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罗斯文化的特征

俄罗斯文化的特征

时间:2022-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由于产生的地理地缘和历史条件不同以及发展演变过程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极具独特性的奇葩,它傲视世界的独特性是以鲜明的文化特征表现出来的。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由于产生的地理地缘和历史条件不同以及发展演变过程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极具独特性的奇葩,它傲视世界的独特性是以鲜明的文化特征表现出来的。

一、基督宗教性

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主要指东正教成为俄罗斯文化的精神基础,渗透到文化的各个层次,渗透到俄罗斯人的精神之中。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不仅深受东正教影响,更体现了东正教的精神和观念。

公元988年的罗斯受洗,开创了俄罗斯文化发展的新纪元,东正教从此成为俄罗斯的国教。随着基督教化在罗斯社会的深入发展,俄罗斯人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俄罗斯人的世界观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斯受洗把古罗斯纳入到世界历史的潮流中,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从罗斯受洗这一刻起,俄罗斯文化开始了自己的轴心时期。与基督教文化一起,罗斯第一次开始了社会意识和文化历史生活,与此同时,基督教文化在罗斯也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实际上,在国家政权有意识的推动下,经过数百年的基督教化的漫长过程,东正教的精神与俄罗斯的文化传统融合,积淀在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渗透到普通俄罗斯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东正教也成了俄罗斯文化的精神基础。别尔嘉耶夫指出:“俄罗斯人民——就其类型和精神结构而言是信仰宗教的。宗教的困扰就是不信教的人也具有。俄罗斯的无神论、虚无主义、唯物主义都具有宗教色彩。出身于平民和劳动阶层的俄罗斯人甚至在他们脱离了东正教时也在继续寻找上帝和上帝的真理,探索生命的意义。”[4]

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文化的精神基础,渗透到俄罗斯文化的各个层面,深深影响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也使俄罗斯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性,体现出根深蒂固的东正教精神和观念。

二、时空超越性

文化学中的时空概念是由苏联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来的。人们借用文学艺术的时空关系和艺术控制的相互关系来表现俄罗斯文化及其发展的时空概念。在文学艺术中,时间和空间的标志进行融合。时间被缩短,被充分利用,在艺术上变成了看得见的东西。空间被压缩了,被拖进了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中。时间的标志在空间中得到了揭示,空间可以用时间来思维和衡量。这种时空的交叉融合在文化发展中也同样出现。

现代研究世界各民族形象的权威人士加切夫认为,俄罗斯生活的特点表现在巨大的时空距离中。俄罗斯农村和俄罗斯首都彼此在空间上相距只有几俄里,而在时间上却相距几百年。这种各时代时空的融合不能不让互相排斥互相矛盾的东西混合交叉。最现代最先进的东西却是用最古老最野蛮的东方专制的方法建立起来的。最崇高的精神、最雅致的做派,例如俄罗斯上流社会的贵族派头就是用对本性和感知能力的高压方法来获取的。一个极端是专制的政治制度,落后的风俗习惯,对个人价值的轻视,目无法纪;一个极端是高雅的精神生活,如文学、音乐、绘画。这两极将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隔断。俄罗斯文化不断穿行在生活的两极,用最抽象的精神道德和宗教哲学的探索来补偿俄罗斯人一成不变的平凡生活。

俄罗斯文化思维方式的时空差距性不仅表现在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价值观念和思想的表达形式方面。由于存在俄罗斯文化核心的二元化,俄罗斯生活现象五花八门,难以捉摸。俄罗斯精神常常不是处在理性逻辑范围中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索,而是要求直接表达激情的艺术形式,以消除时空上的无限性和矛盾性。俄罗斯的实质用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难以表达,因为这些艺术手段要求稳定严密的空间。能表达俄罗斯历史非理性发展的,主要就是宗教思想,尤其是非正统的多神教思想和其他异教思想,还有就是音乐和文学。

三、开放包容性

俄罗斯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指的是俄罗斯文化易于接受其他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品格,即俄罗斯文化不仅能包容其他文化,更重要的是善于学习借鉴吸收其他文化的营养和精华,在学习、借鉴、吸收的同时,发展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具有所谓的全世界回应能力或者“掌握任何一种民族类型特征的能力”(洛斯基语)。全世界回应能力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关于普希金的讲演中提出来的。全世界的回应能力指的是俄罗斯文化获得了万能的普遍的回应能力,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反映别的文化——东方文化或者西方文化——的话题和思想、冲突和形象,而同时并不改变自己的民族特点。俄罗斯向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不在于表面借用其形式,而是作为俄罗斯文化本身的民族历史任务。

