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扩大文化消费的主要路径

扩大文化消费的主要路径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中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不一定是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需求就会增大。
扩大文化消费的主要路径_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大省建设

三、扩大文化消费的主要路径

(一)当前我国文化消费不足的表现与原因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显示,2000年,上海、浙江、广东、天津、江苏、福建等省市城乡人均文化消费需求依次高于全国平均值,而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等地排名靠后。10年之后的2009年排名显示,区域发展不平衡情况更加严重,高于全国平均值的省份除内蒙古之外,其余均为东部省份。与此形成呼应的是,排名靠后的省份多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与近年高速增长的经济速度相比,文化消费明显滞后。总体来看,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增长较快,但文化消费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增长有限。按照恩格尔系数理论,国家越富裕,衣食住行等刚性需求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就越低。2010年,我国恩格尔系数出现反弹,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比上涨,某种程度也反映出文化消费占比增速缓慢。

当前我国文化消费领域存在三个方面突出问题。第一,从供给上看,由于文化产业规模尚未壮大,文化资源有效开发还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文化消费热点较少,市场发育不够成熟,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二,从需求上看,文化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消费层次失衡,表层的、泛娱乐化的文化消费盛行,而较有内涵的、高品质的文化精神需求增长不大。这种普遍现象与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文化传播的有效性都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我国社会上中产阶级比例较少有关,他们是文化消费的主流人群。第三,我国区域文化消费发展不平衡,城乡间文化消费尚未形成有效联动的新格局。全国城镇人均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受制于人均积蓄增长,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03—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6.46%增至7.65%;而农村居民家庭这一比例则由6.06%降至4.2%。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限制了城乡人民的文化发展需求,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储蓄谋求未来的“自我保障”,这势必对“非必需”的精神文化消费形成挤压。

另外,文化产品不够适销对路是当前文化消费总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扩大文化消费的具体途径

1.增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

研究表明,在文化产业比较发达、文化消费结构比较合理的国家中,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能够达到10%以上。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40万亿元左右,如果按照上述标准来推算,当年文化产业的产值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仅为1万亿元左右。由此可见,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很大。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中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多措并举,提高大众消费能力

文化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不一定是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需求就会增大。文化消费需求的偏好有待于培养。一方面,要通过提高普通大众的经济收入,增加广大群众的消费能力和冲动;另一方面,要提高广大群众的鉴赏能力,使其产生提高文化消费层次和水平的愿望,从而扩大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