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俄罗斯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毕巧林

俄罗斯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毕巧林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对小说《当代英雄》的主人公毕巧林的评价分成两个阵营:以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肯定派和以赫尔岑、舍尔古诺夫、安年科夫和丘赫尔别凯尔为代表的否定派。洛特曼认为,毕巧林身上体现了俄罗斯的欧洲人特征,但是毕巧林不是西方人,而是欧化的俄罗斯文化的人。艾亨鲍姆在强调莱蒙托夫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联系时指出,诗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普希金进行辩论。

19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界对小说《当代英雄》的主人公毕巧林的评价分成两个阵营:以别林斯基、杜勃罗留波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肯定派和以赫尔岑、舍尔古诺夫、安年科夫和丘赫尔别凯尔为代表的否定派。

别林斯基是最早揭示毕巧林典型特征的文论家,这是一个“意志坚强、勇敢、呼唤风暴和不安的人”。

别林斯基在毕巧林身上发现了自己时代批判精神的体现,认为这也正是小说《当代英雄》的基本思想。

“您说您反对他,认为他没有信仰。很好!这跟指责穷人没有金子一样:他很高兴有金子啊,但是没有人给他……您说,他是自私的人?但是难道他没有因此而蔑视和仇恨自己吗?难道他的心不渴望纯洁无私的爱吗?毕巧林的心灵不是石头的土壤,但是是一块因生活的灼热而枯干的土地,如果能给它松松土,淋洒上及时雨,这土地就会长出天堂之爱的枝繁叶茂的鲜花,这个人因大家都不喜欢他而伤心难过,而这大家又都是些什么人?空虚无聊的人,不能原谅他高于他们,不是当他为承认造谣准备原谅格鲁什尼茨基,这个现在只想把子弹射向他,并无耻地期待着那空发的子弹的时候,而他准备熄灭自己身上虚伪的耻辱、被侮辱的自尊和上流社会荣誉的声音吗?而他在荒野中倒在累死的马身边痛苦和眼泪呢?不,这都不是自私!评价一个人,应该结合他被命运抛弃的生活环境来看待,毕巧林的思想有很多虚假的地方,在他的感受中存在着歪曲,但是这些都可以被他丰富的秉性所赎买,在很多方面他不好的现在预示着美好的未来……”[30]可见别林斯基非常理解毕巧林这个形象,因而给予很高的评价。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追随别林斯基,认为毕巧林是一个心灵强大、意志坚强的人,就是真正的当代英雄。“毕巧林完全是另外一种性格和另外一种发展程度的人,他的内心确实是很强大的,渴望激情,他的意志力也是很坚强的,适合做充满能量的活动。”[31]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批评家认为,毕巧林是个有才华的人,但是被上流社会的教育扭曲了个性。以民主派批评家赫尔岑、舍尔古诺夫、安年科夫和十二月党人诗人丘赫尔别凯尔等为代表的批评家却对毕巧林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空虚的人,有悖俄罗斯的时代精神,甚至将毕巧林与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形成对比,认为后者才是真正的、勇敢的、诚实的俄罗斯民族英雄,与人民有血脉联系,而相比之下,毕巧林是虚伪的,毫无道德可言,甚至是很庸俗的。

有些人从道德角度出发,根本不能接受毕巧林这个文学形象,甚至指责莱蒙托夫选取了一个沙龙人物作为主人公,而不是社会活动家,令他们很失望。以舍维廖夫为首的反对派认为:“毕巧林身上没有一点强大的东西,他也不可能有,他属于西方的叙事和戏剧文学中特有的那种卑微的恶棍之流。”[32]

苏联学界对毕巧林的评价也是各执一词,褒贬不一。但是呈现出一种倾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化,学界对毕巧林的理解和接纳趋于更加包容,更加多元化。

