做法还必须直写竖贴,由上而下,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横批也是从右往左读的(图2-2-3-48、图2-2-3-49)。由于现代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门联也可以上联在左手边,下联在右手边,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图2-2-3-50)。但两种门联贴法不可“混合使用”,上下联不可贴反,不能颠倒。

图2-2-3-48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门联渲染节日喜庆气氛

图2-2-3-49 福建泉州崇武民居门联渲染节日喜庆气氛

图2-2-3-50 山西襄汾县丁村民居门联渲染节日喜庆气氛

(4)门笺

门笺又称挂笺、吊笺、门彩、斋牒,源于古代的幡(《中国民间美术》)。门笺是一种装饰性的传统民间刻纸艺术,是传统的春节门楣吉祥饰物,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门楣下垂挂着一排排五彩缤纷的门笺,迎风飘动,和门联、门神相辉相映,呈现出一派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辞旧迎新的节日景象(图2-2-3-51、图2-2-3-52)。关于门笺的起源,在民间有一种传说。相传,在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作“年”的怪兽,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它就爬到岸上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人们为了防止它的入侵,特地剪出各种颜色的纸笺悬挂在门上。怪兽看到五颜六色的门笺就逃了。从此,形成了除夕挂门笺这种迎春祈福、期望吉祥平安的风俗。

从《后汉书》记载的青幡到唐宋时的“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幡’贴于门楣”,再到清代“处处挂门笺”为“门楣增气象”,门笺的起源、发展,始终演绎着避魔驱邪、纳福求祥的内容,有五谷丰登、门丁兴旺、富贵安康的寓意。

门笺一般用红纸或彩纸剪刻而成,呈长方形,由膛子(中心吉祥图案或字)、边框(上、左、右)和穗子(俗称牙子)三部分组成。门笺一般长为26至30厘米,宽20至25厘米。门笺的膛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膛子由花、鸟、鱼、龙、凤、鹿、狮、八仙等纹样组成(图2-2-3-53~图2-2-3-57、图2-2-3-61);另一类膛子由图案衬托着吉祥的文字组成(图2-2-3-58~图2-2-3-60),如“万象(春)更新”“欢度(福)新春”“吉庆(福)有余”等。“福”字是门笺中出现最多的字符,门笺中间为镂空“福”字,分别由万字纹、鱼鳞纹、水波纹、花瓣纹、蝙蝠纹、孔钱纹、菱形纹、网格纹等组成,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再加上构思巧妙,衔接自然,使得门笺形成了富于线条韵律装饰特点的艺术风格。门笺的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美观,色彩鲜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用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审美情趣。门笺采用凿刻方法产生,风格各异,或精细、或古朴,它富丽而不失朴实,鲜艳而不媚俗,统一而富于变化。

图2-2-3-51 北京四合院民居门笺与大红灯笼相辉相映

图2-2-3-52 山东莒县民居五彩缤纷的门笺迎风飘动

图2-2-3-53 北京八仙门笺

图2-2-3-54 山东胶东花鸟门笺

图2-2-3-55 山东郯城鹊梅报喜门笺

图2-2-3-56 仙子、鹿纹和花草纹门笺

图2-2-3-57 湖南双龙喜字、双狮喜字门笺

图2-2-3-58 天津吉祥文字门笺

图2-2-3-59 吉祥文字门笺

图2-2-3-60 吉祥文字门笺

图2-2-3-61 连(莲)年有余(鱼)门笺

门笺一般以五幅为一门,色彩顺序为:头红、二绿、三黄、四水红、五紫(或蓝);也有以六幅为一门的,即再增加一个蓝色(图2-2-3-62);也有以四幅为一门的,色彩顺序为:头红、二绿、三水红、四黄。老百姓挂门笺图的是个吉利,挂四幅是事事如意,挂五幅是五福临门,挂六幅是六六大顺。有喜事全贴红的,有丧事头年不贴,第二年全贴蓝的。

近些年,人们又给门笺赋予了新的创意,用布或者丝绸刻、剪成大型的门笺,而且图案和文字通过人们的不断改造和花样翻新,在原有镂空纹样基础上在膛子上印金字,不但喜庆而且还显得富贵。给这传统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图2-2-3-63)。

图2-2-3-62 山东莒县民居六幅门笺与门联交相辉映

图2-2-3-63 山东临沂民居门笺和门联相得益彰

(5)门上祭神与辟邪

为了安居,为了居安,人们围绕住宅,到处请神安神:大门口有“土地神”,门上有“门神”,厨房有“灶君”,宅基有“地主”,墙中有“石敢当”,床下有“送子娘娘”,而厅堂正中供奉“九尊”,儒道佛三教神明统统供起,历代祖先左右排列。正所谓“英雄镇宅人丁旺,义气登堂老少安”[15]。在广东东莞南社村的住宅里,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大门一侧的墙上供着土地神和护宅门官的神位,香插多用小竹筒,外面包上红纸,讲究的也有用桃木做的,表面还刻有花纹(图2-2-3-64~图2-2-3-66)。在山西民居的门旁设精美砖雕门神祠位、天神祠和土地神祠位,逢年过节点两支蜡烛,烧几把香祭神护宅,轻烟缭绕,表达出主人对神灵的真诚之心,祈求神灵保佑一家大吉大安(图2-2-3-67、图2-2-3-68)。

为防止鬼妖的侵扰,民居大门上还有一些辟邪的饰物,常见的有八卦、太极、镜子,还有的地方在大门上挂五色布、铁叉等。它们与门神一起守护着宅第的大门(图2-2-3-69~图2-2-3-72)。

图2-2-3-64 广东住宅门旁祭神

图2-2-3-65 广东住宅门旁祭神

图2-2-3-66 广东住宅门旁祭神

图2-2-3-67 山西汾西师家沟住宅门旁祭神

图2-2-3-68 山西平遥住宅门旁设门神祠

图2-2-3-69 江西婺源民居门上挂八卦、镜子辟邪

图2-2-3-70 江西婺源民居门上挂八卦辟邪

图2-2-3-71 北京四合院民居门上挂八卦、太极辟邪

图2-2-3-72 江西婺源民居门上挂镜子辟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