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助推科技期刊市场化

数字化助推科技期刊市场化

时间:2022-0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化助推科技期刊市场化柳红文摘 要: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数字化将会助推科技期刊市场化。与此同时,在数字化年代,科技期刊不再是过去那种小范围阅读、传播方式封闭而单一、影响力小、传播范围窄、流通速度慢的媒介,数字化将会助推科技期刊市场化,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数字化助推科技期刊市场化_论文

数字化助推科技期刊市场化

柳红文

(湖北天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武汉 430079)

摘 要: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数字化将会助推科技期刊市场化。本文阐述了科技期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同时,就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来推动科技期刊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市场经济;数字化技术;科技期刊

Title:Digitalization Will Bo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Marketizatio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network technology,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sci-tech periodicals’digitalization is putting forward now.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will bo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marketization.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firstly,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gitization process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and discusses how to promo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development in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under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system.

Key Words:market economy;digital techn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s

1 前言

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开放性、全球性等诸多特点的互联网技术给科技期刊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科技期刊的科技信息能够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人们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来进行信息交流。构建数据库文献统计分析平台和科技文献在线服务平台,将是数字化科技期刊重点发展的方向[1]。与此同时,在数字化年代,科技期刊不再是过去那种小范围阅读、传播方式封闭而单一、影响力小、传播范围窄、流通速度慢的媒介,数字化将会助推科技期刊市场化,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2 科技期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自从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Journal des Scavans》和《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于1665年相继创刊以来,科技期刊已经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科技期刊一直以来都在知识传递和知识创作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科技期刊在科技文献出版传播中起到了一个信息载体的作用,承载着世界上75%的科技文献的传递工作。以中国为例,特种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等文体85%以上的科技信息都是发表于科技期刊的。其次,科技期刊的综合水平有效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水平。最优秀的科技期刊一般都是在综合国力最发达的国家。我国科技期刊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情况见表1(截止2011年)。目前,世界上《SCI》收录的科技期刊大概有3000多种,美国就占到了大概40%(1350种),位居世界第一,英国位居第二,占20.34%(693种),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只是位居世界第15位[2],2011年度部分《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见表2。再次,科技期刊发挥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及发现高素质科技人才、评价创新业绩和创新成果、组织和引导知识创新、促进学术交流等功能,它是创新知识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大大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科技期刊数量庞大,有4000多种,且每年还以2.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3]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指标上升趋势明显,2009年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452,是2001年时的1.7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均值为913次,是2001年的4倍。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期刊学术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见表3。

表1 我国科技期刊被国际检索系统收录情况

img17

表2 2011年度SCI收录我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

img18

表3 2003—2011年我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主要指标均值变化情况

img19

3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

我国科技期刊开始数字化进程是起源于1985年左右,但是那时的数字化仅仅只限于将科技期刊的文章信息存贮在光盘或软盘上,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只能单机使用。此后,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在1989年首先推出《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其全文和题录文摘版一一对应,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开端。2004年4月世界上第一本中文网络期刊《华夏文摘》正式诞生,上海CHINA-LINK信息网络上同年还免费发行了我国内地第一本网上发行的数字化科技期刊——《电子信息与网络杂志》。而清华大学主办的我国第一部集成化全文电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于2006年开始运作。首家中文科技期刊群——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于2008年开始上网出版,它涵盖了《清华同方电子期刊》(光盘版)、《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2009年是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里程碑的年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开通,涵盖了我国5000多种科技期刊的引文信息、题录、全文摘要等。到2012年为止,我国已经实现数字化上网的科技期刊达到了7000多家。而且还有很多实力较强的科技期刊如《中国科学》、《清华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4]已经逐步实现了自己刊物的网上远程编审、远程投稿。

传统的纸质科技期刊与数字化相互结合,显示出较为突出的优势和特点:读者阅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个性化阅读空间增大;实现真正的零库存和按需印刷,发行、印刷、出版可以做到同步进行;读者阅读成本大大降低,中间环节支出得以节省;查阅、检索速度快捷、方便;出版周期大大缩短,方便审校、编辑、写作;可实现绿色出版、节省资源等[5]

尤其是随着数字化终端产品,诸如手机、计算机、MP4、数字电视机、电子书、DVD、CD等大量进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使得数字化科技期刊的信息可以低成本、海量、便捷、快速地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样一来,更是使得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的速度大大加快[6]

出版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和必然趋势就是数字化。数字出版总产值在2009年开始就已经超过了纸质出版产值,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50%以上,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900亿元。目前已形成手机读物、网络地图、网络期刊、电子图书等多种新型出版物。科技期刊数字化进程不仅仅只是丰富了出版物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还悄然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7]

科技期刊作为传播、出版和编辑最新科技信息的载体,在这场先进技术导致的变革中务必要抢占先机、抓住机遇,从内容管理、阅读方式、流程再造、介质更新、制作方式、编辑流程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以充足的准备迎接市场化的挑战。

