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轰轰烈烈的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国外知名期刊和出版机构强势进驻我国期刊界的现状,我国的科技期刊亟需转变办刊思路,制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长期发展策略。1 我国的科技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与核心指导思想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_论文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刘 芳

(《规划师》杂志社,南宁 530011)

摘 要:受期刊内容的限制,我国科技期刊存在技术性强、受众面窄、期刊不容易做大做强的问题,对此,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精准定位刊物内容与风格,积极转变办刊思路,以质量为本,用心做好服务,采取纸质期刊、数字期刊、活动、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组合办刊,全方位打造期刊品牌,同时涉足不同的服务领域,拓宽经营渠道,以实现文化体制改革所提出的目标。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科技期刊;质量;服务;经营

Title:China’s Sci-tech Journals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Cultural Structural Reformation

Abstract:Because of the content limit,China’s sci-tech journal are very technical,narrow circulation,and hard to be stronger.So the sci-tech journal should adapt the need of times’development,formulate its content and style precisely,change the publication model,adhere to the concept of“quality first”and the good service,use the various publication models such as paper journal,digital journal,exercise and club etc,build a journal brand;meanwhile,step into various serve fields,broaden manage ways,realize the target of cultural structural reformation.

Key Words:cultural structural reformation;sci-tech journals;quality;serve;manage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长期以来,科技期刊在传播科学知识、提升全民族知识文化水平乃至构建国家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科技期刊出版既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科技期刊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数量上已发展到2010年的4900多种,然而与科技期刊数量的发展不相一致的是,我国科技期刊虽然种类多,但在国际上拥有较高学术水平、较大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却少之又少,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较为缓慢。为改变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现状,更全面、快速地提升我国的科技期刊质量,国家出台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已有诸多省份开始了非时政类报刊的改制工作。面对轰轰烈烈的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国外知名期刊和出版机构强势进驻我国期刊界的现状,我国的科技期刊亟需转变办刊思路,制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长期发展策略。

1 我国的科技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与核心指导思想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总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而其具体思路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这就意味着: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绝大多数科技期刊依赖主办单位的办刊经费资助,靠“吃皇粮”来生存运转的办刊模式将被彻底打破,那种以宣传、普及、传播科学技术与信息为期刊唯一己任的观点亟需改变。体制的创新需要勇气,机制的改变需要忍受阵痛,而唯有经历阵痛与磨炼,科技期刊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

2 科技期刊发展策略

2.1 进一步提高期刊人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全能”型的出版人才

期刊水平和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市场经济中的科技期刊既要做到质量高,又要争取效益好,对办刊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社经营管理人员要能放眼海内外,熟知期刊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具备前瞻性的眼光,精准定位,运筹帷幄。编辑人员既应熟知国家的政策,掌握出版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又要有开放性的思维,有较强的策划、组稿能力;既要能做好最基本的编辑出版工作,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了解市场,善于经营。21世纪的期刊人,必须是能文能武、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

2.2 刊物质量仍是科技期刊的“核心”,打造精品化期刊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之本。在强调文化的公益性与社会效益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科技期刊都较为强调刊物的质量,如内容质量、编辑质量、标准与规范的执行等,也涌现出了一批较为优秀的“双百”“双效”期刊。在期刊改制后,刊物的质量更是竞争的砝码,制胜的关键。在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拓宽稿源,做到稿源的国际化。突破地域限制,广泛收集作者资料,建立庞大的作者库,了解作者的研究方向,如此,一来可确保稿源充足,实现稿件的优中选优;二来也有利于收集到处于学术前沿、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的稿件,发挥科技期刊传播技术、弘扬学术的作用。众所周知,高质量的稿件对于增强刊物的转载率,提高影响因子,是不可或缺的。

(2)加强策划,如内容策划、栏目策划、书籍装帧策划,使期刊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有较高的质量,获得读者的青睐。

(3)不断强化编辑质量,如降低期刊的差错率、加强标准与规范的执行等。

(4)依托行业外围力量,组建特约编辑队伍,扩充办刊力量。通常,科技期刊编辑部的人手都较少,有的编辑部甚至只有二三人,多的也就二十余人,面对繁琐的组稿、编辑、排版、校对等事务性的出版工作,现有的编辑人员往往疲于应对,重文字质量,轻信息的掌握和栏目的策划。特约编辑队伍的建设可一定程度上弥补办刊人员的不足,也有利于将刊物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真正做到期刊的国际化。特约编辑队伍的组建,应考虑分布地点和人员构成的均衡性。特约编辑系期刊社办刊人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范畴上可等同于一个小型的办事处,工作内容包括:组稿、荐稿、信息采集、专栏组织以及杂志订阅、广告经营工作的开展等期刊社所涉及的业务范畴。

