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教育概述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生理学上看,完整的生命起始于胎儿,终结于死亡。只有教会青年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敬畏和珍爱生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建立,青年才能均衡发展。
生命教育概述_生态文明与当代青年:2013上海青年发展报告

一、生命教育概述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1.生命的概念

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一只驰骋草原的猎豹,一张稚嫩纯真的孩童的笑脸……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都有不容忽视的美好与神奇。

生物学普遍认为生命是:(1)活着的状态;由新陈代谢、生长、繁衍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动植物器官能完成其所有或部分功能的状态。(2)有机体的出生或发端到死亡之间的时期。从生理学上看,完整的生命起始于胎儿,终结于死亡。(3)将生命物体(动、植物)与非生命、非有机的化学物或已死的有机物区别开来的特征的总和。[1]

作为“生命教育”特定语境中的“生命”概念,仅仅从生物学意义上分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国内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叶澜先生对于“生命”这个核心概念进行了人学意义、时代学意义、教育学意义上的分析。[2]

“生命成长”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对于生命教育中的“人”来说,生命不仅包括生物体的“活着”,即自然生命,更在于“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河南大学王北生教授在《论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教育的四重构建》一书中将人的生命分为四个组成部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智慧生命。除了自然生命与智慧生命外,精神生命、价值生命是人类所特有的。

2.生命教育的内涵

在探讨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很多学者提出了关于生命教育的定义。各种观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从轻视生命的事实出发,强调生命的存在价值,教导青年珍爱与尊重生命。只有教会青年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敬畏和珍爱生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建立,青年才能均衡发展。赵环将生命教育定义为:“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3]

(2)从批判过度工具理性化的立场出发,强调生命教育的归宿诠释,使每个生命个体能够理性地对待生命的终结。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李晗老师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4]北师大教授肖川也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5]

(3)从生命实践开展的角度,强调生命教育的生活化,寓生命教育于日常生活,通过重视生命的人性化关照、人际关系的适应性培养、社会能力和道德良心等情感的培养,来强化生命教育。深圳市松坪学校的罗楚春校长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6]杨思耕说过:“生命是富有整全美的追求的。而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和生活的,是生命的生活形式理所当然应该在生命生活的层面展开。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陌生于人的外在世界转换成人之生活世界,建构起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改善人的生活,充实人的生命。把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中建构人的生命整体。”[7]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包括对生命的关注,包括个人、他人以及一切自然生命,包括对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它是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总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成长以及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人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通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的。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纵的连贯)、“五个维度”(横的延伸)。三个层面的含义包括:第一,自然生命层面。青年能够科学客观系统地认识生命现象、把握生命规律,进而能够体恤生命、珍爱生命。第二,心理生命成长层面。青年了解相关的心理现象,把握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一些有效的心理调节策略,进而悦纳生命、享受生命。第三,精神生命成长层面。青年对生命的认识达到一种升华,培养起一种博大的人文主义情怀,进而能够体悟生命、完善生命。“五个维度”包括: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关系的教育。

3.生命教育对青年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青年时代又被人们称为“生命之春”,有其特殊的含义。人的一生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与之相媲美,青年期是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这个意义非凡的时期能引起他们丰富的情感、强烈的探索欲望、英勇的行动、无畏的精神,同时一旦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他们往往会走入极端,灰心丧气、抑郁不振,甚至自暴自弃。另一方面,放眼青年生活的“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在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纷繁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也对青年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各种思潮包括是与非、正与误、直与曲、好与坏、善与恶使部分青年出现追求上的迷失,身心发展的不协调,有限岁月的虚度,他们对于生命、生命的价值产生迷惘,感到无所适从。青年本身的成长特点和成长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生命教育对于青年成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生命教育能够使青年学会珍爱生命,树立较强的生命自我保护意识,习得自我保护的知识和能力。

第二,生命教育能够使青年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团结互助。

第三,生命教育能够使青年学会善待自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第四,生命教育能够使青年正确认识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生命教育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健康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生命、悦纳生命、发展生命、升华生命。

