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尊重感的反思

对尊重感的反思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重点讨论对尊重感的反思,包括两个方面:解释风格;思想修正。教师应当看到,乐观向上对构建尊重感十分重要,积极乐观的学生很少受到负面事件的持续影响。在塞利格曼的实验中,他发现比昂迪在其大学游泳队积极乐观的运动员中排名前四分之一。所以,在后来的五场比赛中,比昂迪连续获胜,而这对塞利格曼而言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他很清楚,比昂迪最初的失利会激励他继续努力。

按照定义,尊重感是思考的结果,因此,当学生出现负面情绪或想法时,他们能够及时意识到并加以调整,这是构建尊重感的有力工具。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重点讨论对尊重感的反思,包括两个方面:(1)解释风格;(2)思想修正。

  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指学生解释不同事情的方式。学生的解释风格可以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面对具体的事件,他们是会积极对待还是消极对待。教师应当看到,乐观向上对构建尊重感十分重要,积极乐观的学生很少受到负面事件的持续影响。反之,悲观学生的尊重感很容易逐渐被负面事件束缚和影响。

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的解释风格会产生的不同效果,以此强调积极乐观带来的正面力量。例如,让学生阅读下面这段奥运会游泳冠军马特·比昂迪的故事。

*   *   *

马特·比昂迪是一名享誉国际的奥运会游泳冠军,他曾征战1988年首尔奥运会。首轮比赛,他以极小的差距失利,观众开始认为他已无力回天。但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却对他充满信心。塞利格曼认为,比昂迪在后续的比赛中一定会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在塞利格曼的实验中,他发现比昂迪在其大学游泳队积极乐观的运动员中排名前四分之一。在一次实验中,塞利格曼告诉所有运动员他们的比赛成绩,这一成绩比他们的真实成绩差。随后,他发现,持悲观态度的队员之后的比赛成绩越来越差,而乐观向上的运动员却不断刷新自己的潜能。就比昂迪而言,他之后的成绩也越来越好。所以,在后来的五场比赛中,比昂迪连续获胜,而这对塞利格曼而言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他很清楚,比昂迪最初的失利会激励他继续努力。

*   *   *

读完这段故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乐观积极的态度和悲观消极的态度对人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学生认识乐观态度产生的力量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由塞利格曼定义的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与人格化。永久性是指人们对某一个事件看法的持续时间。具体来说,即这一想法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拥有积极向上解释风格的人更倾向于认为正面事件会持续发生,而负面事件是暂时的。普遍性是指人们认为特定事件对其日后生活的影响程度。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总认为,正面事件普遍存在。换言之,正面事件对我们的生活各方面产生正面影响,而负面事件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人格化指人们认为是他们导致事件发生(与外部因素相对)。认为负面事件的发生是由自身控制之外的因素造成的,而正面事件由自身的行动所致,持有这种想法是具有积极向上解释风格人群的普遍特点。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解释风格如何影响学生,请设想,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有两名学生面对同一次考试,其中一名学生愤怒地说道,他永远都学不好数学。如此一来,他便认为自己永远做不好数学题。另一名学生虽然也有点失落,但总在提醒自己,这次考试之后所学的新内容会容易一些。换言之,积极乐观的学生能把负面事件,即把数学课上遇到的难题看作暂时性事件。如果两名学生都没考好,那么具有负面解释风格的学生会认为他这次的表现就是他的整体水平,同时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深深谴责自己,这两种行为表现出了极高的普遍性与人格化,这是悲观解释风格的典型特征。相反,乐观的学生会将这件事看作孤立的偶发事件,而不会与他对其他科目学习能力的自我认知联系起来。他认为,外界因素是此次考试失败的部分原因。换言之,乐观的学生对负面事件表现出很低的普遍性和人格化,因此,他能够维护自我在学习方面的尊重感。

教师和学生可以参照表4.2进一步理解在正面事件和负面事件中,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与乐观和消极态度的关系。