四、崇尚共同性

俄罗斯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是共同性。这个特征指的是追求在共同的最高目的和价值的基础上的统一,具体表现为热爱劳动,动员起来的集体主义、全人类性,力图考虑过去和将来世世代代的人民的利益,以及道德价值优先于权利法则等等。

在共同性的观念中有非常古老的氏族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与在宗教仪式中的所有信徒神秘一致的感情密切相连。按照B. B. 沃罗比约夫分析,共同性在哲学原理上的共同义素就是一致统一原则,是内在的有机统一。这种统一是各种人际交往的基础,是人们各种社会联系的基础。

A. B. 瓦西里耶夫在谈到俄罗斯的特点时指出,俄罗斯的合唱歌曲,这就是共同性的歌,其中单个独立的声音和音调和谐地融合为一个共同的谐音,标准的俄罗斯人家庭就是那种充满了和谐和爱的家庭。人们用和睦和爱的希望来祝福新婚的人们。标准的俄罗斯人解决社会事物的方式,就是和睦的解决方式。依靠这种和睦的方式,自由意见的分歧变为用互相的爱和希望来一致决定共同的利益。标准的土地耕种和经营方式是村社,在村社中单个的社员自主地放弃自己部分权利以利于正在成长的子孙后代。按照俄罗斯人的思维和心灵,最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它的首脑是自由作出决定的君主,他听取和尊重自由表达意见的人民的共同声音。就连在东正教教会本身,也是一致统一的教会。

当然,也应看到,对共同性的崇尚和追求既是集体生存的方式的客观要求,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忽视个体权利,增加个体对共同体及其人格化体现者依赖和服从的社会意识。但是如果把俄罗斯人承认共同的东西比个人的更重要,把集体主义、共同性说成是生命的潜意识的特殊状况,俄罗斯农民大众的被神学化的潜意识的和非历史的生活方式,甚至解释为消灭差异、压制个人、平均主义乏家长作风、坐享其成、无法容忍异己,就纯粹是从外部去理解俄罗斯文化和精神传统的特征,没有考虑到它们形成的客观条件。共同性,这是集体生存的方式,是人民共同命运的表现;是俄罗斯这个民族在极其不利的自然气候条件下,在经常缺乏被开发的能源的情况下生存所必需的。在共同性中,俄罗斯精神传统找到了或者力图找到将消灭个人权利的集体主义绝对化和将破坏社会的个人主义绝对化之间的正确关系。共同性说明了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水平,表现了俄罗斯文化的基本特征。

五、矛盾统一的二重性

俄罗斯文化的矛盾统一的二重性,指的是俄罗斯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层面经常出现互相依存、互相对立甚至互相斗争的双重架构,呈现出矛盾统一的两极文化现象。

俄罗斯文化之所以具有互相矛盾的双重性特征,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文化内核的二元结构。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的二元结构的对立和统一、冲突和妥协,贯穿俄罗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始终。这导致俄罗斯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时时处处呈现出矛盾统一的二重性。

在俄罗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东方和西方文化不同的范式彼此共存,互相斗争,相互作用,一个对另一个直接和间接产生影响。一方面,在俄罗斯文化中,不管东方和西方的文化意义体系相差多远,它们始终是彼此互相联系着的,至少是可以彼此对比的。另一方面,在不断改变形式和意义对比关系的这种历史对立的过程中,俄罗斯文化的东西方不同范式到底没能克服语义和结构的平行性,即互相的不可转换性,以及政治、哲学、宗教、文艺等符号的矛盾性。也就是说,在俄罗斯文化中无论东方和西方彼此怎么接近,总是可以找到价值和标准的相互排斥并将它们最大限度两极化,在其中体现出东方和西方本原的二重性。

俄罗斯文化内核中东方和西方二元结构的对立引起不断冲突和斗争,从而引起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内在矛盾,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社会文化制度的内在矛盾,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科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文化的专门领域的内在矛盾,以及社会文化历史的不可预见性。

应该强调的是,俄罗斯文化矛盾统一的双重性的根本特点在于表现的极端性,在国家和无政府主义之间,在造反性和驯服性之间,在心灵自由和社会奴役之间,在虔诚的宗教意识和彻底的无神论之间,缺乏一个过渡的中间带,或者是这个极端,或者是那个极端。在其他民族文化中也可能找到相对立的两个极端,但只有俄罗斯,总是很少甚至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中间阶段,没有任何间接的表示,没有过渡,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官僚主义的国家产生于无政府主义,奴隶主义产生于自由,极端的民族主义产生于超民族主义。俄罗斯文化的人马座的双重性,它内在的矛盾性和断裂性,使得俄罗斯文化总是来来去去寻找它应有的原则和界限,形成期很长。

