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镜花缘》用奇幻的故事哀悼女子的不幸命运

《镜花缘》用奇幻的故事哀悼女子的不幸命运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镜花缘》表现了乌托邦式的理想,特别是表现了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镜花缘》共一百回,可分为前五十回和后五十回两大部分。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武则天又复下诏,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弘文宴”。《镜花缘》中最有价值的是前半部分写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三十多回。《镜花缘》是一部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文学巨著。

三十年终成一书,镜花水月《镜花缘》

嘉庆年间李汝珍的《镜花缘》,内容极其庞杂,征引浩博,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镜花缘》表现了乌托邦式的理想,特别是表现了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它发展了讽刺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幻想中海外世界的描绘,来暴露和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镜花缘》之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思。

《镜花缘》共一百回,可分为前五十回和后五十回两大部分。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

前五十回的故事内容:武则天废唐改周后,一日,天降大雪,她酒醉时,下诏百花盛开,不巧这时总管百花的百花仙子恰好不在洞府,众花神无从请示,又怕违了圣旨,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玉帝便把百花仙子和其他九十九位花神一齐贬降凡尘。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唐敖被革去功名,仍降为秀才。唐敖受此打击,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弟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见识了许多奇风异俗、奇人异事和神怪的草木虫鱼鸟兽。后来唐敖吃到了“仙草”,“入圣超凡”,便入小蓬莱山,再没回家。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遍历艰难,也没找到。走到小蓬莱,从一个樵夫手中得到父亲的信,要她改名“唐闺臣”,并要她中过才女,再行相聚。唐闺臣见山上有“泣红亭”,亭中有碑,上镌一百名花神和降生人世后的姓名,其中也有唐闺臣的名字。唐闺臣把碑文全部抄下后,就上船回国了。

后五十回的故事内容:武则天开科考才女,录取的一百名才女恰如“泣红亭”的碑文所载。才女们相聚“弘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尽欢而散。

唐闺臣再去蓬莱寻父,也入山不返。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对武则天,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攻入长安城,迎唐中宗复位。中宗复位后,仍尊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又复下诏,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弘文宴”。唐闺臣又去参加“弘文宴”。

《镜花缘》中最有价值的是前半部分写唐敖等人游历海外的三十多回。他们路经三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作者在描写这些海外国度时,虽多以《山海经》等古籍中的点滴记载为依据,但主要还是驰骋奇思异想,幻设情景,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而通过幻想性的虚构情节,作者表达了他对许多现实问题的看法。

作者讽刺了科举制度和腐儒。李汝珍博学多才,却一生不得意,他曲折地把他的牢骚和不平反映在书中。小说通过“黑齿国”红衣女子落第一事,揭露科举的腐败,被录取的人“非为故旧,即因钱财”“究竟这个有贝之‘财’,胜于无贝之‘才’,却不过‘家兄’情面”。在“白民国”,读书满架、笔墨如林,教八股的先生夸口:“我的学问,只要你们在我面前稍为领略,就够你们终身受用。”谁知他竟是个白字连篇、文理不通的冒牌货。唐敖等三人进“淑士国”喝酒,儒巾素服,面上戴着眼镜、手中拿着折扇的酒保问道:“三位先生光顾者,莫非饮酒乎?抑用菜乎?敢请明示教我。”又问:“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座中的驼背老儒也是酸味熏人,连用五十四个“之”字,听得唐敖三人浑身发麻。作者对腐儒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

《镜花缘》是一部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文学巨著。在写作手法上,由于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因而形成《镜花缘》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但作者在书中逞才炫博、卖弄机辩,破坏了情节的完整性、生动性,影响了人物典型化的描绘。全书一百多人,除了林之洋、多九公稍有个性外,唐敖、唐小山以及众才女的个性都不够鲜明,多数不过是作者逞才炫学的表现道具。

奇妙的奇闻异事

在“女儿国”的故事中,作者把现实中的“男尊女卑”现象在“女儿国”中依样颠倒为“女尊男卑”,以此为女子鸣不平。故事中写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遭受穿耳缠足之苦,实际是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来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道之苦。