4 数字化技术对科技期刊的影响

4.1 数字化技术对科技期刊约稿流程的影响

对传统期刊而言,出版流程的开始就是约稿。在数字化科技期刊出版的过程中,组稿环节不但没有发生缺失,反而还得到了加强。数字时代的“约稿”介质不再是过去那种不是纸质稿件,且已经淡化了“交稿”环节,稿件一般是数字化的稿件,可以通过邮件发送,可以刻录在光盘上,还可以在博客上发布,等等。

由于数字化稿件是电子文档,那么就能够很方便地进行复制,编辑人员和作者就可以交互地或者同步地在网络上进行编写和组织稿件,科技期刊出版信息的交流与组织,甚至包括海外投稿,都可以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约束[8]

4.2 数字化技术对科技期刊印制流程的影响

科技期刊印制流程主要在两个方面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影响。第一,数字化科技期刊批量小、出版快捷方便。在保证质量、按需印刷的基本前提下,可以打破过去那种保本印量,按照客户需求、市场需要来实现个性化印刷业务,大大节约资金和时间。

其次,数字技术会使得出版载体走向无形,而不再是现在的有形,甚至还有可能使印刷流程消失。在数字化出版中,互联网将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要载体,科技文献信息将会以数字化的形式来进行传播和保存,以“复制”取代“印刷”[9]

4.3 数字化技术对科技期刊编辑流程的影响

传统科技期刊编辑的对象就是科技论文,需要通过三校、三审之后方可出版发行。但是数字化时代则不然,编辑流程变得个性化和复杂化,呈现出传播即时、可随机检索、存储量大、多媒体化等特征。

数字化科技期刊的出版信息由过去的静态图片和文字两种形式扩展为多种媒体信息相互交融,包括了图形、动画、声音、图像、文字等。期刊编辑的工作流程就不再仅限于校对和审读,还包括同步监看、监听多媒体信息,评价和测试软件,及时处理问题等。

另外,数字出版物检索还具备交互性,过去科技期刊刊物内容受到纸张版面限制的现象也随着数字化的到来得以突破,内容大大增加,编辑的工作量大幅度上升。所以应该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对编辑人员进行分工,而且还应该分解和细化编辑流程[10]

4.4 数字化技术使科技期刊信息交流从封闭、简单走向开放、多样

传统的科技期刊只能小范围阅读,无法实现大范围的读者共享,传播方式封闭而单一,致使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小、传播范围窄、流通速度慢。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到来,这一切得以改变。科技期刊信息呈现的多种数字化形式如图像、文字、声音等,让科技期刊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扩大了千百倍。读者通过科技期刊网站、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各种信息的共享,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科技信息实现了开放式的传播,同一篇科技文献可以无数次下载,让千百万人同时阅读。

4.5 数字化技术缩短了科技期刊出版时滞

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在国际上一般都是以论文的发表时间为准。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及时发表作者的研究成果是相当重要的。一旦论文发表周期过长,那么作者的创新性成果很有可能因被其他人抢先发表而失去创新意义,所以作者为了及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般都不会将稿件投向那些出版时滞过长的科技期刊。没有高质量的稿源,科技期刊就会犹如无源之水,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读者也会因为科技期刊刊登的科研成果过时而不再对该刊物感兴趣。所以为了提高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必须缩短论文发表周期。数字化技术大大缩短了科技期刊出版时滞,《Science》、《Cell》等刊登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在没有实现数字化之前,平均出版时滞为9个多月,而现在的平均出版时滞为3个多月。以科技期刊《Journal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为例,可以从表4看出:该刊物1990年还是传统纸质刊物,平均出版时滞为9.92个月;1995年开始数字化运作后,平均出版时滞为6.65个月;2005年实现了自己刊物的网上远程编审、远程投稿之后,平均出版时滞为4.36个月;2011年,平均出版时滞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成熟而进一步缩短,变为3.38个月,平均出版时滞较数字化前缩短了6.54个月。

表4 《Journal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出版时滞统计(月)

img20

5 市场经济下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来推动科技期刊发展

5.1 推进期刊体制与机制创新

我国很多科技期刊都是依托、挂靠在人民团体、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或其他社会团体的名下,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缺乏链状结构、规模小、经营分散等问题。

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应该立足行业特点和地区特点,以市场主体,积极探索科技期刊发展之路;加强版权代理,形成网络科技期刊战略联盟,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桥梁和中介作用,扩大产业规模,积极推动数字化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增加市场份额,根据读者需要,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准确定位、明确办刊宗旨,实现差异化经营;发展科技期刊产业化战略,集中物力、财力、人力,推动科技期刊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

