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文化企业培育与发展的主要路径

宁波文化企业培育与发展的主要路径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制定《宁波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指导目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要素的作用,激发民间资本在文化领域的创造活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五是大力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宁波文化企业培育与发展的主要路径_宁波文化强市建设研究

第四节 宁波文化企业培育与发展的主要路径

文化企业发展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深,需要在多方面做文章、下工夫,采取有效的得力措施,才能把文化企业的培育与发展落到实处。因此,宁波文化企业发展必须在坚持市场取向与社会效益相一致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加大培育扶持与科技引领,加强原创产品培育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生态效益的结合,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扩张文化影响力和提升城市软实力。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文化企业发展根本出路在市场,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美国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文化企业,占据了全球最大的文化市场份额。法国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实行了过多的行政保护,结果文化产业逐渐萎缩。这些年,国内一些地方大力推动文化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围绕市场发展高雅艺术,长沙田汉大剧院围绕市场发展大众文化,长沙电视台围绕市场发展电视文化,都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就宁波而言,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文化发展也取得了可喜成绩,2012年2月17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宁波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但与国内先进城市和世界文化强国相比,宁波文化企业的市场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急需以下三方面的不断完善:

一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切实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基本形成完善的文化工作宏观管理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创办文化企业、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文化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文化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公共文化项目可行性分析与评估体系,逐步推行重大公共文化投资项目的专家认证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

二是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制定《宁波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指导目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要素的作用,激发民间资本在文化领域的创造活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发起组建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鼓励风险资本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投资,探索建立战略投资者有效退出机制。

三是要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市场。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要完善现代流通体制,深化国有发行企业改革,打破按行政级次、行政区划分配文化产品的旧体制,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推行知识产权代理、市场开发、市场调查、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建立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大培育扶持力度

文化企业因其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不确定性,投资风险较其他产业更高。在当下的全球化消费时代,市场的全球性、传播的全球性,需求的精神化、心理化、个性化、独特化,消费的时尚化、浪潮化,使得文化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固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即常规结构、常规模式、常规营销、常规消费,而代之以不断变动的创意策划、创意设计、创意营销、创意消费。它必须不断关注市场,创造消费惯例,培养消费人群,引导消费时尚潮流,必须不断在创意中寻找热点、利润和机会,以一种动态的平衡替代或提升过去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因此,它高度依赖策划、依赖人才、依赖变化来展开新一轮竞争的特点,使得文化企业的竞争较之其他产业更为残酷。文化企业与制造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以创意取胜的特点使得许多文化企业,即使有资金不足,人员较少,融资能力薄弱的缺点,仍然可以开办。可见,创业初期的支持对于文化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文化企业扶持,要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财政资金扶持。设立文创企业专项基金,市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量专项基金,以后每年按10%递增,重点支持文创企业孵化基地和文创企业辅导机构建设。

二是争取信贷资金支持。继续推进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规范和完善银企对接平台,每年至少组织两次较大规模的银企对接活动,侧重解决重点文创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是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文创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营业收入,按国家有关规定3年内免征营业税。担保机构正常运营后,按担保业务实际发生额,从文创企业专项基金中给予适当比例的奖励。

四是做好信息服务。文创企业专项基金、专项资金对以下三项业务按实际支出额进行适当资助:向文创企业提供以基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咨询服务;向以文创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提供发展战略咨询服务;加强文创企业统计监测和分析服务。

五是大力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文化企业群体。简化创办手续,降低准入门槛,支持个体创作者、文化工作室、民办非企业文化机构、文化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各类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培育文化产权鉴定、评估、拍卖、经纪等机构,着力推动演艺经纪、票务销售、会展策划、版权代理、创意设计等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大科技引领支持

科技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着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文化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文化需要科技,科技也需要文化,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有利于推出新的文化产品,通过创新内容和形式,提供更为个性化、分众化、专精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大激发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欲望,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改变文化消费模式,促进文化消费升级,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增加文化消费总量,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一是要利用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积极推广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提高传统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等环节的科技含量,推动报刊图书资源数字化、传统出版企业出版流程数字化和印刷复制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在广播、影视、网络、出版、印刷、演艺等领域的运用,将高新技术和影视制作、大型演艺紧密结合,提高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面提高工艺创意内涵和技术装备水平,改造、升级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促进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扩展服务内容,延长产业链,促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品优势。