在“君子国”的描写里,李汝珍展示了一幅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蓝图:这里“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商店里,店主要贱价给上等货,顾客则给高价取次等货,人们诚实无欺,好让不争,把“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买卖原则来了一个完全颠倒。君子国的两位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国王也没有任何架子,有事还亲自去宰相家商量,还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这里不仅有和谐的社会制度,良好的社会风气,而且有勤谨俭朴的官吏和开明礼贤的国君。

作品对“大人国”“两面国”“无肠国”“翼民国”等虚幻国度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

“大人国”里的人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乞丐脚下多是彩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这就是说,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身份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品质的好坏。

“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他们与儒巾绸衫的唐敖交谈时,和颜悦色、满面恭谦,与旧帽破衣的林之洋谈话就陡然变了冷脸。后来唐与林换衣与之再谈,他们则对林谦恭,对唐冷淡。这不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势利眼吗?更有甚者,当两面国人与林之洋说说笑笑时,唐敖偷偷走到身后,把他的浩然巾揭起,竟是一张丑陋的恶脸。这更讽刺了那些掩藏真面目的阴谋家、笑面虎。

“无肠国”里的人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李汝珍写他们收藏粪便以供奴仆食用,讽刺了那些为富不仁、刻薄下人的人。“豕喙国”中的人都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毛民国”的人生性鄙吝,一毛不拔;“跂踵国”的人僵化刻板……这些都是现实生活景象的映照。这种描写都是漫画式的,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虽不够深刻,却有其尖锐和醒豁的长处。

多才多艺,精通音韵学的李汝珍

作者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人称北平子,直隶大兴人(今属北京),长期居住在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19岁随兄李汝璜来海州,居住在板浦场盐保司大使衙门里。其后除两次去河南做官外,一直居住海州。李汝珍受业于经学大师凌廷堪,与乔绍傅、乔绍侨、许乔林是同窗。到海州不久,李汝珍即娶许乔林堂姐为妻,与板浦二许结成姻亲。李汝珍博学多才,不仅精通文学、音韵等,还精于围棋。乾隆六十年(1795年),曾于海州举行公奕,与九位棋友对局。后又辑录当时名手对弈的200余局棋谱,成书《受子谱》,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刊行。许乔林在序言中称赞该书“为奕家最善之本”。

李汝珍花费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创作《镜花缘》,于嘉庆二十年(1815)完成,嘉庆二十三年(1818)出版问世。《镜花缘》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学者还相继来海州考察此书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李汝珍晚年穷困潦倒。著有《镜花缘》《李氏音鉴》《受子谱》。

看鲁迅如何读《镜花缘》

雍乾以来,江南人士惕于文字之祸,因避史事不道,折而考证经子以至小学,若艺术之微,亦所不废;惟语必征实,忌为空谈,博识之风,于是亦盛。逮风气既成,则学者之面目亦自具,小说乃“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史以为“无可观”,故亦不屑道也;然尚有一李汝珍之作《镜花缘》。汝珍字松石,直隶大兴人,少而颖异,不乐为时文,乾隆四十七年随其兄之海州任,因师事凌廷堪,论文之暇,兼及音韵,自云“受益极多”,时年约二十。其生平交游,颇多研治声韵之士;汝珍亦特长于韵学,旁及杂艺,如壬遁星卜象纬,以至书法弈道多通。顾不得志,盖以诸生终老海州,晚年穷愁,则作小说以自遣,历十余年始成,道光八年遂有刻本。不数年,汝珍亦卒,年六十余(约1763—1830)。于音韵之著述有《音鉴》,主实用,重今音,而敢于变古(以上详见新标点本《镜花缘》卷首胡适《引论》)。盖惟精声韵之学而仍敢于变古,乃能居学者之列,博识多通而仍敢于为小说也;惟于小说又复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己,则博识多通又害之。

