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形势下云南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

新形势下云南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无论是从全国来看,还是从云南来看,旅游职业教育和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素质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深化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云南省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和全国一样,同样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目前,云南省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旅游教育资源,分散在20多所本科院校中,大部分本科院校中,旅游专业并不是骨干专业,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
新形势下云南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_云南旅游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要真正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既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也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的支撑。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旅游产业是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从云南来看,实现建设旅游强省目标,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综合产值超万亿元的大产业,同样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当前,无论是从全国来看,还是从云南来看,旅游职业教育和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素质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深化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

能否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关系着职业教育自身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对旅游职业教育来说,一个科学完整、结构合理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关系到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云南来说,能否建立一个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有云南特色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不仅会对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产业能否建设成为云南省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影响着云南省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在云南省职业教育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根据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职业教育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初步建立起一个基本能够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旅游高等教育看,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涵盖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四个学历层次。根据《2012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教育部备案的高职高专旅游大专包括22个专业,分为旅游管理类和餐饮管理与服务类两个子类。2012年,旅游高等教育全国共招生17.1万人,在校生57.7万人,毕业生16.2万人。其中,研究生全国招生2151人,在校生5761人,毕业生3019人;本科生共招生4.6万人,在校生21.5万人,毕业生5.4万人;专科生共招生12.3万人,在校生35.6万人,毕业生10.5万人。从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看,截至2012年,全国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139所,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共招生19.81万人,毕业生16.29万人,在校生49.72万人。