二是实施文化创意企业科技示范工程。围绕影视创作、三网融合、出版印刷、文化旅游等若干领域,整合国内外产学研领域的优势资源,引导、支持文化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科技示范工程,发挥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完善技术研发、制作生产、示范运行机制,促进高新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示范,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文化产业在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自主创新企业和产品等科技项目中的申报认定,培育扶持一批带动力强、影响力大的文化创意骨干企业,有效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中的比重。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文化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及协作联盟,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创新项目实施的主体、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宁波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实现文化企业重大技术突破和集成创新。积极协调市属有关部门,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加强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促进文化企业的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

四是加快发展文化科技中介服务。培育和发展面向社会从事文化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文化科技中介服务,有效降低文化科技创新风险,加速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文化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为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信息发布和产权交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健全知识产权创造激励和保护机制,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支持力度,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代理、推介、交易和法律保护等服务产业,逐步构建覆盖全市的文化知识产权服务网络。

五是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扶持创意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影视动画制作技术平台、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科技文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四、加大原创产品培育

文化企业要发展,就必须铸造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源于原创,源于坚持内容为王。2011年5月的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强调,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坚持内容为王,要把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作为基本着力点。当前,宁波文化企业发展重点放在平台建设,在《宁波“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宁波要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六大战略”和文化发展“1235”工程,在这些投资中,大部分投资投向了文化平台建设,如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投资65亿元,宁波文化产业园区投资50亿元,北仑区中青影视中心投资40亿元。

目前,宁波文化企业发展存在着大企业做媒体和平台,中小企业却在做内容这一严重问题。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政策上、经济上鼓励扶持以内容服务为主的文创企业,立足原创,整合资源做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精品文化项目。

一是经济上的扶持政策应向原创倾斜。大力引导文化企业多“原创”、少“翻唱”。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应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有一定市场的宁波原创文化产品生产项目作为资助重点,重奖在全国、全世界具有影响的宁波原创项目,对加工类的少奖或者不奖。对宁波自主开发的优秀原创文化项目应加大财税以及银行贷款支持,并由政府贴息。

二是完善国有文化企业的考核机制,把考核重点放在原创上。应把品牌打造和原创作为对国有文化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重点考核它们原创作品影响力、发行量、转播率、收视率、版权交易、衍生产品开发等,以鼓励它们将重点放在自身品牌打造上。

三是着力保护宁波原创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进知识产权引导方式,切实加强对宁波文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针对目前盗版泛滥、打击不力状况,可以把对宁波原创的文化产品、文化品牌侵权盗版行为,作为重点打击目标,从而在全市逐步形成保护文化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同时、市有关部门还应主动协助宁波文化创意企业开展在市外的维权行动,让谁创意谁得利,使文化创意企业在宁波发展无后顾之忧。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宁波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打造,关键是要有优秀的创意团队和创意人才愿意落户宁波。宁波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更进一步凸显了企业发展与人才之间的矛盾,文化企业发展就是要加大推动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的力度,不仅需要设计师、工艺美术师、创意策划人,更需要擅长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市场营销人才。

其一,拓宽渠道,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牢固树立人才是文化创新之本的理念,切实加大文化创新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形成文化创新人才高地和人才高峰。应根据设计、制作、传播等不同产业环节的需要,构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专业院校、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文化人才和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文化企业家。为满足宁波文化企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架构,利用宁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创意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其二,结合需求,引进优秀创意人才。创意企业人才培养是一种长线投资,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改善宁波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结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快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一是引进优秀的海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一批优秀的海外人才,配置到文化企业中,一方面,发挥这类人才作为领军人物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可以运用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沿管理理念、创意思路、运营模式等新鲜知识和观念来影响和带动现有的人才队伍,使我们的人才水平和素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提升起来。二是因地制宜,筑巢引凤,内引外联,引进专业人才。放宽政策,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各类高素质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事代理制,逐步推行创意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自主择业。允许有特殊才能的创意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以其拥有的文化品牌、创作成果和科研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占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参与收益分配。

其三,创新机制,科学配置创意人才。“用人不养人,留人不拴人”,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留住文化企业人才。要创新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实行“绩效优先”的分配方法,既使文化企业人才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又可以允许和鼓励以智力形式作价入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实行股权制、年薪制等分配制度,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部门自主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新型机制,业务技术骨干可实行年薪制和试行期权等激励制度,鼓励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参与投资收益分配,让文化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参考文献

[1]宁波市统计局,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1宁波市文化产业统计概览.2011.

[2]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巡礼.2009.

[3]常卫.试论中国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

[4]周延召.文化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探析.学术交流,2008(5).

[5]张培奇.从文化企业视角看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矛盾.学术论坛,2008(7).

[6]巩玉丽,夏青云.国有文化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制改造.怀化学院学报,200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