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实施路径

我国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实施路径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少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表1 核心竞争力的5个特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指直接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组成要素,也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

四、我国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实施路径

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载体,直接承担着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责任,并推动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产业化和国际化。骨干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中的标杆企业、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能够实现产业特征,在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关键是构建文化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企业的竞争优势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从两种途径获得,一是企业外部,二是企业内部。企业竞争优势的外生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由企业外部的某些变量所决定。比如,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同质技术上的企业间应该不会有赢利差异,但现实中产业内存在着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政府的保护和限制、产品的差异化所产生的相对垄断等都决定了企业的获利水平。而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论则认为,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那么,骨干文化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也就有内生和外生之分。

(一)骨干文化企业竞争优势的外生途径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也就是提升骨干文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其外生途径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颁布重点部门文化企业的设立门槛政策

通过文化企业的设立门槛政策,影响某些部门的市场竞争结构,从而可以保证一些重点培养企业的外在竞争压力,并得以有时间和空间积累竞争优势。特别是我国长期的文化事业的发展基础,累积了巨大的国有文化企业资本,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兼并、购买股份等各种方式首先在形式上、规模上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集团,在通过市场进入门槛的设置,比如注册资金、法人的身份要求、经营范围等方面进行条件限制,减少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可以给刚刚起步的文化企业集团磨合和成长的机会。

2.加大政府直接和间接的资金支持力度

文化产业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其本身就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特别是文化企业在项目的拓展上,前期投入都非常大,但因为文化企业本身的特殊性,没有很多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所以融资非常困难。骨干文化企业的成长需要的融资,一方面在短期内有必要直接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的方法来缓解,包括税收优惠、政府的引导基金、无息贷款甚至贴息贷款、项目补助,甚至政府国有资金以入股方式的直接投入,在文化企业成长之后再以股转债的方式退出。另一方面,通过以政府组团的方式开展文化企业参展、宣传推广、培训研讨等市场开拓活动,在政府采购上给予骨干文化企业政策倾斜。

3.积极改进和完善文化企业金融服务,构建合理的融资渠道

根据文化企业的特点,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对文化企业的融资支持。根据实际需求做好贷款投放,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加强文化企业信用增强体系建设。尽快研究建立健全无形资产(如版权、商标权)价值评估体系,制定有关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标准,建立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介机构和抵(质)押登记、交易平台。在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股权、债权、仓单、保单、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担保方式,增强文化企业的融资能力。

多方面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工具扩大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金融机构以投资参股等形式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为文化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风险保障、融资便利、资信评估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服务。

(二)骨干文化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途径

骨干文化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途径,一是企业所能占有的资源,二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1.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获得途径

通过政策手段使骨干文化企业占有异质资源,比如出版社的刊号、动漫片的播放时间等,资源的异质性产生了垄断组建,竞争的事后限制保护组建免受竞争的剥夺;不完全的要素转移性保证了有价值的要素保留在企业内部,并使租金被企业分享;而竞争的事前限制则使租金免受成本的冲销。

2.以核心能力的竞争优势获得途径

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企业内部来说,决定于拥有什么样的资源及配置资源的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其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骨干文化企业的竞争优势,首先是判断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然后才是如何提高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成长为骨干文化企业。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充分的用户价值,独特的、可扩展的企业竞争力,是决定一个企业或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的总和,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少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表1 核心竞争力的5个特征

img63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指直接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组成要素,也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有以下这些。

①管理能力

成功的管理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效率形成核心竞争力,管理的成败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包括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及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力等。

②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开发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一个由系列配套的技术专利、技术规范、设施装备为表现形式的隐性和显性技术组成的,包括软件和硬件的相互配合与协调的有机系统。技术能力不仅体现在资本、设备等有形资产上,而且也体现在员工技能和组织经验的积累上,后者是暗含的技术能力,它们属于隐性知识,且会随时间延长而提高和增强,很难被其他企业复制或模仿。从这一点上来说,技术能力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指企业组织资源的能力,即企业配置资源与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它的作用在于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将企业的技术知识和生产技巧等融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中。具有组织能力优势的企业,能够将企业原本拥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真正转化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④制度体系

制度是使组织运行秩序化、规范化、科学性的基本保障,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最适合本企业的行为规范,难以被其他公司复制、模仿,比如不少公司学习日本丰田公司的“丰田生产模式”,却难以得其精华。

