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研究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背景分析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要求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这既有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科技期刊自身发展的原因。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研究_论文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背景下科技期刊发展路径研究

史平松

(《新安全安徽消防》编辑部,合肥 230091)

摘 要:科技期刊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难得机遇,认真梳理剖析体制机制内一些不适应科技期刊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改革创新,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期刊向精品化、集团化方向迈进,不断壮大我国科技期刊实力,建立起与我国国力、科技实力相称的科技期刊方阵。

关键词:改革;科技期刊;发展

Titl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ci-tech Journals

Abstract:Sci-tech journals 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socialism culture construetion,should fully use this rare opportunity,seriously comb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tech journals within the system,serengthen the innovation,construct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human resources,promote the quality and warket of sci-tech journals,and at last build up the Sci-tech journals square matching the technology and nation strength.

Key Words:reform;sci-tech journals;development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期刊承担着繁荣文化、推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使命,经过近年来的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期刊发展获得了难得的机遇[1]。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瓶颈性的障碍,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进程,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科技期刊的发展繁荣。

1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背景分析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要求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近年来,在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版业是重点。许多出版社、杂志社相继转变管理体制,实行企业化运作,成效明显[2]。但是,作为各级机关单位直属事业单位的学术性、技术性、检索性期刊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其改革之路也较为坎坷。在我国,这类期刊往往是国家各级机关、各省(区、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或高等院校的下属事业单位。这些期刊由于本身的特殊性,读者数量少,市场容量有限。如果这些期刊也像出版社或者大众杂志那样转变管理体制,实施市场化运作或完全与所属机关单位脱离,将会面临更多困难。实际工作中,这类期刊多数仍停留在原来的体制机制下运行,与原来的主管、主办部门(或单位)保持隶属关系。但是,在国内外文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已把文化产业提升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以考量,如果仍躺在以前的温床上,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必然会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迷失方向、丧失自我。因此,从长远来看,早改革早主动,晚改革就被动,不改革没出路。

在当前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背景下,继续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对于繁荣我国科技期刊事业、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为我国科技期刊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与我国国力相称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我国科技期刊业存在的问题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知识传播、科学评价、科学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创新成果积累和科技竞争力的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期刊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期刊的总量位于世界前列,出现了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期刊。但是,我国科技期刊量多质弱的情况没有改变,科技期刊对文化事业、经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牵引拉动效应没有完全显现,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既有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科技期刊自身发展的原因。

2.1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根据国家要求,全国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要在2012年9月底完成。这个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这样的改革,让各地的晚报类、生活娱乐性报刊获得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但对科技期刊来说,许多问题难以解决,面临着两难境地。

科技期刊社作为其上级单位的直属事业单位,由上级单位以行政命令形式进行日常指导,人员编制、办刊经费、发行范围等都由上级单位决定。科技期刊运营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和程序性工作,上级单位无暇过问,但科技期刊社并不能按办刊规律和程序自主地安排期刊运行工作,往往上级单位的一条指示命令就可以改变期刊的运作程序、打乱其工作节奏。许多科技期刊社自己也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采取规范的程序,按规律运营期刊。尽管如此,一些科技期刊社还愿意停留在这种体制机制下[3]。因为一旦改革,科技期刊社将直接面对市场,工作人员的身份待遇、办刊经费、经营管理都会陷入被动境地,生存可能面临问题。

2.2 期刊市场化运营准备不足

科技期刊转企改制的直接结果和目的就是面对市场,接受市场大潮的洗礼,由市场优胜劣汰。由于长期处于上级单位的羽翼下,许多科技期刊缺乏搏击市场的意识和能力,直面市场的准备不足。长期以来,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没有按照办刊规律去管理、运作期刊,缺乏市场化的用人、分配、经营和管理机制。人员流动渠道不畅,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期刊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无法调动办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科技期刊自我生存能力不强、发展潜力不足。大多数科技期刊市场化程度较低,办刊人员市场意识缺乏,对市场环境了解不够。推向市场后,期刊运转所需的经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甚至办公场所的租金都要期刊自己解决,而在经营渠道没有拓展,收益没有扩大,自身运转面临问题的情况下实现发展壮大,难度可想而知。

2.3 期刊运行陷入被动

科技期刊的运行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现行评价体系和标准下,许多科技期刊不去做“苦练内功,提高期刊质量;研究市场,分析读者需求”的基础性工作,而是找捷径,导致期刊质量下降,从而失去期刊特色,也失去了读者和市场。

目前,科技和工程领域的人员职称晋升和考核,以是否有论文发表在权威刊物、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等等级期刊来简单代替对学术成果本身的评价[4]。在这种形势下,一些科技期刊围绕提高期刊的转摘率和引用率做文章,想方设法追求各种检索数据,以能被“收录”为荣。

同时这还造成了不同等级的期刊稿源聚散不均,等级期刊的稿件积压无法消化,而另一些期刊则是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对整个科技期刊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2.4 期刊内容科技含量低,影响力小

