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尊重生命为生命喝彩

尊重生命为生命喝彩

时间:2022-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尊重生命》。尊重生命——因为生命能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拥抱它的梦想,在不屈不挠的奋争中表现出惊人的壮举,绘成一道绝美的风景。尊重生命——因为生命为了追求而不轻言放弃,在它与命运的搏击之中展现了辉煌与壮美。生命的欣悦是在苦难中不断成长,人生的意义是在崎岖中通向平坦。尊重生命的存在过程,一个不以为始、不以为终的充满奋争、搏击的跋涉过程。让我们为生命喝彩!所以要尊重生命,为生命而喝彩。

深开掘

几个相似或相关的材料可以平面型排列,从横向(广度)上来拓宽内容,表现主题或中心,当然也可以立体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自然界的动植物到人类社会等排列组合。从纵向来开掘,从而增加内容的厚度,主题的深度。如《尊重生命》。

一幅摄影——

一棵难看的树桩。不知它遭遇了什么灾难,竟成了那种令人不敢恭维的形象:断裂、枯干、粗糙。这一切都很容易让人想到死亡,它简直就是死的象征!然而,就在它那断裂、枯烂、粗糙的身躯上竟然长出了两棵幼嫩的、翠绿的芽!

何等壮丽!面对着这种壮丽,难道你能不向这生命致以崇高的敬礼吗?

尊重生命——因为生命能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拥抱它的梦想,在不屈不挠的奋争中表现出惊人的壮举,绘成一道绝美的风景。

又一幅画面——

一种叫做红鹳的鸟。在非洲,暴烈的阳光和清澈见底的死湖之水就是它们的栖所。为了生存,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迁徙拉开了序幕。但由于小鹳们不会飞翔,大鹳们就指挥着这支庞大的队伍向千里迢迢的目的地步步推进!细脚伶仃的红鹳群,在五十一个日日夜夜的迁徙中,有的饥饿而死;有的被太阳炙烤而死;有的因精疲力竭而死;还有的因脚踝上结一层球状晶体而一步步拖累至死!但是,它们无一不支撑到自己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一批倒下了,一批继续向前……

何等壮烈!何等执著!面对着这种壮烈与执著,难道你不再次向生命致以最诚挚的敬礼吗?

尊重生命——因为生命为了追求而不轻言放弃,在它与命运的搏击之中展现了辉煌与壮美。

尊重生命,向生命敬礼!

向追日的夸父敬礼,向受火刑的布鲁诺敬礼,向张海迪敬礼,向保尔·柯察金敬礼……

尊重生命。生命的欣悦是在苦难中不断成长,人生的意义是在崎岖中通向平坦。嬗递的岁月中,我们播洒汗水,耕耘希望,在金色的秋天里,定能收获一地灿烂。

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存在过程,一个不以为始、不以为终的充满奋争、搏击的跋涉过程。

尊重生命。让我们为生命喝彩!

本文运用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两方面的材料。作者从“断裂、枯干、粗糙”的老树桩上长出“幼嫰翠绿”芽儿的植物,再向“五十一个日日夜夜的大迁徙中”面临死亡威胁的大小红鹳(鸟)横向拓展,进而列举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夸父,当代的张海迪;外国的布鲁诺、保尔·柯察金。不管是自然界的动植物,还是人类社会的英雄人物,他(它)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都执著地追求,在与命运的搏斗中来展示自己生命的辉煌与壮丽。两方面的材料虽表现的是同样的主题,但从材料的安排与主题的开掘上是有层次性的——由浅入深:动植物在逆境中能以坚强的意志求生存,以顽强拼搏显示生命的价值,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对待生命更应如此。所以要尊重生命,为生命而喝彩。

要运作好材料,它的前提是:要理解好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运作好材料的排列与组合,才能发挥材料应有的作用。

写作链接

选择“明月”