⑤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是核心竞争力的起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起着把握价值方向的作用。有了核心价值观可以慢慢地培育核心技术,企业核心技术固然是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表现,但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一位的东西。如图4所示。

img64

图4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模型

(3)基于路径依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演进

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也是生命周期变化的。企业在刚刚创立时一般是没有竞争力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形成一般竞争力,一般竞争力继续上升形成初级核心竞争力,最后上升为成熟的核心竞争力。成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时期,但如果企业没有随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将逐渐衰退。如果企业随着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变革组织结构、调整竞争战略、改变战略重点、组织内部的变革,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就会不断地跃迁,企业在变化中得以生存,从而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如图5所示。

img65

图5 企业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图

①系统是否是正反馈机制

如果所有的投入等比例增长能够使产出超过这个比例增长,技术表现为规模报酬递增,在单一产出的情况下,这意味着递减的平均成本曲线。

我们可以把生产某一商品Y的技术描述为一个所需投入Xi的函数

Y=F(X1,X2…Xn)

如果所有投入都乘以一正值的标量T,那么,就可用TSY来表示产出,S的值被用来表示规模报酬的大小,当S=1,规模报酬不变,所有投入按同一比例的任何变化导致产出的等比例变化;当S>1,规模报酬将递增;当S<1(在可能自由支配投入的条件下,S不会小于零),那么,规模报酬递减。

可见,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知识、制度等要素具有正反馈机制,而市场也具有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正反馈特征,有的企业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而更多的则被淘汰。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核心在于其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也是具有正反馈机制的。Intel、GE、微软等优秀的企业在发展中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加强。当然,如果核心竞争力不能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则会丧失竞争力。

②给定条件

在企业刚刚创立时,基本上是没有竞争力可言,企业通过持续的内部积累或外部获取等途径取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对它们加以有机整合,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此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阶段,企业也许会因为其他外部偶然事件如创业计划由于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政策突变等原因而不得不中途夭折并导致一切成为空想,企业核心竞争力自然也就难以形成。

这里的给定条件就是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某些外部偶然性事件,这些事件可能是领先的技术、优秀的产品、好的想法、突出的人才等,或者是其中几个的组合,这些事件在特定的环境下促成了企业后来的发展。

③正反馈机制启动

这一阶段对应于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期,其主要特征是正反馈机制开始启动,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大大增强,核心竞争力从成型步入快速成长。企业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广招技术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运用并购、联盟、资本运营、合资合作等外部方式获取和积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之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处在这一阶段,企业也可能由于对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或者培育目标出现偏差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失误,致使企业陷于战略陷阱而导致核心竞争力无法继续成长。如企业家的更迭或者是企业被并购而出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中断或分裂。

正反馈机制受偶然性因素影响而启动,企业发展可以面临很多的选择,比如是坚守在最初的领域,还是全面出击。而一旦企业进入了某个发展路径,收益递增机制便会阻止其他替代方案。企业会专注于某个发展领域而无暇或没有能力进入其他领域,虽然企业所选择的路径不一定是最佳的。企业在采取某个方案而且获得较好的回报之后,会按照此路径不断发展下去,从而获得初步的核心竞争力。

④循环累积

这一阶段对应于核心竞争力的成熟期,在正反馈机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加强。企业充分运用已经成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获取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并依赖于此路径。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这一阶段虽然仍然需要企业持续供给各种资源和能量,但是此时企业规模稳定、结构稳定、市场地位稳定,成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充分发挥作用,使企业获取和保持住持久的优势竞争地位,从而带来丰厚回报。这时形成的是诺斯路径依赖I,即沿着既有的路径,政治经济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迅速优化

⑤锁定与退出闭锁

锁定对应于核心竞争力的衰退期,如果能够成功地“退出闭锁”,实现路径突破,则可以进入跃迁期。

在收益递增机制的作用下,企业核心竞争力会沿着既有的路线逐步演化,即使存在一种更好的方案,也很难取代原来的路径,即陷入“闭锁状态”。这时企业官僚化现象出现,文化趋于保守,创新意识减弱,企业决策效率降低,人员尤其是掌握核心竞争力的人员开始外流,而此时竞争对手正在奋起赶超,从而导致企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核心竞争力因没有得到加强和补充而逐步走向衰退,企业核心竞争力被锁定在非效率状态,而慢慢丧失竞争优势。沿着既有的路径不断下滑而进入恶性循环的轨道,即称之为诺斯路径依赖H。此时退出闭锁状态要求彻底打破旧的核心竞争力体系而迅速建立新的体系,这需要企业内部有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对企业进行彻底改革,而这通常会受到既得利益集团、组织惯性等的阻挠。外部力量的引入有时可以更好地打破“闭锁状态”,如企业被并购、政府力量介入等。

