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特色文化培育的路径研究

高校特色文化培育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育人取向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办学灵魂,更是高校特色兴校的本质所在。特色大学文化是凝练大学核心价值的精神财富。特色大学文化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特色大学文化是引领校园文明风尚的引路航标。特色大学文化是培养创新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

高校特色文化培育的路径研究

张地珂 杜海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大学文化是高校在其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继承和再创造,是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境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凝练,是全体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大学文化浓厚着历史,承载着大学灵魂,体现着大学形象,塑造着大学师生的精神风貌,在本质上决定着大学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高等学校在建设大学文化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特色文化的培育和完善,特色大学文化的建设已经成为一所高校突出大学理想和核心价值追求、突显办学理念、树立大学品牌、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长远大计。在国家提出“特色立校”的背景下,对于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提高对外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一、高校特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特色大学文化是被社会所公认的独特优良办学特征、卓越的大学精神和优秀的校园文化,深刻体现一所大学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特色大学文化是一所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历史积淀中形成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风貌,是高校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目标以及校风、学风、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独特内核和存在标志,是高校有别于其他高校的文化标签。特色大学文化是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是办学兴校的深层推动力,在高校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校特色文化的特征

高校的特色文化是在校园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和深化,是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定位进行建设,是对大学传统的一种坚守,是基于时代特征的一种扬弃。在具备大学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高校特色文化还具备以下特征:一是独特性,即不可复制性。独特性是大学通过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升华而成,并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特性。二是行业性。高校由于类型和种类的不同,其建设的校园文化也有所差异。综合性院校、文科院校、理工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同;师范性院校和非师范性院校、医学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有所不同;特别是行业院校,比如农林院校、地质院校、公安院校、交通院校、化工院校、军队院校、体育院校、石油院校等,融会行业精神和行业特点,其校园文化建设有所不同。三是育人的取向性。育人取向不仅是一所高校的办学灵魂,更是高校特色兴校的本质所在。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师生员工的潜移默化的浸润和熏陶作用不同,使得不同高校培养出的学生在气质、素质、行为习惯和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

2.高校特色文化的重要作用

特色大学文化是凝练大学核心价值的精神财富。大学的核心价值实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师生中具有强大的导向性、吸引力和凝聚力。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特色大学文化是高校发展的根基,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特色大学文化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学的发展需要特色文化来领航,大学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科学发展更需要全体师生对美好愿景的不懈追求。特色大学文化正是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开拓进取,鼓舞全体师生不断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特色大学文化是引领校园文明风尚的引路航标。大学文化是根,特色文化是魂。优秀而又有特色的大学文化能让师生得到强烈的身心感染和深刻的情感熏陶,能形成引领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新思路和新目标,能培养出师生员工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文明新风,形成良好的校风、师风、学风。

特色大学文化是培养创新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特色大学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塑造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砥砺大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接受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将会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高校特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间的兼并整合和规模扩张,办大教育的追求等,带来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特色、个性和魅力的淡化和缺失,高校没有特色文化的现象成为制约和困扰各高校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瓶颈,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重物质文化轻精神文化

一所高校的特色文化体现的是该高校的大学精神和灵魂,是师生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是学校发展的力量之源和永恒动力。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当定位于科学发展的大学理念、悠久的历史传统、现代的创新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特的竞争优势等大学精神的培育上。目前许多高校却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改善校园设施,注重制度建设和执行,在引导师生了解制度、认同制度方面做得不够,忽略制度从主观上对管理对象的熏陶。同时,对于校园精神的培育无动于衷,甚至有些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这是大学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2.文化特色不凸显

特色大学文化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特征之一,个性特色是高校最具魅力的名片。然而,在开放办学的大环境下,却出现了大学文化的趋同现象,难以体现不同高校因其专业特点、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不同而反映的独特个性。在万花齐放的文化之花盛宴中,特色文化的独特性、显著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凸显出来,特色不特,特而不强,特而不优,这是高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显著不足。

3.形式主义严重,功利化驱使

市场经济中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实用化使得各高校在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中失去其特色的校园精神。很多高校曲解文化内涵,盲目开展形式花俏、哗众取宠的文化活动,盲目追求活动数量而忽视学生需求和学校的现实情况。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盲目设置所谓特色专业、特殊人才培养办法,却忽视其原本固有的大学精神培育。在这种功利主义的驱使下,特色就成了一种点缀和唬人的噱头,而不是一种文化的追求。