我国科技整体实力不强,高质量的稿件不多;受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水平作者把境外科技期刊作为第一选择,致使我国科技期刊内容科技含量低、学术水平不高。

我国对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投稿的积极性;另外,我国科技期刊审稿程序繁琐,发稿周期长,发行量小,影响了期刊对作者和读者的吸引力;最后,我国科技期刊办刊力量分散、配置低效、经营粗放,产生不了精品,形成不了合力,使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认可程度较低。

3 科技期刊发展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科技期刊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创新,产生更多的精品力作,不断把我国科技发展推向前进。

3.1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不断加快科技期刊发展步伐

我国已将创新型国家建设列为发展战略,国家对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随着科技期刊改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科技期刊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巩固科技期刊改制成果的基础上,必须加快科技期刊管理创新,研究出台促进科技期刊发展壮大的步骤措施。在推进科技期刊体制改革、促进其市场化进程中,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扶持,确立其公益性地位,建立健全促进其发展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探索建立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要结合我国科技迅猛发展的实际,每年新批、整合一定数量科技期刊。

要引导改制后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运作。企业改制成功后,由于其仍然为国家独资或者国家绝对控股,更要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5]。鼓励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参与科技期刊运营,随着产权多元化的形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使科技期刊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运营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升科技期刊自我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

3.2 完善评价体系,确立科学理念,引导科技期刊健康发展

科技期刊的转摘率和引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但却不能完全代表其科技影响力,衡量科技期刊质量的主要指标应是学术水平。科研论文是科技期刊的基础,论文质量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应把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作为科技期刊质量建设的核心内容。

刊载科研论文只是科技期刊的表层作用。科技期刊根本的社会职能是发表和固化科技成果,传播科学技术;通过质疑现有知识和已经被证明的真理,发现新的真理,探寻新的规律,重新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寻求更为完善的实践理性。必须改革现有不合理的评价制度,去除强加在科技期刊上的人为束缚,让它不再围绕转摘率和引用率打转,使其真正成为科研成果的发布平台和探索真理、传承文明的引导者,以此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科技发展和文献交流中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3.3 实施精品战略,推行集团化建设,确立科技期刊市场竞争优势

要实施精品战略,提升科技期刊水平,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形成高端产品。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把握研究前沿方向,依托本刊的专业优势,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向专业人士征稿,打响自己的品牌。其次要加强科技期刊的策划设计,使科技期刊的外观、排版、设计、印刷等形式方面紧跟时代步伐,更加时尚美观,让科技期刊的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读者在阅读期刊的同时,感受形式美。再次,要开门办刊,提高期刊质量和水平,吸收一批本专业、本学科的高尖精人才组成期刊的作者群、审稿群,提升期刊的学术含量。

在做精期刊的基础上,科技期刊应加强联合,朝着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培育形成期刊集团,提高竞争力。首先,要改变或完善当前的期刊管理政策,为真正有实力的科技期刊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其次,鼓励境外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期刊业的建设发展,在条件成熟时,推动科技期刊上市融资。科技期刊要善于借助网络这一传播媒介,打造自己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创办有影响力的网络期刊。

3.4 建设队伍,吸纳人才,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科技期刊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实施人才强刊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为科技期刊造就自己的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编辑出版队伍。

要创造条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出版队伍。科技期刊应加强自身的编辑出版硬件设施建设,为编辑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按照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落实相应的福利待遇,体现编辑人员自身价值,培育、稳定期刊编辑队伍。为提高编辑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出台措施激励他们在职学习,同时,让编辑人员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以提高编辑人员的科研能力,拓宽领域视野;鼓励一线科研人员参与期刊编辑、审稿、撰稿工作,提升期刊的专业性。

要想方设法广泛吸纳国内外本专业、本学科的高水平人才参与科技期刊工作。要主动与上述人才建立联系,以他们为基础,建立期刊理事会、编委会,定期邀请他们审稿、校稿,提倡他们的科研成果、学术稿件在本刊首发或刊载,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提升科技期刊的水平和质量。

在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科技期刊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科技期刊一方面要眼睛向内,扩大自身优势,消除影响期刊发展的机制性障碍,为发展铺平道路;另一方面,要拓展视野,积极寻求外部资本和人才支持,为自身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在国家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科技期刊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杨义芹.把握文化体制改革机遇,探索期刊发展新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1.

[2]查国伟,黄逸秋.探寻中国科技期刊的未来之路[J].传媒,2010(10):53-55.

[3]霍瑞珍.文体体制改革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0(10):5-8.

[4]郭红梅.学术论文评价指标的发展过程[J].科技管理研究,2011(9):9-12.

[5]山丹丹.政策和制度改革对我国科技期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编辑之友,2010(S1):46-47.

作者简介

史平松(1969—),男,法学硕士,《新安全安徽消防》编辑部,主任记者。通信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广西路与中山路交叉口(邮编:200091)。电话:0551-2299178。电子邮箱:xhfsps@sohu.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