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路径依赖特性见表2。

表2 核心竞争力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路径依赖特性

img66

(4)骨干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能力

综合考量上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只有核心能力才是其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核心技术和资源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

之所以说核心技术不能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文化产业既不是机械制造业,也不是IT业,没有什么生产技术能够为其所独有,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技术是一种普及性的技术,几乎所有同一类型的文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生产技术是完全相同的。核心资源之所以不能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什么资源仅仅只为某一文化企业所独有,无论是政策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品牌资源都很难形成独特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即便是目前我国有些文化组织依靠行政级别或者特殊地域获得了一定的政策资源,如中央级各大媒体以及各种党报等,但这些特殊政策资源的独占并不是永恒的,它将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被调整和改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化产业作为知识密集性产业,政策资源的占有并不具有普遍性,由政策资源所构成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带有文化产业的普遍性规律。另外,品牌资源也不能构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品牌资源并不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它本身只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所打造结果的一种外在表征。

因此,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为文化企业所特有的支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智能体系。这种智能体系是文化企业特有的核心能力的一种综合,是企业在长期成长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整合资源形成的,并为长期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它以一种“通用能量”的形式向外界辐射,从而促使文化企业不断获胜。它无从模仿和替代,无法精确地预计和度量,同时它的形成也没有固定的途径和方法,但可以肯定它是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巩固的,是在既有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文化企业战略决策、文化产品生产制作、市场营销以及组织管理等全部生命活动整合而成的。

因此,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内涵:第一,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它所拥有的独特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通过学习、创造、积累形成的,并且这种核心能力是其内在稳定的能力;第二,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带来长期稳定的可观的经济效益的核心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追求的是一种高出社会平均水平的利润,获取这一收益才是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目的;第三,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一种别人无法模仿、替代和超越的优势能力。如尽管其他电视媒体能够模仿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甚至《超级女声》等一系列品牌栏目,但却无法模仿它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创新能力。

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文化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文化产品具有的模糊性、主观性以及非标准性,使得文化企业的劳动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劳动。虽然从表现形式上看,有些文化产品是标准化的,但在内容上,它是非标准化的。与一般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更富于能动性和创新性。创新是文化产业最为根本的特征,创新能力也就成为文化企业最为核心的能力。因此,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创新能力,而且是表现为持续创新能力。

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更是如此。总的来看,创新能力是文化产业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特别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更是文化企业长久不衰的根本保证。从思辨的角度来看,创新是一种辩证的否定,也即所谓的“扬弃”。对于核心竞争力而言,创新是在继承原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拓展新的核心竞争力。按照熊彼特的思想,企业通过创新不断发现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从而破坏现有市场状态,构建一系列新的竞争优势,将其整合为基于企业整体发展的持续核心竞争力。在变化的环境中,组织创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间歇、没有停顿,从而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个循环不断运转,就成为竞争优势的连续系统,使得文化企业能够深刻地洞察和领悟其所处环境的混杂变动,持续、灵敏、迅速地把握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连续地整合环境中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持续的自我创造和再创造,永不停息地超越自我,不断地拓展其发展的范围和空间,从而为文化组织创造整体的、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5)我国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状态判断

对于我国大部分的文化企业来说,根据上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状态的描述,可以判断大部分属于创立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企业状态大部分为缓慢增长,少数开始快速成长;大部分企业没有竞争力或只有一般的竞争力,只有一小部分的企业具有初步的核心竞争力;系统状态基本上为给定条件。

这个阶段应该是我们骨干文化企业培育进行外部干预的良好时机,包括给予适当的培育机制、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及进行核实的战略安排,等等。

(6)构建骨干文化企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①内容创新

一般来说,文化企业创新最主要的是指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永续的动力和源泉,特别是目前数字技术的开发和普及,内容创新在文化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更为显现。当文化企业的传播技术和手段不再成为稀缺资源时,产品内容将成为文化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目前,文化产业的竞争已开始逐渐演变为内容的竞争,而内容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更是创新产业;文化经济是内容经济,更是创造力经济。

②其他相关创新

尽管文化企业创新主要是指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但也还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营销创新以及市场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不仅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而且更能降低文化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经营创新、营销创新以及市场创新,不仅可以扩大产品的销售额,而且更能拓展产品的市场。因此,通过文化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文化企业便获得了成本控制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都取决于文化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是文化企业最根本的能力,其他能力只是创新能力的派生能力。

总之,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其中内容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管理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利用内容创新,把握文化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管理创新,协调企业内各种资源、能力,将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