苏联批评界大部分人都认为,毕巧林的个性要超出他时代环境的界限,但是个性对自由选择、对自己生活立场的追求,对自己在专制俄国的某种确定性的追求从他一出生就与一个人生活地位的不可预知性发生了冲突。毕巧林努力与社会现实的对抗就是为了肯定自己的意志、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占统治地位的官方的需求。

以佛赫特、米哈伊洛娃和乌多达夫等为代表的批评家认为毕巧林是个反英雄,他反映了上流社会虚假和伪善的恶习,对人冷酷、自私,而且将精力耗费在无聊琐事上。

乌多达夫认为,毕巧林经常逾越善恶的界限,因为,按照他的信念,在他所处的社会中善恶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确定性。他自由地将其换位,不是出于日常道德,而是出于自己的观念。这种善恶混淆赋予了毕巧林以恶魔特征,尤其是在与女人的关系上,他每次都会无情地破坏“不知情的和谐”,“他的世界观建立在有意宣扬成为其哲学基石和其行为动机与标准的个人主义”[33]

巴赫金认为:“在《当代英雄》中莱蒙托夫以强大的艺术说服力和社会哲学深度证实,一个人最终无法被体现在现存的社会历史的躯体里,永远会存有未实现的人性的盈余,外在的人和内在的人之间的本质上的分歧。”[34]

艾亨鲍姆作为从诗学角度研究莱蒙托夫作品的专家认为,毕巧林的自我反省本身并不是毛病,而是必要的自我认识的形式。在生不逢时的年代这种自我反省却获得了病态的形式。“如果毕巧林是作者所属时代整个一代人的肖像,那么问题就不在于这一代人身上的缺陷本身,而在于产生这些缺陷的时代,在《当代英雄》中借助毕巧林这个形象提出的不是个人的,也不是个人意义上的个体心理问题,而是我们这一代、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和社会历史问题以及真正英雄的问题。”[35]

莫斯科大学教授、俄罗斯文学研究专家安娜·茹拉芙列娃指出:“毕巧林不仅是事件的参与者和观察者,而且还是努力对生活奉献给他的经验进行哲学思考的实验者。”[36]

毕巧林作为奥涅金的继承者自然受到诸多关注,很多研究者都指出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和《当代英雄》两部小说间的继承性,从别林斯基到苏联时期的莱蒙托夫研究专家都分析了两个人物形象之间的客观联系和发展。“毕巧林是我们当代的奥涅金,他们之间的差别远远小于奥涅加河和北朝拉河之间的距离。”别林斯基这句著名的格言使奥涅金与毕巧林的比较成为几代读者的意识自觉。莱蒙托夫的叙事策略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都使毕巧林这个人物比奥涅金要丰富得多,有内涵得多。洛特曼指出,《当代英雄》的重点布局是不同于《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文学自我编码之外的人物,如贝拉、马克西姆和走私贩子等都是普通人,至于那些对照列的人物不论是高尚的还是卑微的都是按照文学传统进行编码,差别就在于格鲁什尼茨基在生活中属于马尔林斯基式的人物,而毕巧林是按照奥涅金的类型进行编码的。因此毕巧林不是奥涅金,而是对他的诠释。

洛特曼认为,毕巧林身上体现了俄罗斯的欧洲人特征,但是毕巧林不是西方人,而是欧化的俄罗斯文化的人。他的身上汇集了两种文化模式。莱蒙托夫从欧洲文化中汲取的“世纪之子”的形象,丰富了毕巧林的性格,同时也强调了他的典型性。

艾亨鲍姆在强调莱蒙托夫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联系时指出,诗人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普希金进行辩论。就思想深度、意志力、自我意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而言,毕巧林远远高于奥涅金。他称毕巧林为当代英雄,展示了完全不同于时代的人。

【注释】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3)[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俄]莱蒙托夫.莱蒙托夫抒情诗集(1—2)[ M].余振,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883.(以下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标出卷数和页码,不再另做标注。)

[3][俄]莱蒙托夫.莱蒙托夫文集·海盗·叙事诗(1825—1835)[ M].智量,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230.(以下引自该书的引文只标出页码,不再另做标注。)

[4][俄]莱蒙托夫.莱蒙托夫作品精粹[M].顾蕴璞,编选.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159.(以下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标出页码,不再另做标注。)

[5][俄]莱蒙托夫.当代英雄[M].吕绍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71.(以下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标出页码,不再另做标注。)

[6][俄]谢·瓦·伊凡诺夫.外国名作家传记丛书·莱蒙托夫[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394.(以下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标出作者和页码,不再另做标注。)

[7][俄]普希金.普希金叙事诗选集[M].查良铮,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41.

