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夏高速公路的『美容师』

宁夏高速公路的『美容师』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宁夏交通科研所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了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设备,专门维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被称为“森远时代再生列车”。高速公路上由于黑色路面的吸热散热,更是热上加热。

宁夏高速公路的『美容师

——记宁夏交通科研所高速公路路面维修项目部经理杨斌

杨斌简介

杨斌,男,汉族,1968年4月出生于湖北黄陂。2009年毕业于中央党校法律专业(本科)。现任宁夏交通科研所高速公路路面维修项目部经理。

2008年,宁夏交通科研所组建宁夏高速公路路面热再生维修项目部,他担任负责人,带领50多名工作人员,运用先进的沥青就地热再生技术,在京藏、青银高速公路宁夏段和湖南高速公路处置了大量的路面病害,创造过一个月内修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12万平方米的施工业绩。

他多次被评为宁夏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节能工作者,2009年荣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称号,2012年荣获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当你驱车行驶在宁夏境内的高速公路上,或许能看到一条100多米长的“巨龙”在缓缓行进,“巨龙”过后,一段波浪起伏的车辙路面瞬间变得平整、黑亮。这就是宁夏交通科研所职工正在运用国内高科技道路养护设备——就地热再生机组对高速公路路面进行维修,司机亲切地称他们为“高速公路的医生”,交通人则将他们誉为高速公路的“美容师”。

■群雁高飞头雁领

炎炎烈日下,一个头戴草帽、皮肤黝黑,满身散发着刺鼻沥青味的小伙子正在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呛人的柴油烟气和热再生机组经过的路面辐射出摄氏120度以上高温,把沥青路面烤得滚烫,而此人似乎浑然不觉。他,就是宁夏交通科研所高速公路路面维修项目部经理杨斌。

2008年,宁夏交通科研所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了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养护设备,专门维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被称为“森远时代再生列车”。这是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该设备由两台加热机、一台铣刨机、一台复拌机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燃烧柴油产生热风,通过热风循环将旧路面加热、铣刨,然后拌和、摊铺、碾压成型。机组在铣刨路面时,采用热风循环系统代替火焰直接软化沥青表面,减少了冒烟、冒火,降低了臭气、粉尘等有害物质生成。铣刨软化后的沥青表面,噪音小而且环保,非传统养护能比。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意大利等国家采用此设备进行路面维修,中国也仅有几台,很多人从没见过这种设备,更没人懂得其性能。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杨斌受命组织一支就地热再生高速公路维修施工队伍。

一副重担压在了杨斌的肩上。没有操作工人,从各单位调;没有技术员,从全系统选。从开始组建到承接工程,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望着从没有使用过的先进设备,看着一帮不知道什么是就地热再生技术原理的职工,杨斌的压力很大。有人开始背后议论,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操作起来都不能得心应手,凭临时拼凑起来的二十几个人员,怎么能玩转这高科技玩意儿,周围有许多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

的确,杨斌是初次见到这种设备。他深知,这是一项全新的采用高科技替代传统的高速公路养护技术,能不能全部掌握,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儿。但是,当他听到众多议论后,这位不服输的小伙子反而将压力变为动力,心底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掌握这门技术,争这口气,干不出个样子来决不罢休!

2008年8月,杨斌带领着就地热再生机组开赴姚叶高速公路,这是他第一次修复高速公路路面的“战场”。

伏天的宁夏,天气十分炎热。高速公路上由于黑色路面的吸热散热,更是热上加热。在施工中还要用高温给有病害路面加热,进入施工现场真像到了“火焰山”。他们在加热机铁板上放上鸡蛋和玉米,不一会儿就被烤熟了。每天十二三个小时的施工,个个儿都变成了“黑人”。杨斌的脖子被太阳灼伤,又痒又疼,他顾不得这些,对大家说:“这是一项新技术,我们必须多吃苦,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就地热再生技术。”听到杨斌的话,职工心里也有了底,感到有杨斌这位带头人在,一定能够攻克这个难关!