六、追求形而上学的精神性

如果从个人——超越个人的角度来看,那么俄罗斯文化的本质表现之一是精神性。精神性可解释为个人在自己的意识活动中为达到最高层次的非个人的目的和任务而力图超越自己本身的生活、自己本身的个体存在。超越个体生存的能力表现为一系列更为具体的特征:俄罗斯人追求信仰,追求最高层次的精神价值,对物质财富比较淡漠,在不利的条件下能够忍耐,能够自我牺牲。

精神性作为俄罗斯文化主要的本质特征,促进俄罗斯民族及其国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精神性就个人自身而言是个人活动的最重要特征。只有统一一切的精神本源主导社会实体,才能使社会实体具有坚固性和强度。根据这种认识,社会的形成与其说是通过只关心个人利益的独立个体的整体化的途径,不如说是围绕人类生存最崇高的通用价值和目的将人们联合为一体。这种崇高的通用价值和目的既可以以宗教、也可以以世俗的面目出现。

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离散性的对立统一

俄罗斯文化内核具有东西方二元化结构,这不仅导致意义、形式、目的和自我发展的逻辑互相对立、互相补充的倾向在俄罗斯文化中矛盾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而且导致这些矛盾对立的倾向的接触和脱离都特别地生硬。这又导致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以及俄罗斯历史本身矛盾地具有连续性和离散性的特征。这意味着,一方面俄罗斯文化的历史发展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把俄罗斯文化发展不同的时期连成统一的类型模式和不可分割的价值观念体系,另一方面,在文化结合部解决历史上汇集的二重性矛盾和问题所具有的爆炸性,注定文化范式常常发生不可避免的突然断裂,按照东方因素和西方因素相互支撑的那种逻辑突如其来地互相替代。

多神教和基督教传统、拜占庭和蒙古传统不仅互相替换,而且在很多方面推翻、质疑、取消以前的文化经验;莫斯科公国文化的与世隔绝和自我封闭被彼得一世使俄罗斯全面欧化的方针所抛弃。而开始于社会经济文化严重滞后的俄罗斯资本主义文明受到内部的顽强抵制,不论是俄罗斯的保守派,还是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者都寄希望于醉心共同性和村社的俄罗斯人民或者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或者以超前的方式跳过欧洲历史发展的资本主义化这个阶段。终于,资本主义文化被俄罗斯式的共产主义所代替。在苏联解体后,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如此突然地被俄罗斯野蛮残酷的市场资本主义所代替,就像十月革命后,斯托雷平式的资本主义村社改革的成果先被村社复辟,后被集体农庄所扫荡。

实际上,俄罗斯历史上的每一种文化新范式都以重新察看、否定或者暂时中止开始于前一阶段的变化过程为标志。十月革命结束了在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和1917年2月革命中所取得的自由主义的自由。集体化使村社集体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在农村借尸还魂。斯大林的苏联在很多方面复苏了被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战友彻底埋葬了的俄罗斯帝国的意识形态和象征。

在俄罗斯社会文化史中,旧事物无论什么时候也没有完全消失,而且以自己最稳定的形式,伴随新事物的形成,继续缓慢地偏移。同时,新事物任何时候也不能彻底代替旧事物,尽管新事物希望如此。俄罗斯历史中新旧事物与其说在连续不断地互相替换,不如说是互相并存,互相依附,这种并存令人难以置信,充满内在矛盾和戏剧性。在这种社会文化机制作用下形成了俄罗斯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多成分性现象。俄罗斯文化或者倒向一方,或者倒向它的对立面,没有任何渐进过程,行动完全是自发的、突然的。由此产生了俄罗斯历史著名的不可预见性,以及俄罗斯历史颇引人注目的重复性,这些特性在其他国家从来没有在俄罗斯表现得如此广泛。这意味着俄罗斯和俄罗斯文化的矛盾性、非连续性、半人半马的形象性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时间的,特别是在俄罗斯精神的形成时期。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历史连续性和离散性的对立统一导致俄罗斯精神不断寻找只有自己才具有的原则和界限,而形成期拖得很长,证明俄罗斯文化具有自古以来的无限性,具有能够包容绝对的、互相排斥的极端倾向的广度性;证明俄罗斯文化倾向于极端的绝对,分离一切令人想起不偏不倚的东西或者对两个互相竞争互相角逐的因素进行调和的一切。

[1] 朱达秋等:《俄罗斯文化论》,重庆出版社,2004,5。

[2] 利哈乔夫·德·谢:《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

[3] 利哈乔夫·德·谢:《解读俄罗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0。

[4] 朱达秋等:《俄罗斯文化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