三、高校培育特色文化的路径分析

推进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多个层面上,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已经各位各高校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也是各高校打造教育品牌、塑造独特形象、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1.以物质文化为载体建设高校特色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形载体,是凝聚了人的文化的物质存在形式,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物化形式存在的总称。物质文化的建设既包括校园内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物,如各种建筑物、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文体活动设施、校园网络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还包括可观可赏的环境布局,如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楼堂馆所的布局美化、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牌匾壁挂等。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既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高等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在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理应立足于本校的办学实际,以学校的目标定位和长远发展规划作为指导思想,体现特色。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学校的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专业、科研水平、师资等整体状况,科学制定大学文化规划或计划,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充分体现学校各层面工作的文化潜质,营造出能够鲜明地体现学校根本特色的文化氛围。另外,要科学合理规划校园环境,通过整洁美观的特色建筑和景观等外在的校园环境,对师生员工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细无声。打造具有学校历史和行业文化特色的人文景点,有助于营造和弘扬强烈的文化气息,体现和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高校在建设特色大学文化时要注重校园特色环境的打造,避免“千篇一面”,塑造大学精神之“形”,力争做到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座景观都有动人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功能。

其次,建议规范统一开发形象识别系统,作为加强特色文化建设的良好切入点,从战略角度来研究丰富高校内涵和文化特征,将大学的办学理念、行为规范、视觉识别等要素进行系统性分类整合,并对各类组合要素单元进行整合设计、重新塑造,推动高校管理的规范化、形象的统一化,从而达到树立学校形象、全面推动学校的发展的目的。

2.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建设高校特色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隐形文化,既不独立存在,但却无处不在,具体体现在校训、学校精神、价值观、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首先应深入凝练大学精神,塑大学之魂。大学精神的提炼,即是历史传承的积淀,也是现实的积累和创造,它包含哲学思辨、精神倡导、价值取向、舆论引领等多重内容。提炼大学精神,不要局限于四个字或八个字的校训,应处理好教育理论的共同性和学校文化的特殊性矛盾,显示学校的优势和不同,确立较为突出和特别的形象。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承载着清华人所倡导的“如大地般博大宽厚的胸怀”。独特的大学精神,使得清华成为中国大学的翘楚,成为中国学子心目中的圣殿。行业性高校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引领一代代地大人勇攀高峰、敢于担当,献身基层,奉献青春和力量。其次,要传承大学历史文化,历史作为一本无形的教材,作为学校发展的真实记录,所负载的精神和经验让每一个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怀揣自豪之心,继往开来,迈出更坚实的新步伐。因此,高校应深入开展校史研究,建设实体和电子校史馆,编撰校史,让每一位师生员工扬弃见证学校的发展,真正起到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的作用。

建设特色精神文化要注重典型引领,发挥人本优势、有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大师和典型人物就是这所大学的“仙”和“龙”。对外,名师和典型人物可以为一所大学创品牌、树形象、增美誉;对内,知名学人(包括教师、学生、校友)的品格气质、学识修养、人格魅力可以起到带头、示范、凝聚、激励的作用。高校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善于发挥人本优势,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引领作用,感染广大师生员工,有助于特色文化建设的推动和培育。

3.以制度文化为保障建设高校特色文化

制度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高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健全的制度文化是大学特色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要求学校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和精神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保障大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应深化大学内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彰显自身个性和优势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这是高校不断增强活力和魅力的必然选择。高校制度文化的创新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学校层面;二是以教师层面;三是以学生层面。

从学校层面来看,高校要把特色文化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发展规划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建设、一起评估,形成长效机制,把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培育人才、凝聚人心、营造气氛、扩大影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明晰办学定位,科学合理制定出符合学校特色的具有创新思想的大学章程。制度大学章程,不仅是大学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大学自身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也是特色立校的重要保障。从教师层面来看,建设以教师为主体的特色制度文化是高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根据不同的办学特色和不同职称的教师,制定出不同的考核体系,并且针对教师进行专门的校园文化培训,竞聘上岗,使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够更好地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的结合起来。从学生层面来看,学校应该制定既体现学校特色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考核机制,根据办学特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将人才培养方案细化,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不同性别等方面来制定,使在校学生的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