这不是一般的难关,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掌握这项技术需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更需要一种奉献精神。“我们就是身上掉下几斤肉也要保证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杨斌对大家坚定地说。

为了这个目标,杨斌和他的热再生队伍,白天施工,晚上查阅资料,虚心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扎扎实实地从基础工作做起。

边吃午饭边工作

夜幕降临,上白班的职工已回工棚休息,杨斌仍然坚守在机组旁边,他边观察边思考每一个机组的运转过程和职工的操作步骤。夜深了,万籁俱寂,杨斌还在查阅相关资料,他把白天出现的问题记下来,然后对照资料分析研究。尽管此时的杨斌已很疲惫,但是,责任和压力使他睡意全无。就这样,杨斌熬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的工艺流程、机械操作规程和安全施工规范,创造了一次性试车成功,一个月内完成12万平方米的施工业绩。

就地热再生维修试车成功了!杨斌和机组人员高兴得拥抱在一起,欢呼、跳跃。这不是久别重逢的拥抱,这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喜悦,是心灵上的激荡和互勉。

群雁高飞头雁领,头雁振翅雁阵疾。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维修高速公路工程全面开始后,杨斌在施工现场如同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每天步行在滚烫的沥青路面上巡回5公里左右。4年多来,大家记不清杨斌在滚烫的沥青路面上穿破了多少双鞋,只知道,双双被烫穿的鞋都证明他的责任和辛劳。

就地热再生维护路面技术,国内大多数省区还处于试验阶段,而宁夏交通科研所高速公路路面维修项目部就在杨斌的带领下,完成了212.6万平方米的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再生利用废弃路面混合料22.4万吨,重复利用率达到100%,节约沥青1.82万吨,节约碎石26.02万立方米,节约养护资金40%~50%,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贡献。

听说宁夏有了这种先进设备,部分省市公路养护单位领导和同行纷纷前来观摩。当他们看到眼前的景象,无不对这个团队的工程质量、现场管理、施工速度发出由衷的赞叹。

宁夏在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方面已经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宁夏交通科研所的领导又产生了一个新想法,要让这项技术走出宁夏,走向全国。

■汗浸湖南高速路

驾驶机械

2010年5月,杨斌带领他的团队奔赴湖南省高速公路修复工程工地。

湖南山清水秀,文化发达,人杰地灵。公路施工养护技术处于全国前列。对于这些从北方来的粗犷憨厚的汉子,业主和专家起初用一种别样的目光审视着杨斌和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开始,业主仅给10公里高速公路维修工程,并且在不停地观察,似乎怀疑这项技术是否有传说的那么神奇。第一天过去了,一段平整光洁的路面呈现在业主和专家的眼前。杨斌看到专家的目光中少了疑虑,多了喜悦和信任,干劲更足了。

湖南的三伏天,就像一个火炉,待在屋子里的人开着空调,身上的汗水还不停地流淌。就地热再生机组的加热机运行起来的温度高达摄氏550度,虽然有隔热设施,但是半米之内的辐射热也在摄氏60度以上。在高速公路上施工,就像是进了大蒸笼,人人挥汗如雨,个个浑身湿透,第一天就有两位工人中暑。杨斌心急如焚,连忙买来藿香正气水,逼着每一位工人每小时喝一瓶。杨斌的双眼被汗水蜇得发了炎,肿得像桃子,可他仍然和大家坚守在工地。职工劝他到生活车上休息一会儿,他坚决不肯,说:“我能坚持住,不能让湖南人说咱北方人不耐热。”杨斌知道,大家都热得难受,他要用行动鼓励大家坚持下来。

每晚收工时,杨斌衣服上都留下一圈圈汗渍。由于天气太热,再加上湖南的饭菜偏辣,大家饮食不习惯,吃不下饭。杨斌先是带头吃,后来就是强迫自己吃,有时一天呕吐好几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杨斌带领项目部全体职工昼夜施工,累了在车上打个盹,饿了泡上一盒方便面,曾创下过连续36个小时坚持工作的记录,仅一个月就完成了28公里高速公路路面修复任务。

杨斌终于累倒了,职工赶紧把他送到湖南湘雅医院,经检查,因炎热的天气和日夜操劳,引起轻度脑栓塞,医生建议立即住院治疗,杨斌恳求医生说:“工地上正缺人手,我不能住院。”医生只好给他开了4天的液体,杨斌把药拿回来先上工地干完活,再到离工地较近的一家镇医院打吊针。