《镜花缘》凡一百回,大略叙武后于寒中欲赏花,诏百花齐放;花神不敢抗命,从之,然又获天谴,谪于人间,为百女子。时有秀才唐敖,应试中探花,而言官举劾,谓与叛人徐敬业辈有旧,复被黜,因慨然有出尘之想,附其妇弟林之洋商舶遨游海外,跋涉异域,时遇畸人,又多睹奇俗怪物,幸食仙草,“入圣超凡”,遂入山不复返。其女小山又附舶寻父,仍历诸异境,且经众险,终不遇;但从山中一樵父得父书,名之曰闺臣,约其“中过才女”后可相见;更进,则见荒冢,曰镜花冢;更进,则入水月村;更进,则见泣红亭,其中有碑,上镌百人名姓,首史幽探,终毕全贞,而唐闺臣在第十一。人名之后有总论,其文有云:

泣红亭主人曰:以史幽探哀萃芳冠首者,盖主人自言穷探野史,尝有所见,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结以花再芳毕全贞者,盖以群芳沦落,几至澌灭无闻,今赖斯而不朽,非若花之重芳乎?所列百人,莫非琼林琪树,合璧骈珠,故以全贞毕焉。(第四十八回)

闺臣不得已,遂归;值武后开科试才女,得与试,且亦入选,名次如碣文。于是同榜者百人大会于宗伯府,又连日宴集,弹琴赋诗,围棋讲射,蹴鞠斗草,行令论文,评韵谱,解《毛诗》,尽觞咏之乐。已而有两女子来,自云考列四等才女,而实风姨月姊化身,旋复以文字结嫌,弄风惊其坐众。魁星则现形助诸女;麻姑亦化为道姑,来和解之,于是即席诵诗,皆包含坐中诸人身世,自过去及现在,以至将来,间有哀音,听者黯淡,然不久意解,欢笑如初。末则文芸起兵谋匡复,才女或亦在军,有死者;而武家军终败。于是中宗复位,仍尊太后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未几,则天下诏,谓来岁仍开女试,并命前科众才女重赴“弘文宴”,而《镜花缘》随毕。然以上仅全局之半,作者自云欲知“镜中全影,且待后缘”,则当有续书,然竟未作。

有关李汝珍的小知识

《李氏音鉴》

《李氏音鉴》是一部著名的代表时音的通俗韵书,为童蒙学习而作。是李汝珍经过多年的音韵学研究,比照南北语音异同,“穷神索隐,心领神悟”,1804年写成初稿,1807年完稿,1810年正式刊行。全书共六卷,前五卷是问答体,共33章,评述了音韵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后一卷是《字母五声图》,这是一个以33个字母和22个韵部相配合生出的单字而组成的音节表,每个单字都注明反切和射字暗码,根据这个音节表可以求出该书所反映的书面音系。《李氏音鉴》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不容错过的经典

昔曹大家《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也。今开卷为何以班昭《女诫》作引?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箴,何能至此。岂可因事涉杳渺,人有妍媸,一并使之泯灭?故于灯前月夕,长夏余冬,濡毫戏墨,汇为一编;其贤者彰之,不肖者鄙之;女有为女,妇有为妇;常有为常,变有为变。

且说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昆仑之外,海岛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莱,二名方丈,三名瀛洲。都是道路窎远,其高异常。当日《史记》曾言这三座山都是神仙聚集之处。后来《拾遗记》同《博物志》极言其中珍宝之盛,景致之佳。最可爱的,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谷,祥禾之类,更难枚举。

花日增荣,以为奖励。设有违误,纠察灵官奏请分别示罚。其最重的,徙植津亭驿馆,不特任人攀折,兼使沾泥和土,见蹂于马足车轮。其次重的,蜂争蝶闹,旋见凋残;雨打霜摧,登时零落。其最轻的,亦谪置深山穷谷,青眼稀逢,红颜谁顾;听其萎谢,一任沉埋。有此种种考察,是以小仙奉令惟谨,不敢参差,亦不敢延缓。今要开百花于片刻,聚四季于一时,月孳此言,真是戏论了。”嫦娥听这一片话,甚觉有理,再难勉强;当不起风姨与月府素日亲密,与花氏向来不和,在旁便说出一段话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