(二)国外生命教育开展概览

1.国外生命教育的开展

国外的生命教育开展得相对较早,经验成果已是相当丰硕。其中美国和英国的生命教育起步早、发展快,理论和实践兼具独特性,因而成为有代表性的国家。现今各国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也各自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做法。

(1)美国

死亡教育是美国的生命教育形式,其实质是通过对死亡的揭示来教育人们珍爱生命。

在1968年,被称为世界级大师的杰·唐纳·华特士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智慧生活学校,开始倡导并践行生命教育思想。1986年,他写作出版了《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一书,提出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学校教育的含义在该书中得以拓展,按照华特士的观点,学校教育不仅是训练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还应该让他们了解生命的意义,体悟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提出后,形成了一股新的教育思潮席卷了许多国家和地区,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开始相继开展生命教育工作。

“美国的生命教育主要涉及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和情绪教育三个方面的内容,其目标是促进学生在身、心、灵以及精神层面逐步进步,变成比较平衡成熟、有效率、快乐、和谐的人。”[8]

(2)澳大利亚

1974年,澳大利亚的特德·诺夫斯牧师针对当时青少年吸毒并致死的问题提出了“生命教育”。1979年,旨在“预防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世界上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在新南威尔士州成立。目前,该组织已是一个国际性机构,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的一员。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导知道哪些是危险行为,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学校和生命教育中心建立了健全的共生伙伴关系,利用多媒体教学、流动教室的教学人员进行教学等手段,向青年和社会传达生命教育的意义,帮助其摆脱不合法的药物,避免他们使用或者延迟他们使用酒精;同时利用最新的研究,提供高品质的药物教育。

在生命教育的资源部分,生命教育中心的教学人员对于学校的需求会有一个评估,并且对老师的教学给予充分的支持。无论是老师的训练还是家长的信息反馈,抑或是学生的教材,中心都高度重视,并设立了4个网站供学生、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以及资源的共享与下载,尽可能地减少吸毒、酗酒等不良风气对学生带来的伤害。

(3)英国

英国的生命教育最初是特德·诺夫斯先生受到查尔斯王子的鼓励才传至英国的。查尔斯王子不但意识到了吸毒青少年对整个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更意识到了生命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遂邀请特德·诺夫斯先生到英国演说“预防教育”及“生命教育在毒品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

“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全人培养与全人关怀的教育,以学生灵性、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为目标,它和公民教育虽然名称有异,但在教育理念、内容外延和追求的目标等许多方面一致,是围绕并伴随公民教育一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推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辅结合的课程体系,即是以公民教育课程为核心并辅以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

“英国的生命教育除了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与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外,还把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渗透在各种相关的学校课程中,相互协作,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来提升对生命的体认。”[9]

这称得上是英国生命教育的一大特色。不仅如此,它对于学生的生活也十分关注,将教育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

(4)日本

1989年,日本修改了《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不良行为,明确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敬畏生命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

“余裕”一词最早出于孟子之口,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无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此处体现孟子逍遥自在的处世态度,从内而外散发着自由和健康的气息。

日本是最先推广“余裕教育”的国家。课业负担重加上升学压力,让孩子们完全没有了空余时间、没有了童年、没有了人生的“余裕”。孩子们在应试教育的压迫、窘促与窒息感下成长,生活的能力不免令人担忧。针对青年的脆弱心理以及各类青年自杀案件,日本提出了“余裕教育”,如今它已经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倡导“热爱生命、选择坚强”,鼓励青年到牧场体验生活,旨在希望他们能发现生命的美好,热爱、珍爱、敬畏生命,从心底塑造健康的人生观。

(5)新西兰

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其目标是将生命教育精神传递给学生,课程方向主要是积极取向,以坚持建立学生自我尊重为原则,教导学生拒绝的技巧和认识健康生活的好处。目的是让学生在就学阶段,能够正确认识人类的身体功能,学会与人交往以及排泄不良情绪的技巧。