[8]Эйхенбаум Б. М. ЛермОнтОв. М. , 1924. С. 160.

[9]Олег Вареник. ЛермОнтОв в СтрелЬне.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2003. С. 4.

[10]李兆林,徐玉琴.简明俄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99..

[11]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3.

[12]顾蕴璞.诗国寻美——俄罗斯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2.

[13]ЛермОнтОв М. Ю. Воспоминания современникОв. М. , 1964. С. 21.

[14]顾蕴璞.诗国寻美——俄罗斯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5.

[15]Романчук Л Демонизм в западноевропе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е. Изд. Днепропетровск, 2009. С. 140.

[16][俄]莱蒙托夫.莱蒙托夫诗歌精选[M].余振,编.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294.

[17]http://feb-web. ru/feb/lermenc.

[18]Суздалев П. К. Врубельи Лермонтов[M] , Изд. ИзобразителЬное искусство, 1991. С. 149.Из писЬма Н. И. Забелы-Врубель Е. И. Ге[Z] // ВрубелЬ.

[19]Из писЬма Н. И. Забелы-ВрубелЬ Е. И. Ге[Z] // Врубель. С. 279.

[20]Судровский М. По повод у картины Врубеля[N] // Новости и Биржеваяг азета, 1902. 21 марта.

[21]1891年为纪念莱蒙托夫逝世50周年,由冈察洛夫斯基编辑出版了诗人的作品集,弗鲁贝尔为诗集创作了30幅插图,其中有一半是以“恶魔”为题的。这些插图实际上是俄罗斯书籍绘画史上具有独立创作风格的卓越的作品。

[23]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89.

[2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305.

[25][俄]莱蒙托夫.莱蒙托夫抒情诗全集(上)[M].顾蕴璞,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54.(以下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标出卷数和页码,不再另做标注。)

[26]Лермонтов М. Ю. Избраны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Лениздат. 1979.

[27]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 1836—1841: Варианты и комментарии // Лермонтов М. Ю.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М. ; Л. :Academia, 1935—1937. T. 2. C. 159-274.

[28][俄]莱蒙托夫.当代英雄[М].吕绍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46-48.(以下出自该书的引文只标出页码,不再另做标注。)

[29]Журавлева А. И. Лермонтов в русской лнтературе: Проблемы поэтики.М.: Прогресс-Традиция.2002. C. 233.

[30]Белинский В. Г. 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 //Избранные статЬи. М. : Дет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978.C. 51-52.

[31]Чернышевский Н. Г.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Т. 3. Очерки гоголевского периода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М.: Гослитиздат, 1949—1953. с. 65-66.

[32]Мордовченко Н. ЛермОнтОв и русская критика 40-х годОв //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наследствО. М.Ю. ЛермОнтов. T. 43-44. М.: АН СССР, 1941. C. 774.

[33]УдОдов Б. Т. Роман М. Ю. ЛермОнтОва “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 Книга для учителя. М.:Просвещение, 1989.

[34]Баxтин М. Эпос и роман//Вопросы литературы. 1970. № 1. С. 119.

[35]Эйхенбаум Б. М. СтатЬи О ЛермОнтОве. М. -Л.: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Н СССР, 1961. С. 109.

[36]Журавлева А. И. ЛермОнтОв в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е. Проблемы поэтики. М.: Прогресс-Традиция. 2002. C. 2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