2.3 做好服务,努力开拓市场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服务型的社会,我国的产业发展也从原来的第一主业为主而转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编辑出版工作本来就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刊物凭借自己所拥有的刊号资源,被动地等稿子,实行来稿选登,为作者、为读者所能提供的服务甚是有限。而随着社会需求的逐步提高和竞争的加剧,原有的服务意识、办刊模式都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此,期刊社需解放思想,从原有的办刊模式中跳出来,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市场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市场,为作者、为读者、为广告客户做好服务工作,如为作者做好选题策划与写作指导,帮助其提高质量;为读者做好选稿与编辑排版校对工作,为读者奉献优质的精神食粮;为广告客户做好策划与广告设计工作,并依托于刊物,帮其开拓市场。

例如,《规划师》创刊于1985年,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办刊背景下,刊物的出版经费由主办单位承担,刊物处于维持办刊的状态,直至1998年刊物全面改版前,刊物发展缓慢,仍旧停留在季刊、黑白印刷状态,可以说那时的《规划师》,就其贡献来说,只能说是给规划业界保留了一种城市规划类的学术期刊,少数的作者群,有限的服务,刊物无法得到突破性的发展。直到1998年杂志进行全面改版后,重新定位,重拟办刊思路,强化服力意识,实行刊物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立足于两个“服务”:为城乡规划事业服务,为城乡规划工作者服务。基于此,急作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细致周到的服务,深受作者与读者的好评。在这两个服务思想的指导下,将国内外数以万计的作者凝聚在一起,培养了强大的核心作者群,而国内外一百多家规划设计机构也依托于《规划师》这个媒介,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既为期刊输送优质的文稿素材,又通过各种服务方式为期刊提供充足的办刊资金。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规划师》已成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深受业界好评;而在经济效益方面,杂志社已完全实现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人员工资、刊物的印刷出版费用、培训费用,杂志社均已能自己解决,且每年还能有一部分资金用于杂志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以质量为本,立足市场,做好服务,成功地帮助《规划师》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走在了同类期刊发展前列。

2.4 纸质期刊+网络+活动+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组合,打造立体传媒

由于受到期刊特性的影响,科技期刊学术论文的发表往往存在时滞性,一些科技成果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刊发;当前,网络、手机等以信息发布时效见长的新兴媒体也纷纷进军出版市场,给科技期刊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此,科技期刊需扬长避短,既要发挥好传统纸质期刊易收藏、易翻阅、可视性强的优点,又要研究新媒体所具有的快捷、信息存储量大、内容丰富等优势,取其之长补我之短,适时地采取应对策略。例如,科技期刊在出版纸质期刊的同时,可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亦可与网站、手机运营商联系,出版数字期刊,形式可为网络版、光盘版、丛书、录像带、图片库等,多种形式、多种媒介扩展科技期刊的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加大期刊的市场占有份额。此外,还可借助期刊平台,举办各种摄影大赛、论文竞赛、展览、会议等活动,组建俱乐部,其产品方面亦可从出版市场延伸到酒店、服饰等服务业方面。这样,纸质期刊、数字期刊、活动、俱乐部多种形式组合展开,打造立体化的文化传媒机构,既可以扩大受众面,大大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多种经营渠道的打开,可大大缓解单一的纸质期刊发行所带来的经济压力,经济上的保障又可促进期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如此,期刊的发展将步入一个良性循环。

3 结语

科技期刊的作用在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知识素养,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作为重要知识载体的科技期刊需增强适应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适时地调整办刊思路,与国际前沿的办刊模式接轨,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如此方为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宋培元.我国科技期刊现状及分析[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2003:9-18.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EB/OL].(2011-10-26)[2012-09-04]http://www.sina.com.cn.

[3]刘洪.产业化——科技期刊的办刊思考[J].今传媒,2010,(5):46-48.

作者简介

刘芳(1975—),女,大学本科,《规划师》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副编审。通信地址:南宁市华东路39号(邮编:530011)。电话:0771-2436290,13607819046。电子邮箱:359429157@qq.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