从国外生命教育开展情况来看,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值得注意。

①重视生命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无论美国、英国还是澳大利亚、日本,或是新西兰,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都显而易见,且值得我国学习。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重视,充分调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大大增强了生命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此外,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的生命教育更易吸引青年的参与,扩展生命教育的辐射范围。

②设置专门课程,系统传授学生知识。国外的生命教育重视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例如英国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与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等,让学生能够对此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能系统性地获取知识。

③从实际中取材,重视理论实践结合。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若不能学以致用,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让教育对象亲身体验,进行实践教学,与枯燥的、单方面的知识灌输相比,更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领略生命教育的真谛,增加对于生命教育的认同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④擅长发挥合力,增强生命教育实效。社会、学校、家庭只有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各尽其责,做到三位一体,发挥正向合力,才能使得生命教育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强化生命教育的效果。

(三)国内生命教育开展概览

随着节节攀升的自杀率以及各种令人痛心的或他杀或伤人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加上引入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生命教育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开始引入我国。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强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有关方面,都要根据各自担负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此后逐渐掀起了生命教育的热潮。

2005年1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内地第一部“生命教育”的专业教材——《生命教育》。该书一经出版就被上海、黑龙江、辽宁等省市多所中小学采用,北京和山东省潍坊市、东营市等多所中小学也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试用。该书的优点在于不是一味地灌输,它并没有简单地将生命教育看作生命知识的教育传达,也没有过分强调对生命知识的生存技能教育,更没有将生命教育视为生命道德的宣传和培养,而是更多地关注和传达生命意识,不压缩生命教育的某种开放性,让学生意识到要成为一个了解自我、尊重他人、欣赏不同文化、珍爱自然万物、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人。

2006年6月5日,中国大陆第一个生命教育研究机构——天津市永安生命教育研究所在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上宣告成立。该机构致力于生命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从2006年开始就联合国家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四部委,开办了首期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以此推动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开展和普及。2006年5月30日,北京大学成为全国生命教育高校巡回演讲的第一站,“感动中国第一人”洪战辉受邀作为爱心大使进行了演讲。2006年7月,我国生命教育第一期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苏州正式开班,共有400余位来自全国的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班。2006年12月,第二期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如期举行。

走在中国教育前列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近年来对于生命教育也日趋重视。200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开展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10]

2005年3月14日,在上海市德育工作会议上,市科教党委和市教委联合颁布了两份“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文件——《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简称“两纲”)。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帮助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教育从此纳入上海市基础教育。

201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未来上海教育的改革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贯穿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理念,力图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较高的公民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上海开展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可分为:“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在教师中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上海还将加强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研究,制定中小学生的心理测量表,筹建上海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对于行为偏常的学生,《意见》表示要重视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教育管理,帮助他们矫治偏差。”[11]

上海的生命教育采用渗透式的形式,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和专题活动中。学科教学又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者与专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都是让教育对象珍惜生命,引导其发现生命的美好,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

[延伸阅读]

从认识、珍惜到热爱生命上海首发《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有可疑的陌生人要跟你搭话你怎么办?你一个人在家房子突然着火了怎么办?隔壁班的一个男生似乎对自己有意思该怎么处理……这些内容也许你零星接触过,或者从来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应付这样的棘手问题。别着急,随着一份名为《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你会学会解决所有这些生活中的难题,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昨天召开的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长达14页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学校探索]

中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主探究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其实,申城早已有许多学校走在前面,把生命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中。

北郊高级中学青春健康教育——从学会逃生开始

“大自然常常会给人意外的打击,当出现了一场大地震,很多房屋都倒塌了,你与其他人被困在一间倒塌的房屋里,只有一个很小的洞可以出去,最先出去的意味着能够幸存下来。请你用充足的理由说服别人你要第一个出去……”在北郊高级中学青春健康教育的一个活动中,学生们会面临这样的选择。

从2003年开始,学校和市计生委合作,在学校开展了“青春健康项目”教育活动,汇编了校本教材《生命青春》,共分五个部分:珍爱生命,父母、朋友和老师,友情、爱情和迷恋,行为的改变,“预防艾滋病”。活动以25人的小班化形式,以学生互动的自主式教育为主。学校还根据高中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生命教育的内涵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内容]