姜 生

佛典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关于心灵选择的故事,有位老禅师住在深山中。一日他很晚才踏着月光回家,到家时发现有个小偷正在光顾他家。老禅师初见之时起了些微嗔怒之意,想将小偷抓住,但佛法的教诲令他放弃了这个念头,他选择了仁慈与宽容:脱下身上的长袍,静静地候在门外,等小偷出来之时,老禅师对小偷说:“你大老远来看望我,可我实在穷,没什么好让你拿的,就把这件长袍送你吧。”小偷有些惊慌,抓着长袍跑了。老禅师看着小偷远走的背影,又看看头上这轮明月,叹了口气:“但愿我能将这轮明月送给他。”第二日,当老禅师打开门时,发现他的长袍整齐地叠放在门口,老禅师庆幸自己选择了仁慈,说道:“我终于送了一轮明月给他。”

是的,他们两人都选择了明月,同时也都得到了明月。老禅师选择的明月,叫宽容,于是他让一个心存恶念的人变得善良,在佛教看来,等于施了无量功德;小偷选择的明月,叫悔悟,由一个步入歪道的人重新变得正直,在佛教看来等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生命中,太需要这种拥有明月光辉的心灵选择了。

孟子在生和义的选择中,毅然选择了后者,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正义的明月。俞伯牙在钟子期过世后选择了永不弹琴来纪念故人,于是我们说他选择了象征友谊的明月。孙犁在富贵与艺术之间选择了不断追求进取的明月。他们,都在心灵的天平上,选择了美好,选择了光辉。也因此,他们的选择成为天上的一轮明月,永远照耀人的心灵。

试想我们正捧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她温柔、宁静的光华正笼罩着我们,连我们的心灵,都披戴上了祥和平静,甘愿无悔的纱衣……那么,所有金钱、地位、权利、名望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心中包孕了一轮明月,我们便已有了无价的心灵财富

因此,在越来越纸醉金迷、利益至上的社会里,我们更要摆正心灵的天平,用理性和智慧的砝码去称量物欲的卑微,去体量明月的可贵,做出正确的、对得起心灵和神明的选择。也许这谈何容易,但在面临这种选择时,请想想老禅师,想想故事中的小偷,想想孟子……他们或成千古佳话,或彪炳于世,因为他们都选择了明月,他们都极其富有。

点评

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明月象征美好德行的故事,特别是文章开头引用老禅师的故事,不仅引出了话题,而且营造了美好的意境,让读者产生了美好的联想。

老禅师的仁慈宽容、小偷的改过自新、孟子的舍生取义、俞伯牙的浓浓深情、孙犁的清贫高洁……这些材料为选择“明月”、“我们便已有了无价的心灵财富”作了感性的诠释。

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

这时候,一只小黄蜂从窗外飞了进来,在室内飞了两圈,再飞回到原来的窗口,竟然就飞不出去了。

可怜的小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玻璃上撞得咚咚作响。

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步在玻璃上踱步,好像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好像突然飞了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中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走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

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了一间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时已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玻璃相隔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是走不出去呢?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小黄蜂一样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一圈,来寻生命的出口呢?

是不是人在情感里比小黄蜂还要冲动?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更细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那种单纯的思维?

是不是一只小黄蜂比人更珍惜生命呢?

对于一层一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深陷绝境时,更应该懂得静心,懂得冷静地思维。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更要退后一步,观照全局。或者,就在静心与观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

昨日当我们正年轻时,有情感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脱一切的苦痛与纠葛。

但是回观今日,并没有必死的理由,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乃是姻缘的幻灭,如果,情爱受挫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

何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更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更可怜?

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小黄蜂,如果刚刚撞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许多生命的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呀!

第一次情感失败而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而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会更触及灵性的深处。

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是感到遗憾,他们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我在心里深深地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

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能知道呢?

点评

作者对两位感情受挫的青年以及其他拥有类似问题的青年,警示他们不要“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应该积极地去寻找生命的出口。作者为了阐明这个道理,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借助于小黄蜂的故事——它在撞窗逃难之时,找到了窗缝飞了出去。由此感慨道:“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走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作者进而类比提出三个问题:一、是不是人在情感里比小黄蜂还要冲动?二、是不是人失去了小黄蜂那种单纯的思维?三、是不是一只小黄蜂比人更珍惜生命?以具体的小黄蜂的故事来类比与对比青年人的情感挫折,以物比人,于事寓理,道理讲得透彻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