目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基本合理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但是,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和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当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上下不贯通。旅游中等职业教育、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旅游应用本科、旅游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不贯通的问题。旅游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只有少部分能够进入旅游类的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大部分毕业后即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素质不高的问题。旅游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进入本科层次继续深造的比例也比较小。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上下不贯通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并对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左右不能互通,旅游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不能有效地实现沟通和衔接。普通高中的学生要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在政策和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转入普通高中学习,在政策方面的障碍更多。在专科层次,同样存在旅游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不能有效实现沟通和衔接的问题。旅游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不能有效地实现沟通和衔接,同样会影响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本科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目前,我国本科层次的旅游专业,大部分是学科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旅游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职业素养不高,很难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要求。四是研究生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还是空白,各高等学校招收的旅游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基本上是学术型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被忽视,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旅游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很少有进入旅游服务一线工作,满足不了旅游产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云南省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和全国一样,同样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但同全国相比,云南省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匹配。根据《2012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云南的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含开设有旅游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140所,居全国第3位,在校生28429人,居全国第6位。而全省专门的旅游高职院校只有一所,招收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高专虽然较多,但招生数量比较少,2012年云南省旅游类高职院校招生1776人,居全国第22位。二是本科层次的旅游职业院校缺乏。目前,云南省没有一所旅游类的本科院校,不仅与云南旅游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也与云南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三是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旅游教育资源分散。目前,云南省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旅游教育资源,分散在20多所本科院校中,大部分本科院校中,旅游专业并不是骨干专业,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本科及以上层次的旅游教育资源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要,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需要不断完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从全国来看,完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构建上下贯通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上下贯通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是打通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向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上升的通道,扩大旅游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三校生”(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工学校学生)的比例。改革相应的考试制度,条件成熟的省份,“三校生”可直接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条件不成熟的省份,“三校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考试应单列,考试的内容应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主,考试的方式应增加技能操作的形式。构建上下贯通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层次,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要。二是构建左右贯通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左右贯通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是在高中阶段和专科层次的教育中实现旅游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互通,减少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普通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互相转入政策方面的障碍,可根据学生的意愿,在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中实现互转。构建左右贯通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既有利于学生多元化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旅游本科职业教育的建设力度,组建一批旅游职业大学。目前,我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从旅游教育看,本科层次的旅游教育主要是学科型的教育,学生在职业能力,特别是职业技能方面比较欠缺,本科层次的旅游教育还谈不上是真正的职业教育。另外,全国专门的旅游本科院校较少,绝大部分是综合性大学的旅游院(系),而大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旅游院(系)并不是本校的骨干专业,旅游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此情况下,有必要组建一批旅游职业大学,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旅游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遵循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管理培养本科层次的旅游人才,从而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四是旅游类研究生层次的教育,要加快从学术型向专业型转变的步伐,建立起真正的研究生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目前,旅游类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主要是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方面较强,但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技能方面比较弱,满足不了旅游产业发展对高素质管理人员的需要。旅游类研究生层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加快从学术型向专业型的转变,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输送一批既掌握了较强的旅游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掌握旅游行业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从云南旅游职业教育的实际看,完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还可以采取以下三个具体措施。一是打通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向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上升的通道,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在目前还没有条件实现“三校生”免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每年划出专项指标,由中等职业学校推荐一定数量的品学兼优的学生直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扩大对口招生的比例、在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中增加技能考核的内容等等措施来解决中职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问题,在条件成熟时,实行“三校生”免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打通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向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上升的通道,也可以采取上述办法。二是积极扶持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扩大规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作为云南省唯一的一所公办旅游类的高等职业院校,大专层次学生的规模仅为2000人(2014年的数据),满足不了云南建设旅游强省对旅游人才的要求。建议省委、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把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具备一定规模(8000人左右)、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旅游高职院校,以提高大专层次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三是确定2~3所本科院校,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发展本科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云南本科层次的旅游教育存在资源分散、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影响了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不了云南建设旅游强省对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在云南目前不具备组建旅游职业大学的情况下,作为过渡性的措施,可以确定2~3所本科院校,重点发展旅游类的职业教育,把旅游专业作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在教学内容上,加大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培养的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云南旅游强省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二、明确不同层次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目前,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不仅存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还存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特别是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各自定位区分度不足。由于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又无法体现旅游市场对各类人才的层次性的需求;课程设置不衔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出现脱节的现象,专业课则出现内容缺失或重复的现象等,直接导致了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培养的旅游人才都在同一个层次上竞争的问题。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都是服务型技能人才,高职、中职之间,本科和专科之间的培养目标更为相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基本上是守在象牙塔里为理论而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实践操作能力缺乏,毕业以后到旅游行业中从事实践工作的凤毛麟角。因而,云南旅游业出现低端旅游人才泛滥、中高端旅游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造成了旅游职业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要充分利用旅游职业教育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支撑,在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完善中,需要明确不同层次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部门,是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服务的产业。而且,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另外,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大旅游产业发展态势的逐渐形成,对旅游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在旅游产业内部,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不同岗位职责的分工。少部分高端旅游人才主要从事旅游产业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工作,一部分旅游人才主要从事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一部分旅游人才主要从事一些技术技能型的工作,一部分旅游人才主要从事一线的服务工作。旅游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的旅游人才都有需要,不同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需要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岗位对旅游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不同层次的旅游人才,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支撑。

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旅游人才素质的要求,旅游中等职业教育、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旅游应用型本科教育、旅游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四个层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旅游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如酒店、餐厅的服务员,客房的服务员,旅游景区的服务员,旅游运动休闲企业的服务员,旅游购物企业的服务员等,并为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旅游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技术人才和基层的管理人才,如旅行社的客户接待、旅游计划与调度,导游,宾馆、酒店的领班,旅游景区的部门管理人员,旅游购物企业的销售经理等,并为旅游应用型本科教育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旅游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旅游行业中工程型、技术型、管理型的人才,如宾馆、酒店的部门经理,旅行社的部门经理,高级导游,旅游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旅游购物企业的经理,旅游景区的中级管理人员等。旅游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的旅游人才,如从事旅游基础理论、旅游产业研究的研究人员,旅游规划的人才,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人员等。