小学阶段: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

初中阶段:认识友情与爱情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控制性冲动,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高中阶段:认识和遵守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学会妥善处理和认识两性关系中的情绪问题和价值问题;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北海中学禁毒教育——拒绝烟酒和毒品

作为“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北海中学开展禁毒教育已经八年了。学校制定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教育三年规划》,开通“北海中学禁毒教育专题网”,开设“毒品预防教育课”。在课堂中,老师与学生充分交流,让同学们上台讲解,展示资料图片,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

[相关内容]

小学3—5年级: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

初中阶段: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毒品,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高中阶段:学会正确应对性侵犯;远离黄、赌、毒。

松江方塔小学——给烦恼一个“出气”的地方

在很多人眼里,现在的小学生好像“烦恼”多了,孩子们曾经天真无邪的笑颜少了。如果不宣泄的话,德育就很难得到良好效果。

针对这个情况,松江区方塔小学开展了《养成道德好习惯——“说烦恼”体验活动》。这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处理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中遇到的烦恼:第一阶段——畅所欲言说烦恼;第二阶段——条分缕析出主意;第三阶段——养成良习去践行。

[相关内容]

小学3—5年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学会自我悦纳,与人为善。

高中阶段: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

洋泾中学预防艾滋病教育——关爱艾滋孤儿

“艾滋病”这个词,在许多人眼里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更不用说中学生了。然而在洋泾中学的课堂中,许多平时大人难以启齿的话题,在老师的口中却变成了一串串生动明了的句子,让同学们对性观念、性文化的选择、艾滋病教育等问题有了正确的理解,面对相关问题,也不再迷茫、疑惑和羞涩,大家对艾滋病不再恐惧与陌生。

以关爱艾滋病孤儿为主题的活动——“阳光下我们共同成长”是洋泾中学办学特色中青春期教育的一部分。自2000年加入“青春健康”中美国际合作项目以来,洋泾中学就十分重视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开展了许多针对中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课题。

[相关内容]

小学3—5年级: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合作。

初中阶段: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

高中阶段: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新闻速递]

生命教育渗透多个学科

这一贯穿大、中、小学的生命教育纲要具备了完整的体系。

首先,纲要列出了从小学1—2年级、3—5年级、初中到高中阶段,生命教育内容的各自侧重点,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

其次,中小学生命教育将会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中。“自然”、“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身”、“生命科学”等显性课程,将被深度挖掘生命教育内容,同时,老师们也将帮助学生在语文、音乐、美术等隐性课程中学到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第三,学生将接触到包括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从自己的兴趣、经验以及社会热点出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第四,各种课外活动也将成为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都可以成为生命教育的载体。所有这些,目的都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专家解读]

生命与自我、自然、社会和谐

□吴增强(市教委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

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早已有完整的生命教育网络,从性、防止艾滋病、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将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整体关注学生成长,这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讨,也充分体现在刚刚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

和谐社会具有和谐生命体的公民,这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在整个生命的历程中,每个人都在探索。学会与人相处,就是要学会爱,关注弱势群体,尊重他人,具备人际交往的技能;学会生存,就是要在面临突发事件或危险时,及时作出正确的应对。比如身陷险境,当你面临强大的对手时,灵活的策略更显重要。

生命教育不是另起炉灶,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一个单独的课程,而要融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把生命教育看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老师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灌输式的教育无法让学生领会生命的真谛。

资料来源:《新闻晚报》,转引自人民网,

http://edu.people.com.cn/GB/1054/3244997.html,2005-03-15。

推荐生命教育网站链接(部分)

中国生命教育网http://www.zgsmjy.com/

生命教育网http://www.pleedu.com/

生命化教育网http://life.cersp.com/

生命蓝海http://www.life-edu.org.cn/

生命教育学科中心(台湾)http://life.ltsh.ilc.edu.tw/index.aspx

生命教育资讯网(台湾)http://life.cpshs.hcc.edu.tw/index.p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