5.2 科技期刊应该探索成功的数字化商业运营模式

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时代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一定要探索出成功的数字化商业运营模式,调整现有产业链中的利益关系,既要符合生产商的利益,又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完善的数字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信息服务商与科技期刊杂志社的关系不顺畅,几大数据库信息商各自割据一地,形成激烈竞争态势。传统资源作为数字产品的主要内容,而数据库信息服务商仅仅只提供数据资源分销或打包服务,没有和科技期刊社开展深层次合作,期刊社无法赢利,无法调动积极性和自主性。

数字化科技期刊要突破现有单纯的网络发布和数字资料下载模式,理顺科技期刊出版业务和数据库建设之间的关系,向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和网络出版拓展业务,拉长产业链条,合理量化数据使用指标,平衡利益与成本,让广告商、数据库信息服务商、科技期刊杂志社三者之间和谐发展、互惠互利,形成高效的合作机制。同时,应该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营销模式进行改革,信息服务商不能再独断专营,应该让科技期刊杂志社也参与到营销过程中来,合理分配利益,形成良性的数字化商业运营模式。

5.3 推行国际化的学术规范

科技期刊在进行数字化发展的进程中,务必遵循统一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处理、存储、传播。第一,科技期刊走向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采用国际通用语言。目前国际上《SCI》、《EI》之类的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大多是英文刊物,文章写作语言也基本是采用英文。我国的科技期刊如果想走向国际化,提高刊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那么就必须要丰富论文的英文信息量,做好论文的英文摘要翻译工作,国内实力雄厚的科技期刊在出中文版的同时,也要出英文版。另外,为了便于国际科技情报机构收录和检索,我国数字化科技期刊应该按照世界通用的排版格式,如PDF和HTML等来进行编排。第二,科技期刊在走向数字化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护版权,增强版权意识。科技期刊走向数字化的关键和核心就在于版权增值。科技期刊的编辑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本刊作者来维护合法权益,确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按照国际惯例给作者的文章标注好国际认可的版权符号。第三,在数字化进程中务必注重科技论文的标准化和编排规范化,论文中所涉及的单位务必要采用国际化单位,因为在数字化年代,阅读无国界,科技期刊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走向世界,为了方便世界各国读者的阅读需要,采用国际化单位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第四,要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科技期刊,严格审稿制度,建立论文质量监测体系以保障科技论文的质量和价值,诸如采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该系统遵循“科学检测、数据准确、诚信服务、恪守道德”的方针,为用户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检测数据。目前的检测范围涵盖《中国标准数据库》(知网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知网版)、《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知网版)、《中国博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网络出版总库》,而且正在陆续引进英文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资源。

5.4 整合出版资源

我国的科技期刊数量虽然众多,但是大多科技期刊还是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缺乏核心的市场竞争力。面对数字化进程的挑战,科技期刊应该整合出版资源,以纸质刊物作为基本载体,在为数据库信息服务商提供期刊科技信息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育品牌优势;敏锐地捕捉市场需求,通过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现有刊物内容数字化的基本条件下,还要多注意开发多媒体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刊物内容整合,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库,应用资源库的读者多了,就可以相应地扩大刊物的广告力度,使得科技期刊能够得到新的发展。特别是已经完成改制的科技期刊杂志社,还可以突破旧的管理模式,进行股份制之类的新的合作模式和赢利模式的探索。

6 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数字化和网络的发展为我国科技期刊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机遇,中国的科技期刊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找到新的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模[J].出版发行研究,2006,23(12):5-10.

[2]LARKEY L S,CROFT W B.Combining classifiers in text categorization[C]//In Proceedings of 19th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Zurich,Switzerland,1996:289-297.

[3]LI Y,JAIN A.Classification of text documents[J].The Computer Journal,2008,41(8):537-546.

[4]ROBERTSON S E,HARDING P.Probabilistic automatic indexing by learning from human indexers[J].Journal of Document at Ion,1984,40(4):264-270.

[5]YANG Y.An evaluation of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text categorization[J].Journal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2009,11(09):69-90.

[6]APTE C,DAMERAU F,WEISS S.Text mining with decision rules and decision trees[C]//In 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on Automated Learning and Discovery.Pittsburgh,USA,2008:62-68.

[7]郭玉,赵新力,潘云涛,等.我国科技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6,18(1):1-4.

[8]郑海蓉.对综合性医学期刊发行量下滑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3,15(2):131-133.

[9]BENNETT K P.Combining support vector and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ethods for classification[M].Cambridge,MA:MIT Press,2009.

[10]KREBEL U G.Pairwise classification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C]//Advances in kernel methods:support vector learning.Cambridge,MA:MIT Press,2009:146-148.

作者简介

柳红文(1969—),男,《中国教师》杂志中南站站长,湖北天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级职称。通信地址:武汉市雄楚大街桂子花园5栋4-502(邮编:430079)。电话:027-87289872。电子邮箱:13339996567@126.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