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罗斯文学的文化特征

俄罗斯文学的文化特征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俄罗斯文学厚重的道德承载也成为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俄罗斯文学之所以充满深刻的宗教精神,一方面来源于东正教精神对俄罗斯文学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

俄罗斯文学作为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发展在俄罗斯文化传统的土壤和条件中,作为俄罗斯文化的一个表述者和承载者,俄罗斯文学也深深打上了俄罗斯文化的深刻烙印,表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

一、包容性

开放包容性是俄罗斯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俄罗斯文学鲜明的文化特征,利哈乔夫指出:“俄罗斯文化(当然还有文学)十分幸运。它生长在把东西方、南北方连接在一起的辽阔平原上。它的根不仅仅扎在本土,而且扎在拜占庭的土地上,并通过它扎在古典文化上,扎在斯拉夫人的东南欧(首先是在保加利亚)、扎在斯堪的纳维亚、也扎在古代罗斯多民族国家的土地上。”[1]

俄罗斯地跨欧亚,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缘条件决定东西方两种文化潮流不断在俄罗斯精神空间激烈碰撞,俄罗斯文化也在这种激烈碰撞中时而一分为二,时而合二为一,深深打上文明结合部的烙印,形成二元化的文化内核,这既决定了俄罗斯文化面向西方和面向东方的开放性,也决定了俄罗斯文学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俄罗斯文学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1)俄罗斯文学语言的丰富性;(2)俄罗斯文学的多民族性;(3)对外国文学等兼收并蓄;(4)俄罗斯文学的融合创新能力。

二、强烈的救世意识

与深刻的宗教精神和厚重的道德感紧密相连的是,俄罗斯文学具有强烈的救世意识,这也是俄罗斯文学较为显著的文化特征。俄罗斯文学强烈的救世意识来源于俄罗斯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东正教弥赛亚学说的深刻影响,来源于俄罗斯作家自觉的社会使命感和道德意识。

俄罗斯文学的救世意识主要指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天下忧乐系于一心的救世精神。俄罗斯文学的救世意识主要体现在:(1)俄罗斯作家大都具有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2)作家和作品对社会的现实、人民的苦难、民族的命运强烈的关注;(3)文以载道,文学为现实服务的教化传统。

三、厚重的道德感

俄罗斯文学具有厚重的道德感指的是俄罗斯文学中存在强烈的道德意识传统,它影响甚至左右着其他文学因素。

如果说,俄罗斯文化中存在某种文学中心主义现象,那么,俄罗斯文学中则存在某种道德中心主义。从这种意义上说,俄罗斯文学是极富道德感的文学。厚重的道德感也正是俄罗斯文学所表现的俄罗斯文化的鲜明特征。俄罗斯文学厚重的道德感,既植根于东斯拉夫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和道德,也受东正教道德观念潜移默化的浸润。俄罗斯民族有着厚重的道德传统。罗斯受洗后,东斯拉夫传统的道德与东正教的道德追求相融合,形成俄罗斯民族的道德传统,积淀在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厚重的道德感也成为俄罗斯文化的鲜明表现。俄罗斯文学在极富伦理精神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深深植根于俄罗斯文化,不能不打上俄罗斯传统道德的深刻烙印。俄罗斯文学厚重的道德承载也成为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正如利哈乔夫所说:“俄罗斯文学的价值在下列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即它们的艺术力量与道德价值紧密相连。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人民的良心。”[2]俄罗斯文学之所以具有巨大的魅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厚重的道德承载。“俄罗斯人民创立的文学不仅是他们的财富,而且也是一种道德力量,这种力量在俄罗斯人民所处的沉重环境中帮助他们。我们常常可以面向这种道德原则求得心灵的帮助。”[3]

俄罗斯文学厚重的道德感主要表现在:(1)作家自觉的道德意识;(2)文学作品张扬崇高道德精神,竭力塑造道德形象;(3)积极的道德探索和教诲激情,内容往往大于形式。

四、深刻的宗教精神

俄罗斯民族具有强烈的宗教意识。宗教性是俄罗斯文化的又一显著特征。作为俄罗斯文化阐释者的俄罗斯文学,自然充满深刻的宗教精神。这种深刻的宗教精神,指的是俄罗斯文学在关注现实人生、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的同时对救赎的渴望,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及其精神的超越,对人的永恒存在和终极价值的寻求。

俄罗斯文学之所以充满深刻的宗教精神,一方面来源于东正教精神对俄罗斯文学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得益于俄罗斯作家的宗教情怀。

自从罗斯受洗,东正教精神就主导着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方方面面,文学的体裁、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作家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无不打上东正教精神的深刻烙印。俄罗斯作家大都具有深切的宗教情怀,“对于俄罗斯知识分子来说,静观冥想的哲学思辨与宗教的神秘玄思往往作为一种潜意识根植于他们的心理深层,迫使他们在进行社会批判、现实选择时,往往不自觉地去做人与上帝、灵魂永生的哲学或宗教的玄思,从而使作家在介入现实的同时,又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批判与超越意识,也构成了文学的深刻的宗教精神。”[4]

俄罗斯文学深刻的宗教精神主要表现在:(1)提出深刻的宗教哲学命题;(2)在文学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宗教说教,甚至系统阐发宗教思想和观念;(3)在认同苦难,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灵魂拷问的灵与肉的极度痛苦中,展示宗教精神的升华;(4)以怜悯为基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