表4-2.jpg

当学生了解过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以及它们与乐观和消极态度的联系,就可以思考自己先前对正面或负面事件如何反应。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图4.1,使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解释风格。这份问卷很简单,每道题只有两个答案,第一个答案表明被调查者的解释风格是积极乐观的,而第二个答案则表明其是消极悲观的。前两题与永久性有关,第三四题与普遍性有关,第五六题与人格化有关。完成问卷后,学生可以仔细核对自己的答案,以此推测出自己如何应对正面或负面事件。

图4-1.jpg

  思想修正 

随着学生认识到反思的力量,他们可以尝试一些有关思想修正的实验。思想修正指的是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消极思想后,能够用积极乐观的思想取代它们。教师向学生引入这一概念时,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思维修正并不是一次性行为,相反,学生可以把它当作毕生都能使用的强有力工具。本章中,将分以下两步来探讨思想修正:思想认识和思想替换。


·思想认识

思想修正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清自己的思想和周围环境,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表4.2和图4.1对此很有帮助。如果教师没有正面向学生说明什么是解释风格,他们可以参考表4.3所列的常见的负面思维模式,指导学生辨别自身的负面思维。

表4-3.jpg

表4-3 续.jpg

无论学生反思的是解释风格,还是表4.3所示的负面思维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了解自身的思维模式。此外,虽然关注负面思维模式是一项重要技能,但关注点不能仅限于此,这一点十分重要。相反,教师应鼓励学生认识、比较积极和消极两种思维模式,或者让学生进行一个24小时的思维动向观察。第二天回到课堂,学生可以对此期间的思维变化进行讨论,或写成短文。学生也可以记录自己每天出现的积极和消极思维,以此来更好地辨别思维积极或消极的程度。


·思想替换

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后,可以试着将自己的负面思维转换成正面思维,即思维替换。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负面思维的产生基于自我解读。对学生来说,一开始了解思维具有主观性这一概念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给他们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拥有不同解释风格的人如何看待同一件事,或者以不同的方式重塑自己的解释风格。当学生能够认识到思维的主观性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塑性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试着将自己的负面思维转变成正面思维。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思维模式会重复出现。如果负面思维持续出现,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这不并意味着他们是失败的。教师要不断强调,思想修正和维持正向思维是一个长期过程。思想替换的策略有很多,现举几例进行说明。

教师向学生说明思维替换的策略后,就可以用自身经历说明这些策略所起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说,自己邻居家的狗叫个不停,让自己苦恼不堪。仔细分析自己的思维模式后,向学生说明每天的狗叫就是导致自己消极思维的诱因,并且解释听到狗叫后,自己的情绪如何变坏,而自己后续的消极情绪也是由狗叫引发,而不是其他事情所致。说明这个例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引发自己消极情绪的诱因,比如说,是家庭成员的某个行为,或某个地方使你无法忍受。

除了之前提到的思维替换策略,教师还可以在讲授解释风格之后展示思想修正的过程,让学生如临其境地辨别自己的消极解释风格,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加积极。在使用图4.1中的调查问卷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消极思维模式。比如,有一个学生认识到消极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具有永久性。以前他总认为“我的阅读能力很差”,他现在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永久性思维,即认为阅读能力很难改变,而当他参考了表4.2所列的解释风格的三个维度后,他可能改变想法,将其看作是暂时的。因为这是在看待负面事件永久性方面更为乐观的方式。因此,无论何时发现自己具有某种消极思维,比如认为自己不善于阅读时,学生能够向好的一面想,“我并不是不会阅读,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总会有办法改进的。”教师也会发现,思维修正的过程与成长型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思维修正的优点在于课上和课下均可应用,因此,教师举例时可以不局限于学科学习,还可以举一些思维修正在课外或其他社会环境中应用的实例,以此说明思维修正是可迁移的,学生可以通过思维修正来提高生活中各方面的尊重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