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哀悼日彰显中国对生命的尊重

哀悼日彰显中国对生命的尊重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中国国务院的决定,5月19日到21日为全国哀悼日,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者的深切哀悼。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人员设立哀悼日,彰显了中国政府对生命的尊重,是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自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是对生命的最高尊重。对生命权的尊重和保护,就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哀悼日彰显中国对生命的尊重

邓黎 徐朝清 李支援

(音响一,汽车鸣笛声、警报声)

北京时间5月19日下午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整7天的时候,中国全国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国领导人和全国人民一道默哀3分钟。按照中国国务院的决定,5月19日到21日为全国哀悼日,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者的深切哀悼。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人员设立哀悼日,彰显了中国政府对生命的尊重,是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

在三天的哀悼日期间,中国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这期间,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正在中国境内进行的奥运圣火传递,也将暂停。

为死难者降半旗志哀的决定,是根据199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作出的。这项法律的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遇难者降半旗,这是中国国旗第一次为自然灾害的死难者履行法律所赋予的义务,也是中国政府“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事实上,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体现在中国这次抗震救灾的整个过程中。

(音响二,胡锦涛讲话,中文)

“知道你们受了灾,有的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我们和你们一样感到难过,感到痛心!我们现在调了10万解放军、武警,都深入到你们每一个村,每一个乡,一个一个村去进行营救。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营救。”

你刚刚听到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8日在地震灾区什邡市市区路边的一个受灾群众安置点,慰问受灾群众时的讲话。“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营救”,这是在震后救灾的过程中,人们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自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是对生命的最高尊重。

而在地震灾区,人们看到了更多形式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当救援人员用手抚去逝者身上的灰尘,为他们扯平身上的衣服时,我们看到了它;当老师把遇难孩子的书包放在他们的遗体身边,等待他们的亲人来认领时,我们看到了它;当越来越多的心理治疗师奔赴灾区,为灾区幸存者提供心理抚慰时,我们看到了它。尊重生命,以人为本,在今天的中国,在今天的汶川,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用生命作坐标的行动。

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对生命权的尊重和保护,就是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以人为本”是中国政府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200 4年3月14日,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次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从此,“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第三十三条的第三款。短短九个字,标志着中国在人权领域的重大进步。

中国总理温家宝17日下午在北京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时再次强调,抗震救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政府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对于人权的理解,体现了中国对于生命的尊重。

发表日期:2008年5月19日

点评:

为汶川地震遇难者设立哀悼日,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人员设立哀悼日。在这个选题下,有许多角度可以发表评论。作为一篇以外国受众为对象的评论,作者在这里试图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以人为本”是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人权”在中国有制度和法律的保证。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这一理念还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