不同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机构,要按照本层次培养目标的定位,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既要考虑旅游产业发展对一线服务型人才的需要,又要适度考虑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接。在培养模式方面,要减少旅游基本理论、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增加文化素质方面课程教学,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这样,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既具备了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又具备了能满足旅游服务第一线服务人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旅游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既要考虑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服务应用型技能技术人才和基层的管理人才的需要,又要适度考虑和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对接。在培养模式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旅游基本知识、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需要适当增加旅游基本理论、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并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职业技能。通过培养、打牢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既能够满足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对文化知识的要求,又能够满足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旅游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应更多考虑旅游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管理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兼顾和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培养模式上,在进行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旅游人才。旅游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应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旅游人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在培养模式方面,应主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能力,以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首先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为旅游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当前,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满足不了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情况看,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资料,2012年,中等旅游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总数为19700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约为2700余人,约占14%,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近6000人,约占30%,中高级职称相加,占比不到50%,初级职称的教师占了一半。从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的情况看,根据《中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2012年度报告》的数据,2012年,全国旅游类高职院校专职教师总数为15100人,按全国711所旅游类高职院校计算,校均21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近5000人,校均7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33%左右。旅游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职业教育的质量,影响了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从当前旅游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看,旅游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是要增加数量、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数量,是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师生比配齐教师。改善结构,是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通过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改善,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旅游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重点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政治思想素质提高的问题。目前,旅游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不高,适应不了培养政治上合格的旅游人才的要求。一部分教师缺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履行好育人的责任。一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工作责任心不强,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旅游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该抓好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主要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思想建设,解决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解决教师的理想信念问题。教师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才能履行好育人的责任,才能培养出政治上合格的旅游人才。2.通过思想建设,解决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可以起到端正工作态度,增强工作责任心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问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旅游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教师的业务素质不高,基本的表现是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不强,教学质量不高。旅游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旅游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方面,应重点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解决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方面的问题,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素养,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奠定理论和知识的基础。2.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包括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的方法等。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旅游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提高教师队伍的教研科研能力。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教研科研活动,通过教研科研,解决旅游人才培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旅游产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决定了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以具有行业从业经历的“双师型”师资为主体。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核定旅游职业院校的编制,以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为重点,按编制合理配备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校可将20%的编制按有关规定用于聘任专业兼职教师。2.改进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旅游职业院校新进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年限的专业工作经历,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执业资格)证书。3.建立知名专家、技师、技术能手等定期到校授课制度,鼓励支持有专业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从教,使学校成为各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传授知识技能的聚集地。4.改革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将专业经验、技能水平、教学实绩、技术开发能力等作为旅游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四、进一步加强旅游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

品牌专业是指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具备“人有我优”的条件,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特色专业则是指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出来的人才本身具有独特性,具有与众不同的“色彩和风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条件。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看,品牌专业是指专业条件、整体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省(市、区)内同类高校中达到一流水平,在国内同类高校中达到一流水平或领先水平的专业;特色专业是指专业建设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达到较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特色的专业。

加强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是旅游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打造学校品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基本途径,也是旅游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旅游职业院校在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方面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要围绕培养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人才的要求来进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以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实践教学为途径,构建学校与社会、与旅游行业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职业院校开展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就是要解决好旅游行业需求与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矛盾,促进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与旅游行业的紧密联系,增强旅游类专业的适应性。一些先期进入旅游职业教育大众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构建适应社会和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们的共同点主要集中在:面向旅游市场需求,实施专业性教育;重视实践教学,校企紧密合作;以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形成包括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实用性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发达国家在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为我国旅游职业院校的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二是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要围绕全面提高旅游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旅游人才的需要来进行。旅游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成绩归根到底要体现在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上,即培养的旅游人才是不是旅游行业需要的类型,在标准上有没有达到“高级专门人才”的水平,在旅游专业的人才竞争中是不是有竞争优势,在用人单位的评价中有没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旅游职业院校通过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可以实现良好的示范功能,可以推进整体专业建设上水平、有特色,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可以为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设立一个较高的标杆和良好的范本,以供其学习、研究、参考和借鉴。三是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要围绕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旅游职业院校内部系统而言,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是提升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旅游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内涵建设,来自质量,来自品牌和特色。从项目设计的基本理念看,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是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可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特色与品牌专业与国内同类专业和本校其他专业相比,是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同时,特色与品牌专业通过多样、严密而合理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知识水平、专业技能、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促进和开发,获得适应社会和行业需要的能力,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经过长期的积累,尤其是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对社会和行业的贡献,最终打造了专业的特色与品牌,形成了旅游职业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