“在湖南,我们代表着宁夏交通人的形象,就是再苦再累,流再多的汗,我们也要坚持到底,把活干好。”杨斌对职工说。

杨斌的敬业精神鼓舞着职工,职工的拼搏精神感动着业主。正是这种“拼命三郎”的团队精神让湖南业主对宁夏交通人刮目相看。

在湖南,杨斌带领的团队以价格低、速度快、质量好验证了就地热再生公路养护技术的神奇,终于赢得了湖南高速公路和有关部门专家的认同。此时,全国各地的同行又纷纷到湖南参观,面对庞大的机组,看着旧路面像变魔术一样瞬间变成新路面,观摩者在感受着新技术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被宁夏这个团队的作风和精神所感动,尤其是得到了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领导的高度称赞,他们又决定在湖南衡大高速公路实施就地热再生实验段修复工程,并与宁夏交通科研所签订了3年的高速公路路面热再生维修框架协议。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框架协议,这是对宁夏交通人的肯定和褒奖。

听到这个消息,杨斌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蹦了起来,他立即把这个喜讯告诉了大家。在湖南,杨斌和他的职工第一次在工地举杯共庆这个喜讯。

酒杯举起,热泪潸然。这些北方的汉子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倒过,为了这个褒奖,他们在湖南不仅经受住了饮食不习惯和酷热天气的考验,也经历了一次精神和心灵的洗涤。

■钻研创新攻难关

五年来,杨斌对就地热再生机组和技术做了很多实验研究,但由于在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路面“泛油”问题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反复试验,证明此方案的正确。随后,在施工中认真实施,有效地减少了原路面的沥青含量,杜绝了再生后的路面发生泛油现象。

在热再生施工过程中,为了使路面沥青混凝土恢复原有的性能,再生剂数量的准确添加和保持均匀这个技术难题一直困扰着杨斌。经过无数次观察、论证、实验,杨斌抽调技术人员,对电脑控制系统进行改造,由电脑自动控制再生剂的添加量,一举成功。

在修复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按要求须添加一定比例的新沥青混合料可最大限度改善路用性能,但是由于高速公路路面的复杂性决定了铣刨出的旧料存在不太均匀的情况,导致混合料级配不太稳定。杨斌经过多次试验,提出了通过手动和智能互相配合,并根据情况调节行进速度,从而确保了施工质量。

每一项技术攻关,都凝聚着杨斌的心血和智慧;每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的运用,又让杨斌倍增钻研攻关的信心。

经过近五年的潜心钻研和实践探索,由杨斌带领的这支就地热再生维修队伍,技术已日臻成熟,对于设备出现的一些小毛病、小故障,他们都能解决,厂家派驻项目部的技术人员离开宁夏时说:“杨斌带领的操作机械手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线条走的很直,铣刨深度控制的很准,他们提出的很多机组改进建议都已被我们采纳,使热再生技术越来越完善,做出的工程质量越来越漂亮!”

■一心工作难顾家

这几年,杨斌带领他的团队走宁夏闯湖南,很难顾及家庭,一切家务全部落在妻子身上。

他妻子说:“儿子从上小学到上高中,都是我去开家长会,有一次,老师带着疑惑问我儿子是不是‘单亲家庭’,儿子满眼泪水告诉我,我也感到很委屈。”

“2010年,儿子患甲状腺瘤做手术,杨斌不在,是我签的字,手术后杨斌才赶到医院,看到儿子从手术中清醒过来,他又回工地去了。”

“2011年,我婆婆住院一个月,杨斌远在工地回不来,是我和弟媳在医院陪护着。”

“我也有单位,忙完工作再忙家务,真的好累。”杨斌的妻子说起这些事情来,心中流露出许多委屈和对杨斌的责备。但她又说:“我理解杨斌,领导让他当项目部经理,这是对他的信任,也是他的责任。”

就是为了这份责任,杨斌舍小家顾大家。2011年4月,儿子日夜复习功课为中考做准备。“爸爸,这次考试你就陪陪我吧。”多少年来,儿子第一次这样请求。杨斌答应了,是他欠儿子的太多了。可当杨斌准备陪儿子参加中考时,再次接到赴湖南工地的通知。杨斌只好把这件事情放在了一边。离开家的那天,杨斌看到儿子低着头、噘着嘴,沉默不语,他的心都碎了,泪水夺眶而出。

现场指挥作业

要是用钱来考量,这份工作的“性价比”实在不高。要说出名和风光,远离城市而不上高速公路的人们,也很少知道这支队伍。但杨斌和他的同事很满足。“我们要当好高速公路的美容师!”杨斌自豪地说。

2009年,杨斌和他的团队被自治区团委授予“青年文明号”,杨斌先后获得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节能工作者、全区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

交通事业在发展,路面维修仍继续。杨斌和他的团队将驾驭中国式的就地热再生养护技术之车在高速公路上纵情驰骋,做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